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人始终要有成本概念,如果中等人才可用的话,没有必要强求上等人才。
并不是所有高级人才都是“千里马”。有些人本领高却没有实干精神,才能大却没有忠义之心,这种人极难驾驭,感情约束基本无效,除非你能满足他的野心,否则他决不会对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你若是已经做成大商人,大概能笼络住他,若无把握,不如用中等人才。這就像乘坐马车一样,与其追求速度被一匹劣马掀翻车子,不如追求稳妥让一匹凡马平平安安送到目的地。
日本西武集团的掌门人堤义明有一条用人原则:宁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他的理由是:
聪明人在才智方面的确了不起,由于常被大家推崇,能谦逊自省者,少之又少。因而他们轻视身边的人,不易合作。
聪明人只是暂时的领跑者,他们却以为自己永远聪明,能勤敬自修者极少,常常成了落伍者,还自以为了不起。
聪明人的欲望较常人强烈,地位低时,心怀不平,容易制造麻烦;一旦掌握大权,很容易私心盖过良心,做出危害更大的事情来。
为了甄别聪明人与诚实人,堤义明规定:凡进入西武的新职员,都要先打杂三年。在三年打杂后,聪明人与诚实人便泾渭分明:
聪明人头一年态度认真,表现出众;第二年便开始投机取巧,追求远远超过自己付出的收获;第三年,聪明劲全用到歪道上,对工作毫无责任心。
诚实人头一年普普通通;第二年有了经验,能够顺利承担工作任务,他们不爱表现,对分内工作任劳任怨地去做;第三年,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比聪明人更多,工作比聪明人更出色。
总之,聪明人往往变成懒惰不负责任的人,诚实人往往变成能干而敬业的人,因此,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还是很有道理的。
聪明与诚实并不是绝然对立,“宁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并不是绝对不用聪明人。相反,一个人既诚实又聪明,这恰恰是堤义明最看重的人才。只不过,他在选人时,始终把品德置于学识之前。
用上等人才,成本无疑比较高,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千里马不易找到;另一方面,买一匹千里马,要用十匹马的价钱。所以,商人始终要有成本概念,如果中等人才可用的话,没有必要强求上等人才。
台湾塑胶集团掌门人王永庆,早年对人才要求极高,务求优秀。那时台湾人才资源匮乏,虽然费心搜寻,优秀人才也只是偶有所得。后来,他诚心聘请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谁知这些人在台塑“水土不服”,工作既不安心,业绩尚不如普通人。
如何找到合格人才呢?经过多年摸索,王永庆终于总结出两条经验:其一,人才要靠自己培养;其二,用中等人才。所谓用中等人才,就是说,某个领域的某一职位,王永庆并不刻意选择顶尖人才,而是选取中等人才来用。为什么要用中等人才呢?王永庆认为,顶尖人才可遇不可求,绝不是经营者强烈的爱才求才愿望可以促成的。既然可遇而不可求,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中等人才。
得到中等人才比较容易,他们经过培养训练,对工作也能胜任愉快,大可不必去争抢那些“一流”人物。
此外,中等人才比上等人才容易培训。那些聪明自负的人,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抱怨自己的公司,抱怨自己的职位。带着这种心态做事的人,责任心和工作热忱都不足。尽管他才能一流,若不发挥出来,还不如一般人才。
相反,中等人才没有骄傲的资本,谦逊好学,勤恳务实,他们很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为工作竭心尽力,这样反而可能取得比上等人才更好的业绩,对公司的作用更大。
王永庆“用中等人才”的策略也不排斥顶级人才。正因为顶级人才求而难得,才以培养中等人才为主。如果能找到合用的顶级人才,王永庆也会想方设法收归囊中。几十年来,王永庆以重金或委以重任的方式从各界聘请了许多将才到台塑旗下。例如台湾化纤业的四大将才黄乾相、林振铃、张新井与邱明宏等等,都是一等的人才。
用中等人才,并舍得花大价钱培养他们,使台塑永无人才匮乏之虞。深厚的人才基础,正是台塑集团称雄市场的最大资本。
“用中等人才”,依据的是特定行业的标准,即某一行的中等人才。比如搞科研工作,可用才具中等的科学家来干。若是用一个小学生滥竽充数,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对中等人才应值得花成本尽心培养,否则他们始终只是中等人才,难有优秀的表现。
(摘自《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并不是所有高级人才都是“千里马”。有些人本领高却没有实干精神,才能大却没有忠义之心,这种人极难驾驭,感情约束基本无效,除非你能满足他的野心,否则他决不会对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你若是已经做成大商人,大概能笼络住他,若无把握,不如用中等人才。這就像乘坐马车一样,与其追求速度被一匹劣马掀翻车子,不如追求稳妥让一匹凡马平平安安送到目的地。
日本西武集团的掌门人堤义明有一条用人原则:宁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他的理由是:
聪明人在才智方面的确了不起,由于常被大家推崇,能谦逊自省者,少之又少。因而他们轻视身边的人,不易合作。
聪明人只是暂时的领跑者,他们却以为自己永远聪明,能勤敬自修者极少,常常成了落伍者,还自以为了不起。
聪明人的欲望较常人强烈,地位低时,心怀不平,容易制造麻烦;一旦掌握大权,很容易私心盖过良心,做出危害更大的事情来。
为了甄别聪明人与诚实人,堤义明规定:凡进入西武的新职员,都要先打杂三年。在三年打杂后,聪明人与诚实人便泾渭分明:
聪明人头一年态度认真,表现出众;第二年便开始投机取巧,追求远远超过自己付出的收获;第三年,聪明劲全用到歪道上,对工作毫无责任心。
诚实人头一年普普通通;第二年有了经验,能够顺利承担工作任务,他们不爱表现,对分内工作任劳任怨地去做;第三年,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比聪明人更多,工作比聪明人更出色。
总之,聪明人往往变成懒惰不负责任的人,诚实人往往变成能干而敬业的人,因此,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还是很有道理的。
聪明与诚实并不是绝然对立,“宁用诚实人,不用聪明人”,并不是绝对不用聪明人。相反,一个人既诚实又聪明,这恰恰是堤义明最看重的人才。只不过,他在选人时,始终把品德置于学识之前。
用上等人才,成本无疑比较高,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千里马不易找到;另一方面,买一匹千里马,要用十匹马的价钱。所以,商人始终要有成本概念,如果中等人才可用的话,没有必要强求上等人才。
台湾塑胶集团掌门人王永庆,早年对人才要求极高,务求优秀。那时台湾人才资源匮乏,虽然费心搜寻,优秀人才也只是偶有所得。后来,他诚心聘请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谁知这些人在台塑“水土不服”,工作既不安心,业绩尚不如普通人。
如何找到合格人才呢?经过多年摸索,王永庆终于总结出两条经验:其一,人才要靠自己培养;其二,用中等人才。所谓用中等人才,就是说,某个领域的某一职位,王永庆并不刻意选择顶尖人才,而是选取中等人才来用。为什么要用中等人才呢?王永庆认为,顶尖人才可遇不可求,绝不是经营者强烈的爱才求才愿望可以促成的。既然可遇而不可求,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中等人才。
得到中等人才比较容易,他们经过培养训练,对工作也能胜任愉快,大可不必去争抢那些“一流”人物。
此外,中等人才比上等人才容易培训。那些聪明自负的人,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抱怨自己的公司,抱怨自己的职位。带着这种心态做事的人,责任心和工作热忱都不足。尽管他才能一流,若不发挥出来,还不如一般人才。
相反,中等人才没有骄傲的资本,谦逊好学,勤恳务实,他们很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为工作竭心尽力,这样反而可能取得比上等人才更好的业绩,对公司的作用更大。
王永庆“用中等人才”的策略也不排斥顶级人才。正因为顶级人才求而难得,才以培养中等人才为主。如果能找到合用的顶级人才,王永庆也会想方设法收归囊中。几十年来,王永庆以重金或委以重任的方式从各界聘请了许多将才到台塑旗下。例如台湾化纤业的四大将才黄乾相、林振铃、张新井与邱明宏等等,都是一等的人才。
用中等人才,并舍得花大价钱培养他们,使台塑永无人才匮乏之虞。深厚的人才基础,正是台塑集团称雄市场的最大资本。
“用中等人才”,依据的是特定行业的标准,即某一行的中等人才。比如搞科研工作,可用才具中等的科学家来干。若是用一个小学生滥竽充数,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对中等人才应值得花成本尽心培养,否则他们始终只是中等人才,难有优秀的表现。
(摘自《给总经理101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