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怎样实现最佳整合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
  多媒体音乐课利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多媒体音乐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情
  感体验和情绪,同时也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并且也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深化德育和美育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紊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2.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多媒体,学生得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等看得明明自自,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板书和习题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音乐欣赏的教学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L才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音乐作为最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艮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我们把多媒体手段用于教学导入,它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生动的情节,使学生《艮容易进入教学情景,活跃其思维、发展其智力。例如,在欣赏外国民歌前,播放。几个国家的生活片段,展示其国家人们的生活环境、民族服饰、地域风情等,学生如身临其境,许多学生自然产生了了解其国家的音乐的要求,这就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五、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整合,可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绝不只是听觉的欣赏,视听结合的欣赏更适合于中学生,二者结合能帮助他们完整地体会和理解音乐,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们欣赏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当耳旁响起了绵密而激越的琵琶声时,影视画面出现了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短兵相接、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殊死决战壮烈场景,整个心灵为之震撼。这首作品的旋律连同这悲壮的场景,永远定格在师生,心灵的深处。这就是音乐审美与影视审美的结合所产生的完整的美。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主题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听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音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学生记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音乐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随着音乐演唱,一边观看影片《梁祝》之“草桥结拜”片断。这样将视、听、唱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值得永远探索的课题。在新形式下,要做好这一项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树立信心  面对学困生,如果教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教师在思想上认为该学困生是“朽木不可雕也”,那么往往会找出诸多理由,不去做转化工作。因此,教师信心是学困生
期刊
儿童美术创作最能发挥创新能力,开发人的潜能。在美术教学中辅导儿童画画,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童话城堡》一课中,教师先讲述故事情节,欣赏课件《白雪公主》、《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
期刊
预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一快,课堂针对性就会大大加强,重难点会得到突出,有疑而问,有疑而听,有疑而讲,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课
期刊
学好语文当练好三功——说功、读功、抄功。  一、说功  学好语文,要会说。何为语文?吕淑湘解释:“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会说、会写,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基本标准。说,要敢说、会说、能说。敢说,主要指说的心理。有的人由于各种心理,或是不愿说,或是不肯说,或是害怕说。如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一说要上讲台,或要课堂提问了,马上就低头回避。有的学生平时也敢说,甚至于挺会说,但一上台,一到正式场
期刊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
期刊
再次拜读翟召博老师的《为师三问》,让我浮想联翩。回顾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期间历经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着实让我越来越脱开了青年的盲从和幻想,冷静地正视起教育的意义来,也让我更多地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今后应该怎样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做—个怎样的教师。《为师三问》,像一声轻灵而脆响的长啸,惊醒了沉醉于绵绵山峦中跋山涉水的行人,让我猛然想起应该要明确此行若有似无尚未清晰的目标和意义来——教师这个职业,其灵
期刊
崔峦老师在一篇讲话稿中提到:“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常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思考与追寻中开始将重心倾向文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
期刊
晕轮效应是光学原理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折射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教育教学中,就成为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严重制约了教学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教学领域,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就往往和品学兼优、聪明、灵活等积极评价联系起来,这种积极效应会不断扩大;反之,如果一个学生成绩很差,就往往会和调皮捣蛋等不好的评价联系起来,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并不断扩大。  一、晕轮效应产生过程:  
期刊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课堂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使语文教学显得机械单一。所以改变语文学习资源的单一性,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给学生选择拓展的空间,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  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
期刊
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实际的教学总结中,我认为下面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有效性:  一、生活数学的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孩子的思维角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生活现象中,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例如:在教学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