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生命以素颜之美
一考生
舞台上柔光泛起,女钢琴家从幕布后款款走出,除去了华服的装饰,她想以纯粹的音乐打动人心。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最自然的反而最美丽。
如若将生命比作美人,你是欣赏浓妆艳抹的妖冶,还是喜欢淡雅脱俗的清新?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口红粉底遮住了脸庞,掩住了气质的散发;还生命以素颜,才能让气质释放出来。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追名逐利,用权力、利益为自己上妆。殊不知,正是权与利给生命蒙上了一层灰布。名利是劣质的“化妆品”,只能葆你一时的艳丽,它对皮肤的腐蚀反而会令你痛心。
所以,不如削减掉多余的那部分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还记得曼德拉吗?在锌皮房制成的监狱中,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却造就了他超脱的精神境界。7平米,27年。牢狱生活最终让他卸去了繁复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探讨自由的真谛。还记得梭罗吗?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两把破旧的小木椅。虫鸣是他的天籁,草海是他的丹青。物质条件的简单阻挡不了他亲近自然的脚步,他用宁静的自然洗尽铅华,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叩问自然的意义。这两位精神领袖不约而同选择卸去繁复的妆奁,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才最美丽。
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带动精神境界的提升。没有华丽衣冠,鹤氅葛鞋青箬绿蓑就不能凸显卧龙的烟霞骨格吗?没有豪宅华邸,绳枢瓮牖竹篱瓦灶就不能彰显陶潜的文人气节吗?过多的物质装饰不能让生命有所提升,只有还原生命的本真状态,培养,升华,才能提升生命的高度。好比煮茶,金玉的装饰不能改变茶叶的原味,不妨就以紫砂做壶,以杨木生火,小火慢煮,释放茶叶最自然的原味。茶毕,起身离去,一壶、一敛裾而已。
如果将生命比作美人,清新脱俗的自然状态才最是魅力难挡。
卸去妆奁,还生命以素颜之美,让生命以最自然的状态释放最精彩的美丽。
[点评]此文审题准确,开篇入题快捷,由供料直接引出“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最自然的反而最美丽”。文章论证手法丰富,除了典型的例证,还有妥帖的比喻论证——“将生命比作美人”,又将“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喻为“以紫砂做壶,以杨木生火,小火慢煮,释放茶叶最自然的原味”,形象生动,说服有力。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亮点,“名利是劣质的‘化妆品’,只能葆你一时的艳丽,它对皮肤的腐蚀反而会令你痛心”、“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两把破旧的小木椅。虫鸣是他的天籁,草海是他的丹青”等饶有意味,“没有华丽衣冠,鹤氅葛鞋青箬绿蓑就不能凸显卧龙的烟霞骨格吗?”以下的铺排则富于韵律感与节奏美。
隐于所爱
一考生
帷幕落下,灯光柔和,琴声响起,女钢琴家却未着华服。有人问其原因,她平静地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隐于音乐,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自己钟爱的最纯粹最真实的音乐呈献给观众。这种为音乐心甘情愿隐藏自己的做法,源于她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也正是因为她的隐,才使得自己的音乐更加清丽动人,为听众所接受。
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隐。华丽的藻饰,怎能突显文章深刻的内涵?吵闹的言语,怎能显示内心的宁静质朴?过度的包装,怎能使人感受到音乐原本的价值?只有将伪饰、包装等一一隐去,才能呈现事物的真实和本真。现在的观众眼中、耳中已经充满了太多的虚假,我们看到的舞蹈尽是缭乱的灯光和繁琐的衣着,我们听到的音乐尽是狂乱的拼凑和夸张的旋律。我们需要的是纯粹的不含杂质的艺术,需要谈吐自然的不被过度包装的舞者、歌者。隐于所爱,不仅要隐去粉饰、隐去包装,甚至要隐去自己。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多少人借着音乐艺术的名义,拼命走进人们的视野;多少人唱着歌,却没有倾注丝毫的热情!“超女”在舞台上不断凸显自己,却不顾自己演绎的艺术是什么;“青春作家”在作品中夸大其词,总是不忘扭捏作态自我炒作;甚至连我们,我们观众也在这日复一日的虚假中逐渐忘记了真正的艺术是什么,忘记了我们不断追求的真实的美在哪里。当每个人都在盲目地追求外在的花哨华丽时,像女钢琴家这样隐去多余的包装,甚至隐藏自己,将真正的音乐还原给人们的精神,才显得难能可贵。
乔布斯说:“你要寻得自己所爱。”我想说,你要隐于自己所爱。这种隐,是对自己所爱的一种坚守,为我之所爱甘心舍去名与利,甘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希望每一位文人墨客,每一个艺术家,每一名学者,都能铭记自己的责任和最初的执著,能将纯粹的艺术和文学思考带给人们,让质朴与感动回归我们的文化生活。
女钢琴家的话不时在我耳畔回响:“人,要隐于音乐。”它不断提醒着我,思考自己所钟爱的是什么,鼓励我向着真实与质朴迈进。
隐于所爱,方能凸显所爱。
[点评]“隐于所爱,方能凸显所爱”,这位考生的观点表达言简意赅,深刻透彻。文中既有对“原因”的清晰揭示(“这种为音乐心甘情愿隐藏自己的做法,源于她对音乐无限的热爱”),又有对“本质”的重锤敲击(如“这种隐,是对自己所爱的一种坚守,为我之所爱甘心舍去名与利,甘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具体展开分析论述时,始终眼观现实,处处正反对照。全文首尾呼应,结构谨严;用词妥帖生动,句式灵动自如,时有妙语点睛,读来启迪人心。
剪去多余的装饰
一考生
当深色的幕布下出现衣着简朴的女钢琴家,当绝美的音符从不加修饰的双手下流泻而出,当女钢琴家淡然地说“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生命只有不加装饰、本色自然,才会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色彩。
诚然,标签与眼球时代,有太多人汲汲于外在的包装与标签,借以吸引眼球,借以显示其权势与地位,以此来掩饰自身与生俱来的自卑。无论是官员、商人还是艺术家,他们出场时递过来的名片,其名字前面往往写满了各种头衔;他们的服装往往是“夏奈尔”的,皮鞋是“佰鲁提”的,手包往往是“香奈儿”的;他们去赴宴,在意的不是菜好不好吃,计较的是餐厅是否豪华和菜品价格是否昂贵——人们孜孜营求的是外在的包装,而忘记了人活着的意义与本质,忘记了我们置身于这个世界的最初目的。 余秋雨曾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当物质主义冰冷的铁骑肆意践踏昔日温馨优雅的精神家园,人们早已沉迷于这世界的精彩纷呈、花样繁多的外表。所以,我想说,要真正回归人的本质,不如就像女钢琴家一样隐于音乐之后,只有专注于原本的样子,才会收获最高的成就。
生命原本美丽。让生命回到最初的美好,我们无需苹果四代、宾利豪车、海景别墅来装饰。如果我们有时间,不妨去看一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在轮椅上是如何洞彻生死的,不妨去赏一赏森林里梭罗是如何“安静地垂钓星斗”的,不妨去听一听李云迪是如何弹奏出纯美无瑕的音乐的,不妨去品一品梁思成在简陋的环境中是如何研究《营造法式》的,甚至去体味一番季羡林拒绝三顶“桂冠”时的淡然……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伟大的生命总是会拒绝外在的热闹和装饰,过一种更本质的简单生活;而他们,才真正能够领会生命回归自然后的原滋原味!
是啊,有了百花争艳,一抹疏竹就勾勒不出丝毫风韵;有了八音齐奏,几声二胡悠悠也无从让人断肠;有了华服抢夺眼球,音乐再绝伦也无法营造独特的意境。减去多余的装饰,让生命回归自然,左手是淡然心境,右手弹出美丽乐章,双手合十,世界就是天堂……
剪去多余的装饰,回归最初的目的。
[点评]阅读此文,给人以渐入佳境的良好感觉。作者围绕论题“剪去多余的装饰,回归最初的目的”,由反及正展开论述,文中对余秋雨名言的援引,“不妨去看一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在轮椅上是如何洞彻生死的……”一句一例的铺展,均恰切而有力。作者的联想能力值得称道,例如由供料想到了“他们出场时递过来的名片,其名字前面往往写满了各种头衔”,更想到了“有了百花争艳,一抹疏竹就勾勒不出丝毫风韵……”。行文洒脱畅达,“当物质主义冰冷的铁骑肆意践踏昔日温馨优雅的精神家园,人们早已沉迷于这世界的精彩纷呈、花样繁多的外表”、“左手是淡然心境,右手弹出美丽乐章,双手合十,世界就是天堂”等都洋溢着青年人的个性色彩。
隐于世外桃源
一考生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被五光十色的诱惑迷乱了双眼。但如果你抛去浮华,真正懂得了你追寻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会求得内心的安宁,找到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然后摒弃一切世俗的喧嚣,隐匿其中。
音乐是一种能够洞察天机的力量,与音乐缠绵厮守的人必有一颗灵慧的心灵。那位女演奏家的话如惊雷一般震撼了我的心。是呀,音乐的美不需要任何附加的修饰,而如果一个人对音乐的爱近乎虔诚的话,那她一定会求得内心的安宁,隐于音乐背后。那些世俗的眼光不会看到隐于音乐背后的海阔天空。没有穿一身华丽的晚礼服去演奏,怎么会使优美的旋律减色半分;没有化着精致的舞台妆,怎么会使女演奏家的智慧与美丽减色半分!
隐于世外桃源,这位女演奏家做到了,所以她在音乐中找到了灵魂的皈依。
当梵·高面对一屋子卖不出去的他的作品时,我想他的心里也不会有过多沮丧。在当时的社会里,拥有梵·高那样洁净灵魂的人实在太少。在种种生存的压力面前,梵·高却没有被打倒,依然不肯被世俗玷污半点。黑暗并没有扑灭梵·高心里的亮光,《向日葵》鲜艳明媚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星月夜》中缤纷流动的天空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不泯的家。梵·高隐匿在了自己用画笔勾勒出的世外桃源,不理会外界的排挤与鄙夷,追寻自己的内心而创作。直到他去世多年之后,他的作品才被世界认可,成了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隐于世外桃源,梵·高做到了,所以他才让自己的人格凌驾于世俗之外。
古语有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想向日葵就是这样。我曾见过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无边无际的金色让我悄然觉得是太阳从宇宙中跌落到了这里。微风送来淡淡的花香,那种微涩的味道让我忽然感受到了向日葵柔软而又聪灵的心。向日葵的种子是得自太阳的消息,用一整个夏天去仰望阳光,只为垂首时深藏的财富。它不去追求妖娆的颜色、浓烈的香气,它只求能够追寻太阳的方向,那里有只属于它的梦想与希望。因为有了那份小小的希望与梦想,向日葵才能不理会花园里百花的争妍斗奇,而隐匿在不知名的山谷里暗自怒放。
隐于世外桃源,向日葵做到了,所以它才绚烂了一整个山谷。
不要再让浮华遮住你探寻的目光,不要再让世俗挡住你追寻的脚步,让心灵引路,向着你真正渴望并为之坚守的东西,出发吧。
愿你我都能在到达人生的终点之前,求得内心的安宁,在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之中,隐去。
[点评]本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起全文,提出中心论点“如果你抛去浮华……那么你就会求得内心的安宁,找到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然后摒弃一切世俗的喧嚣,隐匿其中”;主体部分从“隐于世外桃源,这位女演奏家做到了,所以她在音乐中找到了灵魂的皈依”、“隐于世外桃源,梵·高做到了,所以他才让自己的人格凌驾于世俗之外”、“隐于世外桃源,向日葵做到了,所以它才绚烂了一整个山谷”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议论;最后用富于诗意的语言总结概括,并再次强化文章观点,从而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真实的高贵
一考生
芸芸众生具有的最真实的高贵,就是以朴素的心来忠于自己执著的事情。
泰山不辞抔土,江河不择细流,凡集大成者皆不拘泥于表面的装潢。就像真正的钢琴家是绝不会在意服装是否绚丽的,因为他们是音乐的演奏者,却不是会场的主角。那黑白键里跳出的动人音符,才应当是所有听众的牵挂;也只有让所有听众被自己的音乐折服,他们才会更加炫目。反之,当所有听者只看到他们华丽的外表时,很遗憾,他们只是无意识中担任了小丑的角色,赤裸裸地虚假地诱惑着听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离最真实的高贵渐行渐远。他们的价值,只不过是暂时刺激一下人们疲劳的眼球罢了。 远离繁华,只携一缕麦香,让这醇厚的香味时刻告诉自己:不去欣羡牡丹的国色天香,不去仿效玫瑰的馥郁芬芳,坚持自己的花期和生长的轨迹,即使默然花开,转眼即凋,无人问津,无人知晓,杂草相闹,百花嘲弄,只记得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待他日香穗沉沉缀低头,而后养活数亿人,方知往日低微今日高。这是小麦的信仰,不追求高潮,不追求绚丽,默默如老子的青牛,一步一步地耕织着自己的日子。前进的步伐虽然厚重与迟缓,但每一步行走都沿着自己的方向,心中不是主人的赞赏,而是那一排排规整的犁痕。摒弃功利的驱使,人生得一次简单真实的高贵,就算朴素一辈子,也都值得了。
从纯纯的少年时光到韶华灿烂的青年,我们已度过了无数个日出日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无数次从远古的诗行里触摸到这种坦然。缺少红叶谷的缤纷,丢掉盘龙古的造化,更不需要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却从光和影的交集空间察觉到墨绿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着淡彩的奇妙。暮色降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显现轮廓,泰然叹赏古朴,描摹着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或许人只有在最坦然的时候才会最超然、最专注、最朴素,才会发现最真实的美、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最真实地高贵。而这种坦然,要用一生来祭奠、来供奉。
来一场真实的高贵,无所谓斗转星移、潮落潮涨,自己把握念想,剥落红尘蒙上的烟雾茫茫,忽视浅草巷柳的碧然灼华,透视着生命那坦然的无色之光,成为湄水河畔守恋的荻花,望断秋水,过尽千帆,我心依然。
[点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散文佳作。文章以“真实的高贵”为题,一下笔就给人标新立异、耳目一新之感;然后,全文紧紧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分析,既有对材料中女钢琴家做法的剖析评论,又有从物到人的具体佐证,展示了考生广阔的知识面和极快的反应能力,并有力地支撑了全文中心。文章能对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并把平时阅读的有关诗文巧妙地为己所用,从而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隐”是一种修行
一考生
生命真正需要的并非华美的服装,而是内涵与灵魂的精妙绝伦。
——题记
物质高度繁荣与浮华喧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舞台上争逐着一袭华服,却渐渐丢失了昔日温暖的精神家园——“隐”的生活模式,正行走于消逝中。女音乐家身着素衣演奏音乐,其实彰显的是一种态度:将人本身隐于音乐背后,将“华服”隐于生命之后。
印第安人流传一句谚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了为何出发。”有些音乐家登台演奏必着华服,殊不知他们演奏的是音乐,而不是华服!试问,是不是当下音乐会已经太过泛滥,而人心太过浮躁,才让我们忘记究竟为何演奏?
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因《黑天鹅》一片斩获“小金人”。灿烂的镁光灯下,那些群星个个“星光”闪耀,他们身上是遮不住的珠光宝气,心底里是藏不了的浮华喧嚣。在人群中,只有娜塔莉·波特曼是最独特的一个。她戴两三块钱的耳环,穿几十块钱的牛仔裤,过着如普通女孩一般清新自在的日子。有人问她:“你不怕不穿晚礼服,别人会认不出来你是谁?”她淡然回答:“我正担心别人会因钻石长裙而认不出我是娜塔莉·波特曼。”她将艺术放在心中,将自己隐于生命之后,骄傲而端庄。
执念于华服的人,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是风中止不住的经幡,最终必将经历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和烟花燃尽的惨淡。他们不会知道,在这浮华的人世间,有一群隐士,追求的并非朱缨宝饰的生命;不必退隐山林,只消在自己洁净的一隅天地里专注于灵魂的修行、历练,就让生命告别肤浅,变得庄严而肃穆。
将生命奉献给笔墨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破衣烂衫,只系心于翰墨飘香;将生命奉献给琴弦的人,便不再问是否家徒四壁、处境凄凉,只执著于琴弦间是否有天籁在畅快流淌;将生命奉献给书卷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箪食瓢饮,只痴迷于一陋巷、一缕光……
什么时候,人们能安静地将自己隐于生命之后,修行一颗善隐之心,修行那精妙绝伦的内涵与灵魂?
[点评]文章开篇据材料入题,提出了“将人本身隐于音乐背后,将‘华服’隐于生命之后”的观点;然后以印第安人流传的一句谚语、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是最独特的一个”等为论据展开阐释。文中“执念于华服的人,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将生命奉献给笔墨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破衣烂衫……”等片段情理兼备,行文出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一考生
舞台上柔光泛起,女钢琴家从幕布后款款走出,除去了华服的装饰,她想以纯粹的音乐打动人心。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最自然的反而最美丽。
如若将生命比作美人,你是欣赏浓妆艳抹的妖冶,还是喜欢淡雅脱俗的清新?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口红粉底遮住了脸庞,掩住了气质的散发;还生命以素颜,才能让气质释放出来。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追名逐利,用权力、利益为自己上妆。殊不知,正是权与利给生命蒙上了一层灰布。名利是劣质的“化妆品”,只能葆你一时的艳丽,它对皮肤的腐蚀反而会令你痛心。
所以,不如削减掉多余的那部分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还记得曼德拉吗?在锌皮房制成的监狱中,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却造就了他超脱的精神境界。7平米,27年。牢狱生活最终让他卸去了繁复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探讨自由的真谛。还记得梭罗吗?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两把破旧的小木椅。虫鸣是他的天籁,草海是他的丹青。物质条件的简单阻挡不了他亲近自然的脚步,他用宁静的自然洗尽铅华,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叩问自然的意义。这两位精神领袖不约而同选择卸去繁复的妆奁,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才最美丽。
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带动精神境界的提升。没有华丽衣冠,鹤氅葛鞋青箬绿蓑就不能凸显卧龙的烟霞骨格吗?没有豪宅华邸,绳枢瓮牖竹篱瓦灶就不能彰显陶潜的文人气节吗?过多的物质装饰不能让生命有所提升,只有还原生命的本真状态,培养,升华,才能提升生命的高度。好比煮茶,金玉的装饰不能改变茶叶的原味,不妨就以紫砂做壶,以杨木生火,小火慢煮,释放茶叶最自然的原味。茶毕,起身离去,一壶、一敛裾而已。
如果将生命比作美人,清新脱俗的自然状态才最是魅力难挡。
卸去妆奁,还生命以素颜之美,让生命以最自然的状态释放最精彩的美丽。
[点评]此文审题准确,开篇入题快捷,由供料直接引出“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削减多余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最自然的反而最美丽”。文章论证手法丰富,除了典型的例证,还有妥帖的比喻论证——“将生命比作美人”,又将“还生命以素颜之美”喻为“以紫砂做壶,以杨木生火,小火慢煮,释放茶叶最自然的原味”,形象生动,说服有力。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亮点,“名利是劣质的‘化妆品’,只能葆你一时的艳丽,它对皮肤的腐蚀反而会令你痛心”、“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两把破旧的小木椅。虫鸣是他的天籁,草海是他的丹青”等饶有意味,“没有华丽衣冠,鹤氅葛鞋青箬绿蓑就不能凸显卧龙的烟霞骨格吗?”以下的铺排则富于韵律感与节奏美。
隐于所爱
一考生
帷幕落下,灯光柔和,琴声响起,女钢琴家却未着华服。有人问其原因,她平静地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隐于音乐,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自己钟爱的最纯粹最真实的音乐呈献给观众。这种为音乐心甘情愿隐藏自己的做法,源于她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也正是因为她的隐,才使得自己的音乐更加清丽动人,为听众所接受。
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隐。华丽的藻饰,怎能突显文章深刻的内涵?吵闹的言语,怎能显示内心的宁静质朴?过度的包装,怎能使人感受到音乐原本的价值?只有将伪饰、包装等一一隐去,才能呈现事物的真实和本真。现在的观众眼中、耳中已经充满了太多的虚假,我们看到的舞蹈尽是缭乱的灯光和繁琐的衣着,我们听到的音乐尽是狂乱的拼凑和夸张的旋律。我们需要的是纯粹的不含杂质的艺术,需要谈吐自然的不被过度包装的舞者、歌者。隐于所爱,不仅要隐去粉饰、隐去包装,甚至要隐去自己。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多少人借着音乐艺术的名义,拼命走进人们的视野;多少人唱着歌,却没有倾注丝毫的热情!“超女”在舞台上不断凸显自己,却不顾自己演绎的艺术是什么;“青春作家”在作品中夸大其词,总是不忘扭捏作态自我炒作;甚至连我们,我们观众也在这日复一日的虚假中逐渐忘记了真正的艺术是什么,忘记了我们不断追求的真实的美在哪里。当每个人都在盲目地追求外在的花哨华丽时,像女钢琴家这样隐去多余的包装,甚至隐藏自己,将真正的音乐还原给人们的精神,才显得难能可贵。
乔布斯说:“你要寻得自己所爱。”我想说,你要隐于自己所爱。这种隐,是对自己所爱的一种坚守,为我之所爱甘心舍去名与利,甘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希望每一位文人墨客,每一个艺术家,每一名学者,都能铭记自己的责任和最初的执著,能将纯粹的艺术和文学思考带给人们,让质朴与感动回归我们的文化生活。
女钢琴家的话不时在我耳畔回响:“人,要隐于音乐。”它不断提醒着我,思考自己所钟爱的是什么,鼓励我向着真实与质朴迈进。
隐于所爱,方能凸显所爱。
[点评]“隐于所爱,方能凸显所爱”,这位考生的观点表达言简意赅,深刻透彻。文中既有对“原因”的清晰揭示(“这种为音乐心甘情愿隐藏自己的做法,源于她对音乐无限的热爱”),又有对“本质”的重锤敲击(如“这种隐,是对自己所爱的一种坚守,为我之所爱甘心舍去名与利,甘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具体展开分析论述时,始终眼观现实,处处正反对照。全文首尾呼应,结构谨严;用词妥帖生动,句式灵动自如,时有妙语点睛,读来启迪人心。
剪去多余的装饰
一考生
当深色的幕布下出现衣着简朴的女钢琴家,当绝美的音符从不加修饰的双手下流泻而出,当女钢琴家淡然地说“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生命只有不加装饰、本色自然,才会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色彩。
诚然,标签与眼球时代,有太多人汲汲于外在的包装与标签,借以吸引眼球,借以显示其权势与地位,以此来掩饰自身与生俱来的自卑。无论是官员、商人还是艺术家,他们出场时递过来的名片,其名字前面往往写满了各种头衔;他们的服装往往是“夏奈尔”的,皮鞋是“佰鲁提”的,手包往往是“香奈儿”的;他们去赴宴,在意的不是菜好不好吃,计较的是餐厅是否豪华和菜品价格是否昂贵——人们孜孜营求的是外在的包装,而忘记了人活着的意义与本质,忘记了我们置身于这个世界的最初目的。 余秋雨曾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当物质主义冰冷的铁骑肆意践踏昔日温馨优雅的精神家园,人们早已沉迷于这世界的精彩纷呈、花样繁多的外表。所以,我想说,要真正回归人的本质,不如就像女钢琴家一样隐于音乐之后,只有专注于原本的样子,才会收获最高的成就。
生命原本美丽。让生命回到最初的美好,我们无需苹果四代、宾利豪车、海景别墅来装饰。如果我们有时间,不妨去看一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在轮椅上是如何洞彻生死的,不妨去赏一赏森林里梭罗是如何“安静地垂钓星斗”的,不妨去听一听李云迪是如何弹奏出纯美无瑕的音乐的,不妨去品一品梁思成在简陋的环境中是如何研究《营造法式》的,甚至去体味一番季羡林拒绝三顶“桂冠”时的淡然……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伟大的生命总是会拒绝外在的热闹和装饰,过一种更本质的简单生活;而他们,才真正能够领会生命回归自然后的原滋原味!
是啊,有了百花争艳,一抹疏竹就勾勒不出丝毫风韵;有了八音齐奏,几声二胡悠悠也无从让人断肠;有了华服抢夺眼球,音乐再绝伦也无法营造独特的意境。减去多余的装饰,让生命回归自然,左手是淡然心境,右手弹出美丽乐章,双手合十,世界就是天堂……
剪去多余的装饰,回归最初的目的。
[点评]阅读此文,给人以渐入佳境的良好感觉。作者围绕论题“剪去多余的装饰,回归最初的目的”,由反及正展开论述,文中对余秋雨名言的援引,“不妨去看一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在轮椅上是如何洞彻生死的……”一句一例的铺展,均恰切而有力。作者的联想能力值得称道,例如由供料想到了“他们出场时递过来的名片,其名字前面往往写满了各种头衔”,更想到了“有了百花争艳,一抹疏竹就勾勒不出丝毫风韵……”。行文洒脱畅达,“当物质主义冰冷的铁骑肆意践踏昔日温馨优雅的精神家园,人们早已沉迷于这世界的精彩纷呈、花样繁多的外表”、“左手是淡然心境,右手弹出美丽乐章,双手合十,世界就是天堂”等都洋溢着青年人的个性色彩。
隐于世外桃源
一考生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被五光十色的诱惑迷乱了双眼。但如果你抛去浮华,真正懂得了你追寻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会求得内心的安宁,找到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然后摒弃一切世俗的喧嚣,隐匿其中。
音乐是一种能够洞察天机的力量,与音乐缠绵厮守的人必有一颗灵慧的心灵。那位女演奏家的话如惊雷一般震撼了我的心。是呀,音乐的美不需要任何附加的修饰,而如果一个人对音乐的爱近乎虔诚的话,那她一定会求得内心的安宁,隐于音乐背后。那些世俗的眼光不会看到隐于音乐背后的海阔天空。没有穿一身华丽的晚礼服去演奏,怎么会使优美的旋律减色半分;没有化着精致的舞台妆,怎么会使女演奏家的智慧与美丽减色半分!
隐于世外桃源,这位女演奏家做到了,所以她在音乐中找到了灵魂的皈依。
当梵·高面对一屋子卖不出去的他的作品时,我想他的心里也不会有过多沮丧。在当时的社会里,拥有梵·高那样洁净灵魂的人实在太少。在种种生存的压力面前,梵·高却没有被打倒,依然不肯被世俗玷污半点。黑暗并没有扑灭梵·高心里的亮光,《向日葵》鲜艳明媚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星月夜》中缤纷流动的天空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不泯的家。梵·高隐匿在了自己用画笔勾勒出的世外桃源,不理会外界的排挤与鄙夷,追寻自己的内心而创作。直到他去世多年之后,他的作品才被世界认可,成了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隐于世外桃源,梵·高做到了,所以他才让自己的人格凌驾于世俗之外。
古语有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想向日葵就是这样。我曾见过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无边无际的金色让我悄然觉得是太阳从宇宙中跌落到了这里。微风送来淡淡的花香,那种微涩的味道让我忽然感受到了向日葵柔软而又聪灵的心。向日葵的种子是得自太阳的消息,用一整个夏天去仰望阳光,只为垂首时深藏的财富。它不去追求妖娆的颜色、浓烈的香气,它只求能够追寻太阳的方向,那里有只属于它的梦想与希望。因为有了那份小小的希望与梦想,向日葵才能不理会花园里百花的争妍斗奇,而隐匿在不知名的山谷里暗自怒放。
隐于世外桃源,向日葵做到了,所以它才绚烂了一整个山谷。
不要再让浮华遮住你探寻的目光,不要再让世俗挡住你追寻的脚步,让心灵引路,向着你真正渴望并为之坚守的东西,出发吧。
愿你我都能在到达人生的终点之前,求得内心的安宁,在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之中,隐去。
[点评]本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起全文,提出中心论点“如果你抛去浮华……那么你就会求得内心的安宁,找到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然后摒弃一切世俗的喧嚣,隐匿其中”;主体部分从“隐于世外桃源,这位女演奏家做到了,所以她在音乐中找到了灵魂的皈依”、“隐于世外桃源,梵·高做到了,所以他才让自己的人格凌驾于世俗之外”、“隐于世外桃源,向日葵做到了,所以它才绚烂了一整个山谷”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议论;最后用富于诗意的语言总结概括,并再次强化文章观点,从而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真实的高贵
一考生
芸芸众生具有的最真实的高贵,就是以朴素的心来忠于自己执著的事情。
泰山不辞抔土,江河不择细流,凡集大成者皆不拘泥于表面的装潢。就像真正的钢琴家是绝不会在意服装是否绚丽的,因为他们是音乐的演奏者,却不是会场的主角。那黑白键里跳出的动人音符,才应当是所有听众的牵挂;也只有让所有听众被自己的音乐折服,他们才会更加炫目。反之,当所有听者只看到他们华丽的外表时,很遗憾,他们只是无意识中担任了小丑的角色,赤裸裸地虚假地诱惑着听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离最真实的高贵渐行渐远。他们的价值,只不过是暂时刺激一下人们疲劳的眼球罢了。 远离繁华,只携一缕麦香,让这醇厚的香味时刻告诉自己:不去欣羡牡丹的国色天香,不去仿效玫瑰的馥郁芬芳,坚持自己的花期和生长的轨迹,即使默然花开,转眼即凋,无人问津,无人知晓,杂草相闹,百花嘲弄,只记得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待他日香穗沉沉缀低头,而后养活数亿人,方知往日低微今日高。这是小麦的信仰,不追求高潮,不追求绚丽,默默如老子的青牛,一步一步地耕织着自己的日子。前进的步伐虽然厚重与迟缓,但每一步行走都沿着自己的方向,心中不是主人的赞赏,而是那一排排规整的犁痕。摒弃功利的驱使,人生得一次简单真实的高贵,就算朴素一辈子,也都值得了。
从纯纯的少年时光到韶华灿烂的青年,我们已度过了无数个日出日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无数次从远古的诗行里触摸到这种坦然。缺少红叶谷的缤纷,丢掉盘龙古的造化,更不需要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却从光和影的交集空间察觉到墨绿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着淡彩的奇妙。暮色降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显现轮廓,泰然叹赏古朴,描摹着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或许人只有在最坦然的时候才会最超然、最专注、最朴素,才会发现最真实的美、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最真实地高贵。而这种坦然,要用一生来祭奠、来供奉。
来一场真实的高贵,无所谓斗转星移、潮落潮涨,自己把握念想,剥落红尘蒙上的烟雾茫茫,忽视浅草巷柳的碧然灼华,透视着生命那坦然的无色之光,成为湄水河畔守恋的荻花,望断秋水,过尽千帆,我心依然。
[点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散文佳作。文章以“真实的高贵”为题,一下笔就给人标新立异、耳目一新之感;然后,全文紧紧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分析,既有对材料中女钢琴家做法的剖析评论,又有从物到人的具体佐证,展示了考生广阔的知识面和极快的反应能力,并有力地支撑了全文中心。文章能对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并把平时阅读的有关诗文巧妙地为己所用,从而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隐”是一种修行
一考生
生命真正需要的并非华美的服装,而是内涵与灵魂的精妙绝伦。
——题记
物质高度繁荣与浮华喧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舞台上争逐着一袭华服,却渐渐丢失了昔日温暖的精神家园——“隐”的生活模式,正行走于消逝中。女音乐家身着素衣演奏音乐,其实彰显的是一种态度:将人本身隐于音乐背后,将“华服”隐于生命之后。
印第安人流传一句谚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了为何出发。”有些音乐家登台演奏必着华服,殊不知他们演奏的是音乐,而不是华服!试问,是不是当下音乐会已经太过泛滥,而人心太过浮躁,才让我们忘记究竟为何演奏?
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因《黑天鹅》一片斩获“小金人”。灿烂的镁光灯下,那些群星个个“星光”闪耀,他们身上是遮不住的珠光宝气,心底里是藏不了的浮华喧嚣。在人群中,只有娜塔莉·波特曼是最独特的一个。她戴两三块钱的耳环,穿几十块钱的牛仔裤,过着如普通女孩一般清新自在的日子。有人问她:“你不怕不穿晚礼服,别人会认不出来你是谁?”她淡然回答:“我正担心别人会因钻石长裙而认不出我是娜塔莉·波特曼。”她将艺术放在心中,将自己隐于生命之后,骄傲而端庄。
执念于华服的人,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是风中止不住的经幡,最终必将经历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和烟花燃尽的惨淡。他们不会知道,在这浮华的人世间,有一群隐士,追求的并非朱缨宝饰的生命;不必退隐山林,只消在自己洁净的一隅天地里专注于灵魂的修行、历练,就让生命告别肤浅,变得庄严而肃穆。
将生命奉献给笔墨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破衣烂衫,只系心于翰墨飘香;将生命奉献给琴弦的人,便不再问是否家徒四壁、处境凄凉,只执著于琴弦间是否有天籁在畅快流淌;将生命奉献给书卷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箪食瓢饮,只痴迷于一陋巷、一缕光……
什么时候,人们能安静地将自己隐于生命之后,修行一颗善隐之心,修行那精妙绝伦的内涵与灵魂?
[点评]文章开篇据材料入题,提出了“将人本身隐于音乐背后,将‘华服’隐于生命之后”的观点;然后以印第安人流传的一句谚语、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是最独特的一个”等为论据展开阐释。文中“执念于华服的人,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将生命奉献给笔墨的人,便不再问是否破衣烂衫……”等片段情理兼备,行文出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