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活力课堂,很多教师马上会想起热热闹闹、此起彼伏举手的场面。但从本质上讲,这样的课堂并不一定就是活力课堂,有专家提出了活力课堂的几条标准,其中包括了目标明确而多元、科学而高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开发、教学方式的自主探究等多个方面。但如果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可以舒展学生的心灵,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以开放的理念来构建活力课堂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使用教材,打造活力课堂的起步点
1.重组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苏教版第九册第18课《莫高窟》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三个重点写作对象,即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然后围绕两句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逆向讲读全文。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为两句话就能引出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而感到新奇。
2.增删教材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为了确保学习内容的精练性,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删减部分与主题关系不是十分密切的内容,节省学习课文的时间。比如同样是第九册,对于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水浒传》的知识和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知识介绍,但可以省去课文中第一、二小节的分析。
3.生活化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如果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找到思维和情感的附着点,语文课堂的活力也会随之而产生。比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6课《船长》,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播放精选的历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形象,用身边的人物品质来烛照哈尔威的人物特质。两相对比,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而且还使学生可以找到身边的英雄形象,甚至还能够寻找到普通的英雄人物,课堂的活力尽显。
二、开放提出问题,打造活力课堂的激发点
1.提问角度的开放性。一问一答是提问的基本形式,但一问多答应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学习完成后,教师提出了“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与侵略者直接斗争呢?”这个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回答,但最后归结到一点:肖邦要用他最为擅长的方式与敌人作最为有力的斗争。
2.提问形式的开放性。讲读课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对此,教师应该用开放的提问形式来激活课堂,比如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一名学生回答后,让其他学生追问其他问题;比如小组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等等。
三、开放布置作业,打造活力课堂的延展点
1.作业内容的开放。传统的作业不外乎记生词、做练习、背课文。但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开放性要求决定了作业内容的多种多样。比如在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后,可以要求学生带上相机或画夹到田野里去记录下春天的景色。
2.作业形式的开放。活力的课堂可以延展到课堂以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了《莫泊桑拜师》一文后,我设计了三个作业:一是到门口观察汽车的外形和开动时的特征,仿照莫泊桑写一写最有特色的三种汽车;二是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个课本剧,题目是《三拜福楼拜》,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编自导;三是上网查找,列举出三个最有个性的老师,说说这些老师的故事。
3.作业评改的开放。作业评改实际上是一个评价反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打分数或评等级的方式,一是在评改的对象上进行开放,分别采取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主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二是在评价的形式上进行开放,分别采取了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小奖品评价、标识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综上所述,借开放来激发课堂的活力,一定会得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编钟岚)
一、开放使用教材,打造活力课堂的起步点
1.重组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苏教版第九册第18课《莫高窟》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三个重点写作对象,即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然后围绕两句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逆向讲读全文。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为两句话就能引出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而感到新奇。
2.增删教材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为了确保学习内容的精练性,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删减部分与主题关系不是十分密切的内容,节省学习课文的时间。比如同样是第九册,对于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水浒传》的知识和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知识介绍,但可以省去课文中第一、二小节的分析。
3.生活化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如果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找到思维和情感的附着点,语文课堂的活力也会随之而产生。比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6课《船长》,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播放精选的历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形象,用身边的人物品质来烛照哈尔威的人物特质。两相对比,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而且还使学生可以找到身边的英雄形象,甚至还能够寻找到普通的英雄人物,课堂的活力尽显。
二、开放提出问题,打造活力课堂的激发点
1.提问角度的开放性。一问一答是提问的基本形式,但一问多答应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学习完成后,教师提出了“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与侵略者直接斗争呢?”这个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回答,但最后归结到一点:肖邦要用他最为擅长的方式与敌人作最为有力的斗争。
2.提问形式的开放性。讲读课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对此,教师应该用开放的提问形式来激活课堂,比如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一名学生回答后,让其他学生追问其他问题;比如小组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等等。
三、开放布置作业,打造活力课堂的延展点
1.作业内容的开放。传统的作业不外乎记生词、做练习、背课文。但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开放性要求决定了作业内容的多种多样。比如在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后,可以要求学生带上相机或画夹到田野里去记录下春天的景色。
2.作业形式的开放。活力的课堂可以延展到课堂以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了《莫泊桑拜师》一文后,我设计了三个作业:一是到门口观察汽车的外形和开动时的特征,仿照莫泊桑写一写最有特色的三种汽车;二是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个课本剧,题目是《三拜福楼拜》,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编自导;三是上网查找,列举出三个最有个性的老师,说说这些老师的故事。
3.作业评改的开放。作业评改实际上是一个评价反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打分数或评等级的方式,一是在评改的对象上进行开放,分别采取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主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二是在评价的形式上进行开放,分别采取了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小奖品评价、标识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综上所述,借开放来激发课堂的活力,一定会得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