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河南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做强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兴林富民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使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河南林业产业层次仍然不高,初级产品仍占较大比重,产业发展内外协调性也不够高;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在经济总量中还是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林业产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着力转变林业产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林业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保障
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 ,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hm3。这既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双增目标”,任务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各地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河南责无旁贷。在有限的土地上落实“双增目标”,必须把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作为重要措施。如期实现“双增目标”,必须在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中,找准着力点,在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林业区域布局优化、林业投资的吸纳、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三)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落实“四个重在”的现实选择
“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做好全省各项工作特别是林业工作的指导方针。构筑中原崛起的生态屏障,增加生态产品、林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第一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强劲需求,需要林业产业的支撑。重在持续,就要把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 “三化”方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两大跨越”( 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一条红线穿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纽带,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因素。重在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提升水平、提升环境、提升优势,需要林业建设、绿色发展等作为重要保障。重在统筹,是谋划全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重在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林业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河南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深层次问题始终存在,不少林业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森林资源培育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粗放生产经营仍然占较大比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林业产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产业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必须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使林产品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消费模式,不断增强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贡献率。
二、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 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森林是“地球之肺”,而湿地是“地球之肾”,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生态本身是有价值的,同时,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林业产业不仅为人民生活、生产建设提供包括木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食用菌、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态产品等在内的大量物质和非物质产品,而且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兴林富民。
(二)增长速度与调整结构的关系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当前,保持较高的林业产业增长速度是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必然要求,而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仍然是林业产业的重要命题,必须保持林业产业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目前,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一产业仍然占很大比重,高于全省一产比例46个百分点。所以,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林业三次产业、林产品结构,由注重一产向促进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提升林业整体效益。要立足以产业发展形式带动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事业,发展森林环境服务业,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生态需求。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林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结构社会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的发展新格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同时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过程。
(三)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两项关键措施,不可偏废。传统林业产业主要依靠土地、投资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支撑实现增长,现代林业产业必须依靠投资和科技驱动实现其新的增长。林业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也有其特殊性。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自主创新可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减轻产业发展对土地等资源的过度依赖。河南是农业大省,林业用地紧缺,人均林地不到1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同时河南的科技力量、体系等也不如发达地区。因此,要正确处理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科研开发,从而吸引人才,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积极支持开展创新型研究,抓好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林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集约型林业产业发展道路。
(四)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的关系
林业发展空间布局旨在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经济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地域进行划分,明确各区域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统筹谋划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正确引导林业走向,促进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现代林业格局。林业发展布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森林生物质产品、生态产品,需要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使优势林产品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但是,这些布局应有先有后,要按照需求强度、支撑保障能力等,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把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很好地结合起来。林业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部分门类,要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区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木材加工、果品加工等第二产业,要遵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充分利用集聚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优化效应,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模式,搞好产业衔接,降低发展成本,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布局与时序的有机统一。
(五)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界定企业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主体,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政府可以创造环境,提升企业活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依照市场规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增强微观经济效率和活力。但是,市场调节有时会“失灵”,单靠市场不能适时保持林业产业总量供求平衡、结构衔接协调,难以保障林业产业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公平环境。当前,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不断加强林业产业的调控和服务,及时制定产业政策,完善产业调控措施,有效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实施与财政经济实力、林业产业特点相适应的贴息、税收等扶持保护政策。要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干鲜果品质量安全,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厅)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一)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使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河南林业产业层次仍然不高,初级产品仍占较大比重,产业发展内外协调性也不够高;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在经济总量中还是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林业产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着力转变林业产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林业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保障
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 ,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hm3。这既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双增目标”,任务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各地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河南责无旁贷。在有限的土地上落实“双增目标”,必须把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作为重要措施。如期实现“双增目标”,必须在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中,找准着力点,在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林业区域布局优化、林业投资的吸纳、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三)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落实“四个重在”的现实选择
“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做好全省各项工作特别是林业工作的指导方针。构筑中原崛起的生态屏障,增加生态产品、林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第一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强劲需求,需要林业产业的支撑。重在持续,就要把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 “三化”方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两大跨越”( 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一条红线穿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纽带,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因素。重在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提升水平、提升环境、提升优势,需要林业建设、绿色发展等作为重要保障。重在统筹,是谋划全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重在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林业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河南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深层次问题始终存在,不少林业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森林资源培育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粗放生产经营仍然占较大比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林业产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产业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必须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使林产品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消费模式,不断增强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贡献率。
二、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 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森林是“地球之肺”,而湿地是“地球之肾”,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生态本身是有价值的,同时,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林业产业不仅为人民生活、生产建设提供包括木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食用菌、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态产品等在内的大量物质和非物质产品,而且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兴林富民。
(二)增长速度与调整结构的关系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当前,保持较高的林业产业增长速度是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必然要求,而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仍然是林业产业的重要命题,必须保持林业产业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目前,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一产业仍然占很大比重,高于全省一产比例46个百分点。所以,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林业三次产业、林产品结构,由注重一产向促进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提升林业整体效益。要立足以产业发展形式带动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事业,发展森林环境服务业,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生态需求。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林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结构社会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的发展新格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同时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过程。
(三)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两项关键措施,不可偏废。传统林业产业主要依靠土地、投资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支撑实现增长,现代林业产业必须依靠投资和科技驱动实现其新的增长。林业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也有其特殊性。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自主创新可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减轻产业发展对土地等资源的过度依赖。河南是农业大省,林业用地紧缺,人均林地不到1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同时河南的科技力量、体系等也不如发达地区。因此,要正确处理资本支撑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科研开发,从而吸引人才,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积极支持开展创新型研究,抓好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林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集约型林业产业发展道路。
(四)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的关系
林业发展空间布局旨在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经济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地域进行划分,明确各区域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统筹谋划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正确引导林业走向,促进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现代林业格局。林业发展布局是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森林生物质产品、生态产品,需要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使优势林产品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但是,这些布局应有先有后,要按照需求强度、支撑保障能力等,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把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很好地结合起来。林业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部分门类,要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区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木材加工、果品加工等第二产业,要遵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充分利用集聚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优化效应,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模式,搞好产业衔接,降低发展成本,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布局与时序的有机统一。
(五)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界定企业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主体,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政府可以创造环境,提升企业活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依照市场规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增强微观经济效率和活力。但是,市场调节有时会“失灵”,单靠市场不能适时保持林业产业总量供求平衡、结构衔接协调,难以保障林业产业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公平环境。当前,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不断加强林业产业的调控和服务,及时制定产业政策,完善产业调控措施,有效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实施与财政经济实力、林业产业特点相适应的贴息、税收等扶持保护政策。要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干鲜果品质量安全,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