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3日,台风“天鸽”过境,整个城市一片狼藉。虽然新闻消息一直在提醒珠海市民台风的威力,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面临的50年来最猛烈的一次台风究竟会给这个城市带来怎样的“痛”,又展示出珠海人怎样的坚韧……
在大多数人仍然躲在家中避风避雨的时候,已经有人悄悄地出发,去参与志愿行动;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又有无数人顾不上清点自己的损失,积极参与到救灾复产重建行动中去,他们协助政府部门清理障碍,疏通道路,为救援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他们伸出双手,献出爱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了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
五年十年后再来回顾我们的故事
因为身体原因入院治疗的青联委员徐巍在麻药期刚过一天便加入了救灾复产重建的队伍。他带领北玻公司12个小伙子参加到拱北口岸附近情侣路的垃圾清扫工作中,“刚刚开始这帮小伙子没有凝聚力,没有目标,干了一段时间效果实在不是很显著,我就想组织一个5分钟的动员大会。把12个人分组为标杆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标杆者负责制定这次活动需要达到的效果,组织者安排人员分工,执行者负责具体操作和清理。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监督者,任务是搬移海边的石凳,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监督者则负责全组人的安全。”果然,明确的目标以及分工让他们看到了效果,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搬石头时“123”的呐喊声,为自己和同事加油打气,眼神从迷茫到坚定,小伙子脸上的笑容既满足又自信。
9小时后,工作全部结束,望着清理出的200多袋垃圾,他大声告诉所有人,“五年十年之后可以再回来这段路,在我们扶起来的石凳上坐坐,重新回忆我们的故事。”一个小伙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哽咽道:“没想到自己还能在珠海做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座城市,没白来。”
事实上,许多志愿者自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在大众利益下,他们选择放低个人利益。他们积极劳动的身影,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24日上午,天气炎热,新豫亲青家园组织志愿者在上冲医院门前清理树木路障。突然有台装满西瓜的货车停下来,小老板随地切好西瓜,一一为志愿者们送上。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憨笑道:“看到大家辛苦做志愿服务,我也没啥可以贡献的,就给大家送几个西瓜解解渴。”
“西瓜甜,心里更甜”,新豫亲青家园委员张以山说,通过这次救灾复产重建,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每一个珠海人的大爱。志愿者们的热情也带动路人自发成为志愿者,被志愿者热情带动的外国友人、路过学生以及普通市民,只是机缘巧合地路过,但他们跟随队伍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24日下午,新豫亲青队伍在翠前路开展志愿服务,成员中还有3名外国人,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将树干砍掉。队伍行进到翠前南路时,有两位四川籍老人主动加入到队伍中。两位老人每到一处就主动拿着砍刀在前面砍树干,动作特别娴熟,“别看我们年纪大了,年轻时可是在海南开过荒的,这些活儿不在话下。”
世界冠军、外籍球员携手救灾
26日,不少路过情侣路渔女段的珠海人都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世界冠军马晋穿上了志愿者“红马甲”,和其他志愿者、消防官兵一起清扫情侣路。
原来,当天正好在珠海的马晋看到市青年联合会(简称“市青联”)的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召集信息后,马上联系主办方,表示希望参与到救灾复产志愿服务中。跟马晋一样,来自珠海尤文图斯足球学校的多名外籍青年志愿者也积极响应市青联的号召,主动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是个美丽的城市,虽然我不是珠海人,但也希望能为珠海重建家园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珠海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中来。”马晋说。
强台风“天鸽”灾情发生后,团市委、市青联第一时间发出《重建美丽珠海·看我青年力量》的倡议,号召各界青年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24日至28日,全市共青团依托市青联、各级团属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组织,共发动约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其中青联委员约600人次。
尤其是在台风“帕卡”接踵而来之后,尽管下着雨,但仍有近百名志愿者在情侣路清扫。志愿者的双脚全部沾满了黄泥,但他们依然马不停蹄,埋头苦干,全天共清扫出约700袋垃圾。
此外,在“天鸽”走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小商家、小商店、食肆、酒店、各社会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免费为救援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有酒店经营者免费拿出50个房间供消防、武警官兵休息;餐饮店老板為园林、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餐饮;素食店老板觉得素食不足以补充体力,另在饭里加两颗鸡蛋;几大区域的商家组成大大小小的爱心送餐联盟,拿出食品和水供有需要的人免费取用;医院为受伤的志愿者开通绿色通道,志愿者可以先治疗后办理手续……
台风过后,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8月23日,虽然早在几天前就陆续在媒体、手机等各个渠道收到了台风到来的消息,但当中午狂风肆虐,台风将要登陆珠海时,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才意识到这次灾害的可怕。他开始紧急联络召集各位有丰富户外探险和搜救经验的领队,随时准备为受灾人群提供支援,在十多年的户外运动组织中,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户外搜救经验,但直接面对如此强烈的台风和它带来的各类灾害险情,还是第一次。
23日下午,珠海户外潜水队的陶永德教练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对海水倒灌地下车库被困人员进行救助,拉开了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工作的序幕。
24日早,台风吹过的第二天,20多名领队自觉到达协会办公室集合,10多名会员也闻讯赶来,在协会的组织下,30多名志愿者凭借手中的小手锯等工具开始清理珠海城市主干道之一九洲大道。他们分解理顺大的树枝树干,合力抬到路边,清扫残枝和垃圾,为行人和车辆开辟安全通道。沿途不断地有陌生的市民加入队伍,没有过多的言语,挽起袖子就干,因为有着同样的爱心,怀着共同的目标,市民和会员们默契配合,共同努力。 “我们深知,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团体,力量有限。但我们相信,在灾害与困难面前,只要万众齐心,真真切切地付出,总会攻克难关!”协会创办发起人之一,珠海户外网的副会长郑利良说:“第一天的清障行动来了30多个人,大家一条心齐出力,从付出汗水流露的欣喜到团队紧密协助排除障碍获得的成就感,始终掩饰不住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呵护眷恋,即便很多还没成为法定意义上的珠海人,甚至有的才到珠海工作两个月。”
8月25日,参与爱心志愿行动的领队和驴友志愿者已接近百人,分三队在九洲大道和隧道南一带清理阻碍人行通道的树木、垃圾。在协会的带动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到清理队伍。
一早从恩平开车过来支援的驴友良耀还为他们带来了急需的3台油锯,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良耀曾经在珠海工作生活过一些日子,收获良多,这次珠海有需要,他怀着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珠海。在珠海的马路上,良耀凭借纯熟的伐木技术,连续奋战了两天,在26日救灾现场还帮武警官兵修好了5台故障油锯,并且帮忙联系定制了一批油锯。临行之时,特意留下了一台油锯给协会备用。
26日,奋战继续……27日,台风“帕卡”与珠海擦肩而过,短暂休整后的协会志愿者,又一次投入到了救灾复产工作中去。
8月27日,郑利良在自己的网上推文中写道:“台风无情,心中有爱。对这座城市的爱,对家园的爱,感召着爱心的暖流传递。不断有驴友、路人加入到我们的义工队伍,大家不遗余力,顶着高温一直前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由爱出发的公益路
同样是珠海的民间公益组织之一,逍遥公益的理事长李永在这个8月,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们这个组织创办之初就定义为纯公益性质的,在这种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当然也要发扬我们的协会精神,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8月23日晚,台风“天鸽”刚刚过境,目睹了大自然威力的李永在逍遥公益的内部群中发布了第二天参加义务劳动的倡议书,一经发出,获得了会员的广泛响应。
24日上午,几十名响应倡议的会员志愿者来到临时约定的中邦酒店门口集合,他们选择的清理目标是珠海的城市名片“情侣路”,这也是这次台风中受灾最为严重的主干道之一。因为缺少大型工具,李永带领志愿者们选择跟随在政府救援力量之后进行扫尾和协助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其他组织的支援队伍也相继赶来,情侣路的清理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下午时分,顾不上夏日的炎热,李永又带领团队跟随从罗岗、天河等地赶来支援的消防救援队伍对吉大一带的主干道进行清理。
25日,李永带领团队又辗转拱北七中门口路段、安平路、酒吧街、夏湾昌平路等路段进行道路清理,交通疏导等辅助工作,在清理工作中,他们也遇到了和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同样的问题,专业工具的缺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而最为需要的油锯不仅他们紧缺,其他救援队伍同样存在巨大缺口。
26日,在协会几名骨干成员的多方努力下,他们终于成功购得3把油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工具的使用价值,逍遥公益特意成立了三支应急支援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把油锯,并在网络渠道公布了求助联系电话。
“我们发现虽然现在主干道清理得差不多了,但是像一些小区、辅路和其他边缘路段许多居民只能用小手锯作业,碰到大树挡路就无计可施,所以我们特意成立了这样的应急小分队,协助居民解决这些棘手的‘大块头’,搬开这些‘挡路石’,让交通末梢尽快恢复畅通,让小区和村落里的居民能够正常出行。”
逍遥公益是2014年才注册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其前身则是创建于2002年的公益性户外网站“逍遥驴谈”,在组织了多年的户外活动和大型公益活动之后,他们用活动的结余款创建了“逍遥助学”板块,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网站平台逐渐式微,于是他们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公益项目,“逍遥助学”也改名为“逍遥公益”,成为他们主要的经营方向,目前已经有20多人的管理团队和300多名会员志愿者。
理事长李永是一位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因为时间自由,所以就想做点事情。最初的时候是因为爱好才创建了这样的平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交流,而现在,更多的则是出于對这座城市的一份爱心。“公益行动不仅是在这类突发事件面前,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是一次爱心公益。我们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微小的力量集中起来,用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发挥我们最大的价值,毕竟爱心需要科学有序的行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还学弟学妹一个美丽校园
8月26日,在全市人民和各界支援力量的同心协力下,珠海的道路交通基本恢复,供水供电也陆续恢复,台风过境后的复产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可是,正值暑假,学生放假回家的各大高校内,仍然一片狼藉。对少数留校的教职工和保卫人员来说,清理台风肆虐后的空旷校园,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眼见自己的母校面临困难,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联谊会和暨南大学珠海校友会的校友们决定帮母校一把。“刚开始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帮忙,又怕这样没有组织的过来是给学校添乱,所以我们就想直接发起一个捐助倡议:一方面号召校友们为学校捐助一些财物支持,让学校用于救灾复产的人员组织和设备采购;另一方面也希望学校能统一组织安排我们这些老校友回校参加救灾工作,为校园恢复尽一份力。”珠海校区校友联谊会理事长孙敏律师说。
校友们的热切反应也得到了学校方面的回应,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相关领导对校友们的热情非常感动,并且为他们划出了“承包责任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后期支持。 8月26日,暨南大学珠海校友会和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校友联谊会组织的校友义工队伍50多人来到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参加救灾行动并向校方捐赠了之前募集的4万余元善款。
为了响应这次活动,尽量不给学校增添负担,校友们自发携带劳保物资、工具装备,有条件的校友还带来了2把油锯、开来了两辆卡车;更有校友带着自己单位同事、公司员工集体参与母校的救灾行动中,志愿队伍愈发庞大。
2011年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毕业的陈小叶在台风过后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母校,看到昔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一片破败,内心充满了感伤,曾经自费去往西藏支教一年的她,在藏区归来之后对公益和慈善也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她认为,公益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而母校是她生活了4年的地方,这里寄托着她的情感,为这种回馈母校的公益行动,是每一个暨大学子的分内之事。
198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的陈永东老学长在珠海政府部门内工作,听闻学校的损失情况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虽然没有在珠海校区学习生活过,但是他已经在这座城市扎根,无论是本部还是珠海校区,对于陈永东都有一份难舍的母校情结和浓浓的家的温情。“同在这座城市,同是暨大人,实在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所以陈永东不但自己赶来,也号召自己单位的同事前来参与志愿行动。
“现在学校还在暑假,学弟学妹们都还没开学,学校的救灾力量显然不足,我们也是想要来帮一下忙、出一把力,希望等到9月学弟学妹开学回来的时候,看到的依然是曾经那个美丽的校园。”
无独有偶,在珠海的高校中,还有北师珠等多个学校的校友会、学生会等组织自发地组织校友、学生返回母校,参加到義务劳动中去。
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或许在平时默默无闻,但在灾害来临之时,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他们中,有向着灾害逆行前进的“最美背影”;也有默默提供后勤保障的“幕后英雄”;更多的则是自发参与到救灾复产行动中的志愿者们。
因为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园、深爱着这座生活的城市,所以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尽己所能、我们想要做点什么。一个萤火虫的光微弱而单薄,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却在夜晚的森林里组成了一片璀璨星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们从爱出发的微光汇聚,却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夜。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珠海人。
[ 后 记 ]
“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但你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是的,我们已经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
在这个8月,我们接连经受了“天鸽”“帕卡”两次台风的考验洗礼,早已卸下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份轻松与调侃,大自然用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天灾的可怕,教会了我们对自然要永远保持一份敬畏。
但在敬畏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座城市那平时或许永远无法察觉的凝聚力。市委、市政府全力带领全市人民救灾复产重建,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职能岗位尽忠职守、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社会机构倾力相助……社会全员集体动员,每一个人都尽己所能。万众一心之下,凝聚出让人侧目和感动的“珠海精神”。
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所以我们相濡以沫、携手并肩,共同维护着自己的美丽家园;因为我们深爱着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愿意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奋尽全力地保持着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也因为我们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这场暴风雨教会我们的,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感恩那些从全省乃至更远地方紧急支援的武警官兵、消防战士、解放军同志,他们说灾情就是命令,奋不顾身、不辞劳苦;我们感恩同样远道而来的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保障抢修人员,他们为我们能早一分钟用上水、通上电而星夜驰援、昼夜奋斗;我们同样应该感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你们的尽忠职守、你们的爱心奉献、你们的乐观坚强。台风过后,流转在这座城市中的,还有平日里掩映在庸常琐碎生活之中、藏在每一扇门后面的那一份脉脉温情。
如今,这场50年难遇的暴风雨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在风雨中走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触动、一些感悟、一些涤荡心灵的改变。珠海,这座美丽的特区城市因此丰富了更多城市精神和城市内涵。
在大多数人仍然躲在家中避风避雨的时候,已经有人悄悄地出发,去参与志愿行动;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又有无数人顾不上清点自己的损失,积极参与到救灾复产重建行动中去,他们协助政府部门清理障碍,疏通道路,为救援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他们伸出双手,献出爱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了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
五年十年后再来回顾我们的故事
因为身体原因入院治疗的青联委员徐巍在麻药期刚过一天便加入了救灾复产重建的队伍。他带领北玻公司12个小伙子参加到拱北口岸附近情侣路的垃圾清扫工作中,“刚刚开始这帮小伙子没有凝聚力,没有目标,干了一段时间效果实在不是很显著,我就想组织一个5分钟的动员大会。把12个人分组为标杆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标杆者负责制定这次活动需要达到的效果,组织者安排人员分工,执行者负责具体操作和清理。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监督者,任务是搬移海边的石凳,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监督者则负责全组人的安全。”果然,明确的目标以及分工让他们看到了效果,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搬石头时“123”的呐喊声,为自己和同事加油打气,眼神从迷茫到坚定,小伙子脸上的笑容既满足又自信。
9小时后,工作全部结束,望着清理出的200多袋垃圾,他大声告诉所有人,“五年十年之后可以再回来这段路,在我们扶起来的石凳上坐坐,重新回忆我们的故事。”一个小伙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哽咽道:“没想到自己还能在珠海做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座城市,没白来。”
事实上,许多志愿者自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在大众利益下,他们选择放低个人利益。他们积极劳动的身影,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24日上午,天气炎热,新豫亲青家园组织志愿者在上冲医院门前清理树木路障。突然有台装满西瓜的货车停下来,小老板随地切好西瓜,一一为志愿者们送上。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憨笑道:“看到大家辛苦做志愿服务,我也没啥可以贡献的,就给大家送几个西瓜解解渴。”
“西瓜甜,心里更甜”,新豫亲青家园委员张以山说,通过这次救灾复产重建,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每一个珠海人的大爱。志愿者们的热情也带动路人自发成为志愿者,被志愿者热情带动的外国友人、路过学生以及普通市民,只是机缘巧合地路过,但他们跟随队伍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24日下午,新豫亲青队伍在翠前路开展志愿服务,成员中还有3名外国人,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将树干砍掉。队伍行进到翠前南路时,有两位四川籍老人主动加入到队伍中。两位老人每到一处就主动拿着砍刀在前面砍树干,动作特别娴熟,“别看我们年纪大了,年轻时可是在海南开过荒的,这些活儿不在话下。”
世界冠军、外籍球员携手救灾
26日,不少路过情侣路渔女段的珠海人都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世界冠军马晋穿上了志愿者“红马甲”,和其他志愿者、消防官兵一起清扫情侣路。
原来,当天正好在珠海的马晋看到市青年联合会(简称“市青联”)的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召集信息后,马上联系主办方,表示希望参与到救灾复产志愿服务中。跟马晋一样,来自珠海尤文图斯足球学校的多名外籍青年志愿者也积极响应市青联的号召,主动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是个美丽的城市,虽然我不是珠海人,但也希望能为珠海重建家园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珠海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中来。”马晋说。
强台风“天鸽”灾情发生后,团市委、市青联第一时间发出《重建美丽珠海·看我青年力量》的倡议,号召各界青年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救灾复产重建志愿服务。24日至28日,全市共青团依托市青联、各级团属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组织,共发动约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其中青联委员约600人次。
尤其是在台风“帕卡”接踵而来之后,尽管下着雨,但仍有近百名志愿者在情侣路清扫。志愿者的双脚全部沾满了黄泥,但他们依然马不停蹄,埋头苦干,全天共清扫出约700袋垃圾。
此外,在“天鸽”走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小商家、小商店、食肆、酒店、各社会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免费为救援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有酒店经营者免费拿出50个房间供消防、武警官兵休息;餐饮店老板為园林、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餐饮;素食店老板觉得素食不足以补充体力,另在饭里加两颗鸡蛋;几大区域的商家组成大大小小的爱心送餐联盟,拿出食品和水供有需要的人免费取用;医院为受伤的志愿者开通绿色通道,志愿者可以先治疗后办理手续……
台风过后,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8月23日,虽然早在几天前就陆续在媒体、手机等各个渠道收到了台风到来的消息,但当中午狂风肆虐,台风将要登陆珠海时,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才意识到这次灾害的可怕。他开始紧急联络召集各位有丰富户外探险和搜救经验的领队,随时准备为受灾人群提供支援,在十多年的户外运动组织中,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户外搜救经验,但直接面对如此强烈的台风和它带来的各类灾害险情,还是第一次。
23日下午,珠海户外潜水队的陶永德教练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对海水倒灌地下车库被困人员进行救助,拉开了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参与救灾复产重建工作的序幕。
24日早,台风吹过的第二天,20多名领队自觉到达协会办公室集合,10多名会员也闻讯赶来,在协会的组织下,30多名志愿者凭借手中的小手锯等工具开始清理珠海城市主干道之一九洲大道。他们分解理顺大的树枝树干,合力抬到路边,清扫残枝和垃圾,为行人和车辆开辟安全通道。沿途不断地有陌生的市民加入队伍,没有过多的言语,挽起袖子就干,因为有着同样的爱心,怀着共同的目标,市民和会员们默契配合,共同努力。 “我们深知,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团体,力量有限。但我们相信,在灾害与困难面前,只要万众齐心,真真切切地付出,总会攻克难关!”协会创办发起人之一,珠海户外网的副会长郑利良说:“第一天的清障行动来了30多个人,大家一条心齐出力,从付出汗水流露的欣喜到团队紧密协助排除障碍获得的成就感,始终掩饰不住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呵护眷恋,即便很多还没成为法定意义上的珠海人,甚至有的才到珠海工作两个月。”
8月25日,参与爱心志愿行动的领队和驴友志愿者已接近百人,分三队在九洲大道和隧道南一带清理阻碍人行通道的树木、垃圾。在协会的带动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到清理队伍。
一早从恩平开车过来支援的驴友良耀还为他们带来了急需的3台油锯,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良耀曾经在珠海工作生活过一些日子,收获良多,这次珠海有需要,他怀着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珠海。在珠海的马路上,良耀凭借纯熟的伐木技术,连续奋战了两天,在26日救灾现场还帮武警官兵修好了5台故障油锯,并且帮忙联系定制了一批油锯。临行之时,特意留下了一台油锯给协会备用。
26日,奋战继续……27日,台风“帕卡”与珠海擦肩而过,短暂休整后的协会志愿者,又一次投入到了救灾复产工作中去。
8月27日,郑利良在自己的网上推文中写道:“台风无情,心中有爱。对这座城市的爱,对家园的爱,感召着爱心的暖流传递。不断有驴友、路人加入到我们的义工队伍,大家不遗余力,顶着高温一直前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由爱出发的公益路
同样是珠海的民间公益组织之一,逍遥公益的理事长李永在这个8月,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们这个组织创办之初就定义为纯公益性质的,在这种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当然也要发扬我们的协会精神,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8月23日晚,台风“天鸽”刚刚过境,目睹了大自然威力的李永在逍遥公益的内部群中发布了第二天参加义务劳动的倡议书,一经发出,获得了会员的广泛响应。
24日上午,几十名响应倡议的会员志愿者来到临时约定的中邦酒店门口集合,他们选择的清理目标是珠海的城市名片“情侣路”,这也是这次台风中受灾最为严重的主干道之一。因为缺少大型工具,李永带领志愿者们选择跟随在政府救援力量之后进行扫尾和协助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其他组织的支援队伍也相继赶来,情侣路的清理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下午时分,顾不上夏日的炎热,李永又带领团队跟随从罗岗、天河等地赶来支援的消防救援队伍对吉大一带的主干道进行清理。
25日,李永带领团队又辗转拱北七中门口路段、安平路、酒吧街、夏湾昌平路等路段进行道路清理,交通疏导等辅助工作,在清理工作中,他们也遇到了和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同样的问题,专业工具的缺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而最为需要的油锯不仅他们紧缺,其他救援队伍同样存在巨大缺口。
26日,在协会几名骨干成员的多方努力下,他们终于成功购得3把油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工具的使用价值,逍遥公益特意成立了三支应急支援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把油锯,并在网络渠道公布了求助联系电话。
“我们发现虽然现在主干道清理得差不多了,但是像一些小区、辅路和其他边缘路段许多居民只能用小手锯作业,碰到大树挡路就无计可施,所以我们特意成立了这样的应急小分队,协助居民解决这些棘手的‘大块头’,搬开这些‘挡路石’,让交通末梢尽快恢复畅通,让小区和村落里的居民能够正常出行。”
逍遥公益是2014年才注册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其前身则是创建于2002年的公益性户外网站“逍遥驴谈”,在组织了多年的户外活动和大型公益活动之后,他们用活动的结余款创建了“逍遥助学”板块,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网站平台逐渐式微,于是他们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公益项目,“逍遥助学”也改名为“逍遥公益”,成为他们主要的经营方向,目前已经有20多人的管理团队和300多名会员志愿者。
理事长李永是一位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因为时间自由,所以就想做点事情。最初的时候是因为爱好才创建了这样的平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交流,而现在,更多的则是出于對这座城市的一份爱心。“公益行动不仅是在这类突发事件面前,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是一次爱心公益。我们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微小的力量集中起来,用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发挥我们最大的价值,毕竟爱心需要科学有序的行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还学弟学妹一个美丽校园
8月26日,在全市人民和各界支援力量的同心协力下,珠海的道路交通基本恢复,供水供电也陆续恢复,台风过境后的复产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可是,正值暑假,学生放假回家的各大高校内,仍然一片狼藉。对少数留校的教职工和保卫人员来说,清理台风肆虐后的空旷校园,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眼见自己的母校面临困难,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联谊会和暨南大学珠海校友会的校友们决定帮母校一把。“刚开始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帮忙,又怕这样没有组织的过来是给学校添乱,所以我们就想直接发起一个捐助倡议:一方面号召校友们为学校捐助一些财物支持,让学校用于救灾复产的人员组织和设备采购;另一方面也希望学校能统一组织安排我们这些老校友回校参加救灾工作,为校园恢复尽一份力。”珠海校区校友联谊会理事长孙敏律师说。
校友们的热切反应也得到了学校方面的回应,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相关领导对校友们的热情非常感动,并且为他们划出了“承包责任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后期支持。 8月26日,暨南大学珠海校友会和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校友联谊会组织的校友义工队伍50多人来到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参加救灾行动并向校方捐赠了之前募集的4万余元善款。
为了响应这次活动,尽量不给学校增添负担,校友们自发携带劳保物资、工具装备,有条件的校友还带来了2把油锯、开来了两辆卡车;更有校友带着自己单位同事、公司员工集体参与母校的救灾行动中,志愿队伍愈发庞大。
2011年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毕业的陈小叶在台风过后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母校,看到昔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一片破败,内心充满了感伤,曾经自费去往西藏支教一年的她,在藏区归来之后对公益和慈善也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她认为,公益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而母校是她生活了4年的地方,这里寄托着她的情感,为这种回馈母校的公益行动,是每一个暨大学子的分内之事。
198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的陈永东老学长在珠海政府部门内工作,听闻学校的损失情况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虽然没有在珠海校区学习生活过,但是他已经在这座城市扎根,无论是本部还是珠海校区,对于陈永东都有一份难舍的母校情结和浓浓的家的温情。“同在这座城市,同是暨大人,实在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所以陈永东不但自己赶来,也号召自己单位的同事前来参与志愿行动。
“现在学校还在暑假,学弟学妹们都还没开学,学校的救灾力量显然不足,我们也是想要来帮一下忙、出一把力,希望等到9月学弟学妹开学回来的时候,看到的依然是曾经那个美丽的校园。”
无独有偶,在珠海的高校中,还有北师珠等多个学校的校友会、学生会等组织自发地组织校友、学生返回母校,参加到義务劳动中去。
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或许在平时默默无闻,但在灾害来临之时,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他们中,有向着灾害逆行前进的“最美背影”;也有默默提供后勤保障的“幕后英雄”;更多的则是自发参与到救灾复产行动中的志愿者们。
因为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园、深爱着这座生活的城市,所以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尽己所能、我们想要做点什么。一个萤火虫的光微弱而单薄,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却在夜晚的森林里组成了一片璀璨星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们从爱出发的微光汇聚,却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夜。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珠海人。
[ 后 记 ]
“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但你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是的,我们已经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
在这个8月,我们接连经受了“天鸽”“帕卡”两次台风的考验洗礼,早已卸下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份轻松与调侃,大自然用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天灾的可怕,教会了我们对自然要永远保持一份敬畏。
但在敬畏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座城市那平时或许永远无法察觉的凝聚力。市委、市政府全力带领全市人民救灾复产重建,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职能岗位尽忠职守、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社会机构倾力相助……社会全员集体动员,每一个人都尽己所能。万众一心之下,凝聚出让人侧目和感动的“珠海精神”。
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所以我们相濡以沫、携手并肩,共同维护着自己的美丽家园;因为我们深爱着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愿意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奋尽全力地保持着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也因为我们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这场暴风雨教会我们的,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感恩那些从全省乃至更远地方紧急支援的武警官兵、消防战士、解放军同志,他们说灾情就是命令,奋不顾身、不辞劳苦;我们感恩同样远道而来的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保障抢修人员,他们为我们能早一分钟用上水、通上电而星夜驰援、昼夜奋斗;我们同样应该感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你们的尽忠职守、你们的爱心奉献、你们的乐观坚强。台风过后,流转在这座城市中的,还有平日里掩映在庸常琐碎生活之中、藏在每一扇门后面的那一份脉脉温情。
如今,这场50年难遇的暴风雨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在风雨中走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触动、一些感悟、一些涤荡心灵的改变。珠海,这座美丽的特区城市因此丰富了更多城市精神和城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