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限制蒸发油束模型在准维模型中的应用

来源 :内燃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一个基于混合限制蒸发的油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喷嘴、燃料和缸内热力学状态对油束贯穿度的影响,并且考虑了燃料的蒸发过程和油束混合过程的关系.将此模型应用到柴油机的准维多区现象学模型中,通过对直喷式柴油机的模拟计算表明:与过去的油束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油束混合对燃料蒸发的限制,该模型模拟的示功图和燃烧放热率与实验结果更吻合.
其他文献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简称DICSC)燃烧系统火花塞附近两根油束的发展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喷雾混合过程中燃油碰壁、反弹现象非常明显,大多数燃油的雾化与蒸
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采用LaGrange-SUMT方法建立了电控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多变量、多目标的优化模型, 并在全电控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
为了实现柴油机NOx和碳烟超低排放的目标,提出了基于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多脉冲复合控制均质压燃(简称HCCI)燃烧系统.该系统应用电控共轨燃油系统对燃油喷射规律实现多脉
报导了在几种型号小缸径高速柴油机上采用浅W型燃烧系统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它们在宽广的转速范围内均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且对进气涡流强度较不敏感,从而降低了对缸盖进气道制
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对影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运用转速传感器、供油拉杆位置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解决了实车中确定再生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方面为人们搜寻、处理信息数据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也对一些行业产生了冲击,其中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冲击较为明
为了掌握喷雾的结构和特性,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高压容器,拍摄了喷雾的逆光图像,并研究了喷雾周围介质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以及蒸发等喷雾特性的影响。在液滴数密度较大
论述了电控LPG多点连续喷射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而且可以从结构和原理上避免进气管"回火"的发生.通过试验分析了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