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的化学积极性影响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步的发展,在文中,本文提出了抓住学生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步的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性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性的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25-2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研究问题的状态中呢?值得探讨和研究。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思考,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有了一点体会。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有成效。教师的教,要包含方法的指导。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法,才能把握教法。教师“教书”,事实上应当是教人一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而只能启发引导他们学。这种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努力做到“和,易,以思”。
1.创设教学情景,引发问题,启动思维
创造教学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我会学,我乐学。”那么,如何从课堂一开始,就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引发问题,启动思维,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呢?
现以“硝酸”的部分教学为例:出示一瓶硝酸,摆在我们面前的硝酸是17世纪的德国人格劳贝尔最先制出来的,距今大约350年了,当时人们称硝酸为“硝石精”、“魔液”,并说它里面有一只“无翅鸟”。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并闻一闻,注意不要让“无翅鸟”飞了呀!“无翅鸟”向往光明,喜欢高温4HNO3→4NO2↑ O2↑ 2H2O停止加热,迅速用桌上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塞住试管口,大家看到“无翅鸟”了吗?(学生若有所悟)先辈们说的“无翅鸟”原来就是经棕色的NO2气体。
2.改变观念,营造各抒己见的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信息的机会,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课堂讨论是体现主体参与原则的主要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启思维,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同时又冲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在“严格”和“宽松”两结的教学风格中作了粗浅的尝试。课前,课后严格,对课前,课后的预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表达的规范化,错题订正等方面要“严”;课上要宽松,在课堂教学中则对学生要“宽”,允许发言不举手,允许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不仅这样讲,而且这样做。例如:在讲授《浓硫酸》特性(脱水性)内容时,学生分组实验做了蔗糖脱水炭化的实验。有个同学马上提出书上的化学方程式不完整。除了C12H22O11→12C 11H2O外,还应该有C 2H2SO4 (浓)→CO2↑ 2SO2↑ 2H2O,我听罢,马上表扬该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而且是正确的,号召全体学生学习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样在情感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觉得听得比较轻松,真正体验到了做演员的滋味,从而更增加里我当好导演的信心。
3.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供学生“动手做”的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知识从实验中来,实验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新奇美妙的实验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其举一反三,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如上所述的发现学习模式往往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教材中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我们把它改为探索性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全过程一般都是规范和正确的,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不正确时会有什么后果?或者某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由于我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当遇到一些理论上的难题时,很多同学都懂得从实验中去寻找解决方法。
在学习电解质理论时,同学们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等抽象问题感到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如下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
实验1.取氨水2ml,滴加酚酞3滴,有何现象?(红色)再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又有何现象?(红色变浅)
此实验说明,氯化铵的电离与水解均对氨水的电离平衡有影响,而以其电离对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主。
实验2.取1ml硝酸银溶液,加入1ml磷酸,有何现象?(没有沉淀产生)再滴加NaOH溶液,如何?(有黄色沉淀)
此实验说明,磷酸是弱电解质,难电离出大量的磷酸根离子,因此没有磷酸银沉淀产生;而在碱性环境中却可大量电离出磷酸根离子,因而有黄色磷酸银沉淀出现。
化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讲授新课还是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或高三的总复习课,我们都会选择一些必要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或自己分析,以期达到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的边讲边实验。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是试管实验,这些实验做起来难度不大,但要让满满一教室学生看个究竟,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就把这类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现以《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单质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部分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首先听好,取绿豆大小的钠和一小片表面处理过的镁分别投入水中,观察现象;再分别取一小片表面处理过的镁和铝分别投入盐酸中,观察现象。好,大家开始操作。顿时感到教室里似乎有点“乱”,但驻足观察,看到的却是学生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地拿着砂纸,“沙沙”地擦着,继而做实验;有的早已激烈地讨论着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大胆地发表个人意见,既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质,同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也是促进学生集体配合、团结协作的好机会。
(3)适时补充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也是实验的一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如学到《卤素》氟、溴、碘这一章节时,单质碘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由此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土豆片上滴加海带水;海带水和淘米水相混合,也会出现显色现象,大家回去不妨一试。
(4)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的简易装置,并动手实验;再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能证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反应,并动手实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单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诚然,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很多,很复杂。本文所述只是其中的点滴认识,是很肤浅的,甚至有不当之处。然而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知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纳最新教育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肩负起造就大批21世纪现代化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性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性的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25-2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研究问题的状态中呢?值得探讨和研究。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思考,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有了一点体会。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有成效。教师的教,要包含方法的指导。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法,才能把握教法。教师“教书”,事实上应当是教人一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而只能启发引导他们学。这种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努力做到“和,易,以思”。
1.创设教学情景,引发问题,启动思维
创造教学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我会学,我乐学。”那么,如何从课堂一开始,就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引发问题,启动思维,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呢?
现以“硝酸”的部分教学为例:出示一瓶硝酸,摆在我们面前的硝酸是17世纪的德国人格劳贝尔最先制出来的,距今大约350年了,当时人们称硝酸为“硝石精”、“魔液”,并说它里面有一只“无翅鸟”。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并闻一闻,注意不要让“无翅鸟”飞了呀!“无翅鸟”向往光明,喜欢高温4HNO3→4NO2↑ O2↑ 2H2O停止加热,迅速用桌上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塞住试管口,大家看到“无翅鸟”了吗?(学生若有所悟)先辈们说的“无翅鸟”原来就是经棕色的NO2气体。
2.改变观念,营造各抒己见的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信息的机会,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课堂讨论是体现主体参与原则的主要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启思维,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同时又冲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在“严格”和“宽松”两结的教学风格中作了粗浅的尝试。课前,课后严格,对课前,课后的预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表达的规范化,错题订正等方面要“严”;课上要宽松,在课堂教学中则对学生要“宽”,允许发言不举手,允许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不仅这样讲,而且这样做。例如:在讲授《浓硫酸》特性(脱水性)内容时,学生分组实验做了蔗糖脱水炭化的实验。有个同学马上提出书上的化学方程式不完整。除了C12H22O11→12C 11H2O外,还应该有C 2H2SO4 (浓)→CO2↑ 2SO2↑ 2H2O,我听罢,马上表扬该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而且是正确的,号召全体学生学习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样在情感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觉得听得比较轻松,真正体验到了做演员的滋味,从而更增加里我当好导演的信心。
3.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供学生“动手做”的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知识从实验中来,实验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新奇美妙的实验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其举一反三,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如上所述的发现学习模式往往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教材中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我们把它改为探索性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全过程一般都是规范和正确的,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不正确时会有什么后果?或者某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由于我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当遇到一些理论上的难题时,很多同学都懂得从实验中去寻找解决方法。
在学习电解质理论时,同学们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等抽象问题感到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如下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
实验1.取氨水2ml,滴加酚酞3滴,有何现象?(红色)再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又有何现象?(红色变浅)
此实验说明,氯化铵的电离与水解均对氨水的电离平衡有影响,而以其电离对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主。
实验2.取1ml硝酸银溶液,加入1ml磷酸,有何现象?(没有沉淀产生)再滴加NaOH溶液,如何?(有黄色沉淀)
此实验说明,磷酸是弱电解质,难电离出大量的磷酸根离子,因此没有磷酸银沉淀产生;而在碱性环境中却可大量电离出磷酸根离子,因而有黄色磷酸银沉淀出现。
化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讲授新课还是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或高三的总复习课,我们都会选择一些必要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或自己分析,以期达到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的边讲边实验。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是试管实验,这些实验做起来难度不大,但要让满满一教室学生看个究竟,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就把这类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现以《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单质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部分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首先听好,取绿豆大小的钠和一小片表面处理过的镁分别投入水中,观察现象;再分别取一小片表面处理过的镁和铝分别投入盐酸中,观察现象。好,大家开始操作。顿时感到教室里似乎有点“乱”,但驻足观察,看到的却是学生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地拿着砂纸,“沙沙”地擦着,继而做实验;有的早已激烈地讨论着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大胆地发表个人意见,既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质,同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也是促进学生集体配合、团结协作的好机会。
(3)适时补充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也是实验的一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如学到《卤素》氟、溴、碘这一章节时,单质碘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由此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土豆片上滴加海带水;海带水和淘米水相混合,也会出现显色现象,大家回去不妨一试。
(4)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的简易装置,并动手实验;再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能证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反应,并动手实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单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诚然,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很多,很复杂。本文所述只是其中的点滴认识,是很肤浅的,甚至有不当之处。然而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知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纳最新教育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肩负起造就大批21世纪现代化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