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与不充分,本文从区域化的角度出发,对职教体系进行了粗浅的思考。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基础不同,以区域实情为切入点来考虑职业教育体系,以区域化、本地化为基础考虑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也许能对职教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从人才的长久发展与行业、社会的发展来看,推动区域化高职人才培养、区域化就业是一种思路,可能对招生、就业、消费等产生积极影响。区域化的职教体系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不充分;区域化;人才;市场
  1 高职培养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生活靠国家来保障,靠社会发展来促进,而教育事业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只有借助人才,才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从政策上给予了支持和推动。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机遇期的战略发展方针以及各行业升级情况,高职培养体系亟须大力改革。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需求导向、行业支撑的,大批熟练的高级产业工人(蓝领)进入工作岗位,行业的人才需要数量大,应当逐渐形成行业指导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具有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作用,这对职教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个要素、具体过程来说,客观上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是现实情况,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 对职教培养体系不平衡的思考
  2.1 时间、空间的不平衡对职教领域的影响
  从空间划分来看,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职教水平与华东、华南地区存在差异;从时间上来说,职教培养体系滞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职教水平可能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时间差。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跨区域到长三角、珠三角就业,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压力。
  2.2 职教领域背后的产业结构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对职教事业发展有限制。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处在调整过程中,一方面,第三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还在壮大过程中,另一方面,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处在转折期,今后纯粹的熟练工种将会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多,大量产业已经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整个产业结构向着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那么,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真正有特色的人才、有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2.3 职教事业本身的发展不平衡
  从高职教学和学生就业的层面来看,大一的课程三年后可能在工作中已经不再先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产业技术日新月异,单纯强化现有技能是不够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才是正途,这保障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也遵循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宗旨。
  3 对区域化职教培养体系的思考
  如果推动区域化高职人才培养、区域化就业,关于培养体系与就业的处理会相对容易。
  第一,区域化培养、本地就业,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于中西部学生的心理稳定有一定积极作用。适当降低大城市圈的综合运营成本有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对于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理性的推动作用。这种思路并不是限制人才流动,而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宏观调控。
  第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圈)更需要大规模技能人才的红利。本地培养、本地就业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对于深化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增强国家整体实力、挖掘中西部潜力、促进产业升级与转移具有积极意义。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尤其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层面具有更多潜在优势。例如,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把上海的经济规模提高5%或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成都城市圈的经济规模提高5%——自然是后者更加现实,西部经济实力的提升是在补齐地域性的短板。
  第三,区域化培养、本地就业需要整个配套设施的优化。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三四线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多政策层面的引导和规划。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大城市相对于故乡,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好的基础设施、更便利的物质、更丰富的精神生活。配套设施跟不上,对于人才回乡建设家园极其不利。
  以商业中心为例,大城市可能有若干个商业中心,而中小城市的相关设施、硬件条件都尚在推进中,而从一线、二线城市回乡就业的人才,其消费、生活习惯尚未改变,只有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才能吸引人才返乡。所有人才将来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不仅是社会福利的受益者,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运营者和维护者。一技傍身四处漂泊以维系生机,背后固然透露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但投身家乡經济建设未尝不是艰苦奋斗之举。笔者认为,工匠精神不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塑造几位顶尖人才,同样可以是在一定区域内成为因地制宜、有特色化生产能力的巧匠。
  第四,塑造职教文化、培养职业品格,要从软实力方面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不是几个特大城市的光环就能实现的,靠的是补齐短板,区域不平衡的短板、教育滞后性的短板、产业结构的短板,还有精神层面的短板。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培养单一技能、呆板技能的工人,我们需要让年轻一代的从业者有活力、有自信、有能力去迎接与面对新的挑战。
  从人才的长久发展与行业、社会的发展来看,区域化的职教体系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4 职教体系发展的区域化思考
  联系上文提到的行业结构发展不充分,高职教育的很多学科、专业显现出技术优先、产教脱节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的用人需求猛增,转型过程中老行业对于学生有更高层次或者更细技能划分的要求,或者对新增技术工种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填报、选择专业的时候缺乏认知,社会对于职教的认同感不足,淡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强化区域化职教体系,可能产生以下有利因素或积极效果:
  第一,部分形成区域化就读/就业的习惯,让高中(中职)阶段的学校、家长、学生有“看得见”的目标,这对高职招生有显性促进作用。
  第二,对于整个区域的招生、考试、教学、就业产生定向培养的优势,在整体导向层面,一个区域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难度远小于全国的设计,同时本地相关部门的风险系数降低,且主体意识强烈,行动力强。
  第三,时间轴上,适应特定区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变能力更强。因为区域的不平衡可能与东西部地区整体教育水准不平衡有关联。中西部地区的中高职学校如果在大学阶段强力追赶(而事实上可能学前、中小学阶段相对不发达),希望将学生都送到东部去就业,所花精力太大,效率不一定高。因此,本土化的区域化职教培养体系,调研/设计/实施/见效的周期相对较短,更适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第四,一个区域本身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具有特殊性,在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上,本土化的策略可能更接地气。例如,浙南的本土化职教体系可能多考虑本省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贵州的本土化职教体系则要考虑到近几年贵州省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求,东三省的本土化职教体系应当多考虑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5 结语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不同,以区域实情为切入点来考虑职业教育体系,以区域化、本地化为基础考虑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也许能对职教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大量相关文献为依据了介绍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和主要的紧张反应,简述了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因素制订
在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自我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疼痛是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是疾病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症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解除疼
写在前面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传统”与“当代”如同根与叶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传统”是初创历程、发展脉络、核心理念、历史名人、社会风评、精神气质的总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在帮助、教育、转化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感到无奈和头痛的是:一些学生的自我认可程度很低,对自己的未来完全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荥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至于过哪三郡,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而且对是否在
目的调查我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方法于2010年1月10至20日对全区5个乡的425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全区周岁内儿童均接受过疫苗接种,其中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初种率为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的化学萃取方法,对异种神经移植段进行脱细胞处理,构建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应用
摘 要:文化艺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人类的思想和感情的载体,是时代的风向标,最能体现现实社会的特点,它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现实社会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形式及效果的呈现诸多方面,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现实的状况、人民的需要而定,处理好文艺的引领与批判的关系,充分发挥文艺的抑恶扬善的功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大方向,为新时期我国实现伟大民族
摘 要: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现状都对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在音乐教育领域中, 钢琴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教育,钢琴重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作为高等院校的钢琴专业教师,在分析目前钢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高师钢琴教学引入重奏的必要性、形势与方法与教学对策,并对钢琴重奏教学做了初步的设想,希望对今后高师钢琴音乐教研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师;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