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其课前阶段的实践、在课间阶段的实践、在课堂阶段的实践、在课后阶段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77
数学学科是最有魅力的学科之一。一般来说,学好了数学,就等同于学会生活。因为数学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其在简单的数字运算方面,还是在正、余弦定理用于测量方面,其都在发挥自身的魅力为人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数学也是理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数学,学生对理科学习才不会那么难。但是,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都不利于数学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自身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用创新的思维去教授、学习数学,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概述
1.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这就是说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团队的模式进行学习。至于自主探究式教学,从数学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力,让其以自主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发挥其最大的自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容置疑,学生就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人公,而教师只是起到引领、辅助的作用。
2.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受教学任务的驱使,往往很快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跟着教学的思维走,甚至某些时候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这就使一些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思想。这是教师教学的失败。真正意义上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学生正确方向的作用。同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如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被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学生和教师的一大幸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思考,并在这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引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探讨出最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二、实践
对于其实践,主要是分为在课前阶段的实践、在课间阶段的实践、在课堂阶段的实践、在课后阶段的实践。以下就这几方面的实践展开具体讨论。
1.在课前阶段的实践
在课前阶段的实践,是需要教师根据即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给出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课堂要学到的教学准备。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以往学习的数学方法,对周围物体之间的间距进行测量。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测量的物体间距,以及所用的测量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让学生用这两个定理去测量物体之间的间距,并且比较这两个定理和以往学习测量方法的优缺点[1]。如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2.在课间阶段的实践
在课间阶段的实践,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开始前的课间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自主讨论、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和微课程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概括,画出思维导图,了解大概的概念。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然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注意。
3.在课堂阶段的实践
课堂阶段的实践是教师在抛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使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说出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些结果判断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4.在课后阶段的实践
在课后阶段的实践,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来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少部分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借用微课程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多次观看,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此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很快地跟上教学进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此外,众所周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地练习[3]。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灵活运用该知识点。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怎么好,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后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之后,根据学生整节课的反映情况,给出学习任务,让其在课后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中解决这个问题,并在第二天检验这些学习任务。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表现一般和不怎么好的小组给予鼓励。比如,教师在进行空间几何的三视图教学时,在进行完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身边的几何物体,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4]。然后,在第二节课前,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从小组交上来的成果中任意抽出一组,将它们的三视图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学生根据三视图判断是什么几何物体的哪一个视图。并对完成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完成不够好的小组。如此,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方面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学得也越来越好。
總之,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来说,做好课前阶段的实践、课间阶段的实践、课堂阶段的实践、课后阶段的实践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让数学发挥其魅力,真正地感染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福胜.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5(48):67-67.
[2]梁燕霞.高中数学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16(6).
[3]陆智勇.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6).
[4]谭卓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3):90-91.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77
数学学科是最有魅力的学科之一。一般来说,学好了数学,就等同于学会生活。因为数学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其在简单的数字运算方面,还是在正、余弦定理用于测量方面,其都在发挥自身的魅力为人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数学也是理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数学,学生对理科学习才不会那么难。但是,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都不利于数学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自身在数学方面的思维,用创新的思维去教授、学习数学,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概述
1.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这就是说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团队的模式进行学习。至于自主探究式教学,从数学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力,让其以自主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发挥其最大的自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容置疑,学生就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人公,而教师只是起到引领、辅助的作用。
2.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受教学任务的驱使,往往很快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只能跟着教学的思维走,甚至某些时候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这就使一些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思想。这是教师教学的失败。真正意义上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学生正确方向的作用。同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如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被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学生和教师的一大幸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思考,并在这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引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探讨出最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二、实践
对于其实践,主要是分为在课前阶段的实践、在课间阶段的实践、在课堂阶段的实践、在课后阶段的实践。以下就这几方面的实践展开具体讨论。
1.在课前阶段的实践
在课前阶段的实践,是需要教师根据即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给出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课堂要学到的教学准备。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以往学习的数学方法,对周围物体之间的间距进行测量。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测量的物体间距,以及所用的测量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让学生用这两个定理去测量物体之间的间距,并且比较这两个定理和以往学习测量方法的优缺点[1]。如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2.在课间阶段的实践
在课间阶段的实践,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开始前的课间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自主讨论、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和微课程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概括,画出思维导图,了解大概的概念。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然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注意。
3.在课堂阶段的实践
课堂阶段的实践是教师在抛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使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说出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些结果判断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4.在课后阶段的实践
在课后阶段的实践,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来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少部分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借用微课程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多次观看,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此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很快地跟上教学进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此外,众所周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地练习[3]。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灵活运用该知识点。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怎么好,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后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之后,根据学生整节课的反映情况,给出学习任务,让其在课后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中解决这个问题,并在第二天检验这些学习任务。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表现一般和不怎么好的小组给予鼓励。比如,教师在进行空间几何的三视图教学时,在进行完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身边的几何物体,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4]。然后,在第二节课前,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从小组交上来的成果中任意抽出一组,将它们的三视图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学生根据三视图判断是什么几何物体的哪一个视图。并对完成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完成不够好的小组。如此,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方面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学得也越来越好。
總之,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来说,做好课前阶段的实践、课间阶段的实践、课堂阶段的实践、课后阶段的实践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让数学发挥其魅力,真正地感染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福胜.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5(48):67-67.
[2]梁燕霞.高中数学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16(6).
[3]陆智勇.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6).
[4]谭卓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