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这就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教师做好学生的参与引导,让学生全面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无论这课堂多么“精彩”,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一、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知识改变命运”的许多“心灵鸡汤”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滋补力”,教师“苦口婆心”的剖析和劝慰也不见得有那么大的说服力。首先在思想意识里要做好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不是简单的听课记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虽然教育改革的浪潮是一波又一波,但无论怎么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变不了的。比如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思考,复习和作业,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进一步开拓思路,再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了自己学习的“想法”,才乐于参与学习中来。或者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没有“破冰”,达不到教学互动,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这课堂也只剩下太多的形式,剩下的是四十五分钟的“物理”时间,缺少了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最后剩下的是下课铃声的等待。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参与,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多么“卖力”,都是“白费劲”,教师要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作为教师在组织参与学习活动时首先应该熟悉学生,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设计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在简单的问题,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多些机会畅谈感受。较好的学生可以指导其他同学练习。关注每一个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加强。课堂不是部分学生的参与,而是让学生全面参与。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引导学生“会学”。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行动迟缓,不会最优安排自己的活动,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稳妥,讲解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学习方法,学后进行小结,总结出适合个人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自己的学习所为,最终达到提高参与能力的目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并且学习主动性或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慢慢失去,这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有时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少,有些学生在长期的“不作为”下,自学能力会被逐渐消磨,长此以往,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自主学习就是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四、做好学生的参与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课堂上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放手发动学生,不是任意放任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掌握学习技巧,倡导多样化。积极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维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需要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引导要选准突破口,要抓住关键,点拨应以点带面,解决制约合作学习的矛盾。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教师的作用只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不让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作为老师,要找准位置,做好角色,做好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引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能力,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也做好主导的角色,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伟鹏《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无论这课堂多么“精彩”,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一、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知识改变命运”的许多“心灵鸡汤”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滋补力”,教师“苦口婆心”的剖析和劝慰也不见得有那么大的说服力。首先在思想意识里要做好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不是简单的听课记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虽然教育改革的浪潮是一波又一波,但无论怎么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变不了的。比如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思考,复习和作业,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进一步开拓思路,再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了自己学习的“想法”,才乐于参与学习中来。或者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没有“破冰”,达不到教学互动,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这课堂也只剩下太多的形式,剩下的是四十五分钟的“物理”时间,缺少了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最后剩下的是下课铃声的等待。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参与,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多么“卖力”,都是“白费劲”,教师要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作为教师在组织参与学习活动时首先应该熟悉学生,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设计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在简单的问题,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多些机会畅谈感受。较好的学生可以指导其他同学练习。关注每一个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加强。课堂不是部分学生的参与,而是让学生全面参与。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引导学生“会学”。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行动迟缓,不会最优安排自己的活动,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稳妥,讲解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学习方法,学后进行小结,总结出适合个人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自己的学习所为,最终达到提高参与能力的目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并且学习主动性或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慢慢失去,这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有时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少,有些学生在长期的“不作为”下,自学能力会被逐渐消磨,长此以往,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自主学习就是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四、做好学生的参与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课堂上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放手发动学生,不是任意放任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掌握学习技巧,倡导多样化。积极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维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需要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引导要选准突破口,要抓住关键,点拨应以点带面,解决制约合作学习的矛盾。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教师的作用只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不让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作为老师,要找准位置,做好角色,做好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引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能力,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也做好主导的角色,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伟鹏《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