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Web2.0时代,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一系列的微型产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在向我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在这个“微时代”,任何冗长的东西都已无法轻松俘获人们的心。而当下,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却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久前,“微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微课,一种以5至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微课就是让人们能通过这些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都能学习,其内容的碎片化和时间短却正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实现了时时处处学习的目的。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利弊几何?对于大学教学改革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短、小、精、趣” 微课异军突起
微课给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如何来理解一个“微”字?如何利用“微”来解决我们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当前,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国内外教育者都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在众多资源形式中,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快速发展。
例如,国外以浓缩名人的人生和经验为内容,制作著名的微课。美国可汗学院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学习者的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陆续推出时间短的系列微课。心理学、传播学等研究显示: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当今学生已成为“数字时代原住民”,高等教育教学形式需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仅是国外,在国内,微课也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广。在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也迅速升温。目前,国内微课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至20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的教学,包括知识点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等传统教学环节。微课短、小、精、趣的特征,决定了其用途的广泛性。
微课制作所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灵活多样,更便于普通高校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潮流中来。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微课可以成为教师教研交流平台。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过于封闭,高校教师往往只关注科研却忽略教学。通过微课的观摩、研讨,不同高校的同专业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微课能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能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提出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做准备。
传统教学缺陷放大 挑战加剧
虽然微课受到了广泛欢迎,但微课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微课研究报告》指出,一些学校统一录制的作品几乎是千篇一律,未能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选用适合的微课表现形式。而高校教师制作的微课中,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文字配讲解的模式,缺乏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或操作演示等辅助手段。数据显示,68%的微课内容未使用除PPT以外的其他多媒体工具。
这不仅反映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在视频中被集中放大。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微课的拍摄制作者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并以镜头语言更生动地展现出来。”
据了解,国外广受赞誉的微课讲座,虽然只有18分钟的时间,但是演讲者上场之前,制作团队要花好几个月与其共同打磨演讲内容、编排故事逻辑,以保证讲述内容既有深度,也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而目前国内教师制作一节微课少则几天,多则几周。
微课,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老师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些学生比较腼腆,不懂也不问老师,每堂课都这样,慢慢地落下的知识点就多了。如果他在课外或回家看微课,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这样,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跟上,成绩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微课的意义在哪里
微课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去观看,因此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来暂停或者重复播放某些片段来保证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微课的形式也鼓励教师能够用更加简明的方式来进行讲授。
微课往往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为学生对那些基础性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微课可以释放课堂中讲授的时间来使得更多时间用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微课在支持翻转课堂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复习和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可以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习支持。
在微课的视频内容中,学生将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因为教学视频中教师将直接对着学生讲授知识,而这种讲授的感觉在一个大班是难以实现的。
微课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一个解决方向。把录像器材搬进了教室,将这些教师的一节节教学课完整地录制下来。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学实录,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把特级教师的课切成一个个几分钟的小片断:“课堂引入”“知识点讲解”“习题讲解”“练习指导”“课堂小结”“突发事件处理”……把特级教师的课解剖成为一个个微课。青年教师通过认真观看这些微课,写听课感想,对比自己的教学,学习特级教师的一些独到的经验,然后在科组业务学习的时候进行尝试研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提高。
事实上,虽然微课有很多益处,但在学习的深度方面,微课程依旧受到挑战。微课程的形式无疑是适合于移动学习的。而且当教师希望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以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手边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较为方便地录制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不远的未来,希望动画与3D将越来越成为微课程中的元素,尤其是一些卡通的元素,进一步与课程实现整合,成为教学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课堂教学与微课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学习得更扎实。
“短、小、精、趣” 微课异军突起
微课给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如何来理解一个“微”字?如何利用“微”来解决我们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当前,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国内外教育者都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在众多资源形式中,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快速发展。
例如,国外以浓缩名人的人生和经验为内容,制作著名的微课。美国可汗学院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学习者的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陆续推出时间短的系列微课。心理学、传播学等研究显示: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当今学生已成为“数字时代原住民”,高等教育教学形式需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仅是国外,在国内,微课也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广。在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也迅速升温。目前,国内微课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至20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的教学,包括知识点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等传统教学环节。微课短、小、精、趣的特征,决定了其用途的广泛性。
微课制作所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灵活多样,更便于普通高校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潮流中来。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微课可以成为教师教研交流平台。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过于封闭,高校教师往往只关注科研却忽略教学。通过微课的观摩、研讨,不同高校的同专业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微课能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能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提出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做准备。
传统教学缺陷放大 挑战加剧
虽然微课受到了广泛欢迎,但微课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微课研究报告》指出,一些学校统一录制的作品几乎是千篇一律,未能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选用适合的微课表现形式。而高校教师制作的微课中,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文字配讲解的模式,缺乏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或操作演示等辅助手段。数据显示,68%的微课内容未使用除PPT以外的其他多媒体工具。
这不仅反映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在视频中被集中放大。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微课的拍摄制作者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并以镜头语言更生动地展现出来。”
据了解,国外广受赞誉的微课讲座,虽然只有18分钟的时间,但是演讲者上场之前,制作团队要花好几个月与其共同打磨演讲内容、编排故事逻辑,以保证讲述内容既有深度,也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而目前国内教师制作一节微课少则几天,多则几周。
微课,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老师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些学生比较腼腆,不懂也不问老师,每堂课都这样,慢慢地落下的知识点就多了。如果他在课外或回家看微课,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这样,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跟上,成绩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微课的意义在哪里
微课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去观看,因此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来暂停或者重复播放某些片段来保证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微课的形式也鼓励教师能够用更加简明的方式来进行讲授。
微课往往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为学生对那些基础性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微课可以释放课堂中讲授的时间来使得更多时间用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微课在支持翻转课堂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复习和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可以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习支持。
在微课的视频内容中,学生将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因为教学视频中教师将直接对着学生讲授知识,而这种讲授的感觉在一个大班是难以实现的。
微课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一个解决方向。把录像器材搬进了教室,将这些教师的一节节教学课完整地录制下来。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学实录,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把特级教师的课切成一个个几分钟的小片断:“课堂引入”“知识点讲解”“习题讲解”“练习指导”“课堂小结”“突发事件处理”……把特级教师的课解剖成为一个个微课。青年教师通过认真观看这些微课,写听课感想,对比自己的教学,学习特级教师的一些独到的经验,然后在科组业务学习的时候进行尝试研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提高。
事实上,虽然微课有很多益处,但在学习的深度方面,微课程依旧受到挑战。微课程的形式无疑是适合于移动学习的。而且当教师希望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以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手边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较为方便地录制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不远的未来,希望动画与3D将越来越成为微课程中的元素,尤其是一些卡通的元素,进一步与课程实现整合,成为教学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课堂教学与微课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学习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