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朗读指导的观念,努力探索指导朗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琅琅书声,拥有最亮丽、最令人心醉的风景。
关键词:语文;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同学们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蒲公英》“竞相开放”中“竞”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有不少学生前后鼻音不分。面对读错音的学生,不斥责,而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便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2 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内在愿望
苏教版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三袋麦子》的教学前,布置由第二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朗读任务,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结果在课堂上,听到了第二组学生最好的一次朗读。在评读中,大家都认为小猪的话“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读得最好。因为学生把小猪高兴的喊的样子读出来了。当我笔者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图上小猪口水都流出来了。”此时,笔者才真正的体会到当老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不待老师教,学生以读导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3 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3.1 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稻秧和杂草,各自朗读它们激烈争吵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3.2 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小露珠》、《蒲公英》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哪吒闹海》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一闪”“ 躲”“ 取下”“ 扔”以及“随即”把哪吒的机灵写得非常具体。为了加深对这一段的理解,在朗读这一段时,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3 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4 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西湖》这课时,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有的学生说:“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还有一个学生说:“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3.5 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当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中心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和升华的作用。
有人说过:“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而笔者更认为,一个不注重学生朗读的语文教师,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向名师学习语文教学,向名师学习打造好课,就从朗读开始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要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责任编辑 张晓燕)
关键词:语文;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同学们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蒲公英》“竞相开放”中“竞”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有不少学生前后鼻音不分。面对读错音的学生,不斥责,而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便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2 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内在愿望
苏教版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三袋麦子》的教学前,布置由第二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朗读任务,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结果在课堂上,听到了第二组学生最好的一次朗读。在评读中,大家都认为小猪的话“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读得最好。因为学生把小猪高兴的喊的样子读出来了。当我笔者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图上小猪口水都流出来了。”此时,笔者才真正的体会到当老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不待老师教,学生以读导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3 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3.1 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稻秧和杂草,各自朗读它们激烈争吵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3.2 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小露珠》、《蒲公英》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哪吒闹海》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一闪”“ 躲”“ 取下”“ 扔”以及“随即”把哪吒的机灵写得非常具体。为了加深对这一段的理解,在朗读这一段时,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3 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4 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西湖》这课时,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有的学生说:“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还有一个学生说:“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3.5 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当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中心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和升华的作用。
有人说过:“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而笔者更认为,一个不注重学生朗读的语文教师,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向名师学习语文教学,向名师学习打造好课,就从朗读开始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要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