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性特征思考——以《南国印象》为例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世纪晚期西方音乐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相互影响至今,形成了许多风格独特多样的钢琴作品.初期中国的作曲家们多以西方作曲技巧加以中国调式调性及旋律相融进行创作.随着]9世纪民族乐派的兴起,中国的作曲家们不断从本民族出发,寻找创作素材,立足于创作具有“本土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例如《牧童短笛》《快乐的女战士》《采茶扑蝶》等等,其中朱践耳的《南国印象》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素材以云南地区的民歌为主,采用了5首不同民族(布依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的歌曲,对原本的民歌曲调加以和声、复调、织体等进行重塑,作品结构丰富但又不失歌曲本意,民族元素与民族特征较为明显,是中国钢琴民族音乐中的典型之作.
其他文献
时下,人们常常举办晚宴、生日宴、同窗宴等,聚会盛行,其形式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吃饭、K歌.相比之下,古人的聚会就显得宁静风雅一些,尤其文人墨客的聚会不但有“集”,还必须有“
期刊
(接上期)rn三、民间音乐素材的特性显现rn寿春之地的民间音乐素材只有融于现代歌曲创编之中,才能使这些作品的地方特点显现出来,使歌曲在当地人听来有乡音的亲切感.作为对乡
期刊
多举措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音乐学科,培育精英人才rn为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4月15
期刊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教育体系对课程的建设方向和水平具有内在规定性。第一,突出课程的育人性。把握课程的育人性,首先应充分认识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任何一门课程,都包括独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以及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把握和挖掘。
父母是孩子未来的第一设计人  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与音乐的故事极为特别。他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前没有学过任何一件乐器,只是凭借比较出众的歌唱才能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今日附中)的学生,这个“白丁”学生当时已经12岁了。  他叙述说:“我小学毕业于北京宽街小学,在校期间指挥了学校合唱队参加了东城区小学歌咏比赛。1952年我小学毕业之后,便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56年改名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期刊
据说在古希腊神庙门口有“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我觉得作为师者,也要认识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认清现实状况,包括自己的状态和学生的状态,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尊重从来都
期刊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当许多中国家长为过度保护孩子而宠出脆弱的“温室花朵”自责时,西方国家的家长也在为同样的问题发愁.rn帮孩子铲除一切障碍的“割
期刊
钢琴传入中国  钢琴是如何传入我国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众说不一,根据《人民音乐》1986年03期,魏廷格所写的《古钢琴和钢琴究竟何时传入我国?—向钱仁康、汪培元先生请教》一文中,有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受命罗马教廷来中国传教,从澳门出发,先后在中国的肇庆、南昌、南京居住并传教,于1601年初到达北京。钢琴最初传入我国的相关历史,记载于《续文献通考》第120卷,其中5页记载了意大利人利玛窦(
期刊
期刊
红色主题教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是一种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引导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与自尊,树立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提升凝聚力.本文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