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好课堂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练习的目的要明确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课堂练习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以及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来合理安排,以“双基”训练为主,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练习练在关键处,练出效果。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完《张天佑》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熟读这一段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的课堂练习。通过这样一个题型的训练,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张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的认识。能画出来的说明学生内化了课文内容,不能画出来的,自己再读课文,再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控。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抓住重点,并始终围绕重点,层层深入地设计练习,使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练习要讲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业的设计一旦鲜明主动,趣味性强,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会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受到启示,获得知识。教师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善于化平淡为神奇,使学生产生“爱练”、“乐练”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在宽松加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一文,在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我布置了一个编故事的练习:以“肉被骗走后”为题,请同学们把故事续编下去。由于学生对完成这一作业兴趣较高,很多同学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编了出来。
三.设计练习要讲究层次性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设计课堂练习,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指导某些段落背诵时,对低程度的学生能较流利地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就算达到要求了,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就要求在前者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而对高程度的学生的要求则会更高一些,不仅要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背,而且做到有表情地背诵。在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层次性,能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同特长,使他们各自学有所得,满足各层面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设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有利于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不能总是让学生枯燥地去抄抄写写,在设计练习题类型上应考虑笔、口、听、操并重的关系,把动笔、动口、动耳、动手的练习合理安排,交错进行,使语言、思维和操作相互促进,避免单一、呆板的练习。
另外,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框架内,善于交替使用不同的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电脑等)、不同的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连线、找朋友、补缺题等)、不同的手段(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操作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全班、分组、个人、开火车、小组竞赛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五.设计练习应讲究科学性
“练得多自然就会掌握”,这是许多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方式的一种传统观念。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大多是模仿性的机械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训练。
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消耗在无效的劳动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而且使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设计作业要有针对性,要讲究精当和典型,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难度要有坡度,能反映出知识的内涵和关键,难易结合,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思考、推理,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有效的课堂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如何更恰当地、更多样化地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练习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去积极实践,去努力探索。
(作者通联:653409云南省新平县建兴乡小学)
一.设计练习的目的要明确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课堂练习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以及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来合理安排,以“双基”训练为主,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练习练在关键处,练出效果。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完《张天佑》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熟读这一段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的课堂练习。通过这样一个题型的训练,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张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的认识。能画出来的说明学生内化了课文内容,不能画出来的,自己再读课文,再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控。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抓住重点,并始终围绕重点,层层深入地设计练习,使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练习要讲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业的设计一旦鲜明主动,趣味性强,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会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受到启示,获得知识。教师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善于化平淡为神奇,使学生产生“爱练”、“乐练”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在宽松加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一文,在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我布置了一个编故事的练习:以“肉被骗走后”为题,请同学们把故事续编下去。由于学生对完成这一作业兴趣较高,很多同学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编了出来。
三.设计练习要讲究层次性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设计课堂练习,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指导某些段落背诵时,对低程度的学生能较流利地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就算达到要求了,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就要求在前者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而对高程度的学生的要求则会更高一些,不仅要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背,而且做到有表情地背诵。在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层次性,能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同特长,使他们各自学有所得,满足各层面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设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有利于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不能总是让学生枯燥地去抄抄写写,在设计练习题类型上应考虑笔、口、听、操并重的关系,把动笔、动口、动耳、动手的练习合理安排,交错进行,使语言、思维和操作相互促进,避免单一、呆板的练习。
另外,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框架内,善于交替使用不同的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电脑等)、不同的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连线、找朋友、补缺题等)、不同的手段(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操作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全班、分组、个人、开火车、小组竞赛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五.设计练习应讲究科学性
“练得多自然就会掌握”,这是许多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方式的一种传统观念。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大多是模仿性的机械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训练。
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消耗在无效的劳动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而且使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设计作业要有针对性,要讲究精当和典型,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难度要有坡度,能反映出知识的内涵和关键,难易结合,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思考、推理,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有效的课堂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如何更恰当地、更多样化地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练习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去积极实践,去努力探索。
(作者通联:653409云南省新平县建兴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