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热水效应”来教女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教授在桌上放了一杯温水,用特殊的方法让它保持恒温,然后又在桌上分别放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当他让学生先将手放进冷水中,再放进温水中时,学生感到温水很暖和;当他让学生先将手放进热水中,再放进温水中时,学生感到温水很凉。同样一杯温水,因为方式的改变,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便是著名“冷热水效应”。
  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并且秤砣的大小不一致,它会随着人心理的变化,变大或变小。当秤砣变大时,秤出的重量就小;当秤砣变小时,秤出的重量就大。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杆秤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就利用了这个“冷热水效应”。
  不知从什么开始,女儿喜欢选择大或多的东西,比如吃西瓜时,她会选择其中最大的一块。有一天,我买了几个苹果,除了一个较小的苹果外,其余的个头都比较均匀。按女儿的习惯,如果直接给她,她一定会嫌小而拒吃。这时,我灵机一动,把那个小苹果给女儿。果然女儿瞧了一眼后说:“这么小的苹果我才不吃呢!”我把那个小苹果收回,放在女儿的面前,随后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较大的苹果给她。虽然这个苹果也达不到女儿理想的要求,但通过比较,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还说苹果很甜。
  在女儿还上幼儿园时,我一直想让女儿学会自己穿衣服,可是每次她都怕麻烦,不愿自己穿。有一次,我赌气不给她穿,结果那天女儿在被窝里赖了一早上,最终还是我妥协了。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女儿起床时,我就一手拿着上衣,一手拿着裤子,对她说:“你愿意自己穿上衣还是穿裤子呢?”冬天的时候,穿裤子比穿上衣要简单些,于是女儿高兴地选择穿裤子;而春天的时候,穿上衣要比穿裤子简单些,于是女儿又高兴地选择了穿上衣。就这样,我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就让女儿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自从买了房子后,家里的财政有些吃紧,我决定减少孩子的零花钱,让女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是我又担心一下子减少孩子的零花钱,会让女儿很不高兴,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于是,我找女儿商量说:“孩子,现在家里需要还房贷,按爸爸和妈妈的收入状况,本来我们只能一个星期给你十元钱,但考虑到你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所以爸爸妈妈决定,每个星期给你二十元零花钱(以前我们每个星期给她三十元)。”说话的时候,我认真地观察着女儿表情的变化,当她听到十元钱时,眉头皱了一下,一副很不满意的样子,可当她听到二十元时,表情明显有点儿开心,结果当然不言而喻,女儿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方案。
  ……
  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只要你运用好了,就会在孩子的身上发挥无穷无尽的作用,让你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王敬川
其他文献
每一个读《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刺激。因为其一,老师为人师表,是最不应该和最少可能撒谎的职业;其二,史学以求真为第一天职,应是人文学科中主观色彩最少的学科。然而,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所揭示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大量问题,很难不令人再一次反思史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和自律精神。  对本书所指出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谎言”和“错误”,我更愿意把它们视为一种问题,因为它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