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变化及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及意义.方法 60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均经空心针穿刺获取组织学证实为乳腺癌,并作免疫组化行ER、PR、cerb-B2、P53、Topo-Ⅱ检测,新辅助化疗采用FEC常规化疗方案,完成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术后标本进行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RR)为91.66%(55/60),临床完全缓解率(eCR)为28.33%(17/60),临床部分缓解率(cPR)为63.33%(38/60),无变化(NC)8.33%(5/60),无疾病进展患者.其中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23.33%(14/60),行保乳手术16例,保乳率为26.67%(16/60).与术前病理活检标本比较,新辅助化疗后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化疗后乳腺癌标本间质水肿、间质增生胶原化明显,癌旁乳腺组织部分导管上皮可呈轻-中度异型性;淋巴结无论有无转移均可见结构改变,转移淋巴结内可见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免疫组织化学未见ER、PR表达变化,cerb-B2、P53、Topo-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EC新辅助化疗使多数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提高手术率并增加了保乳机会,在术后辅助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3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放射治疗先常规放疗2 Gy/(次·d),5次/周,至40 Gy后改为适形放疗,3Gy/(次·d),5次/周,共10次30 Gy.化疗采用NP方案,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给予2个周期,每3周重复.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CR 2例,PR 22例,总有效率(CR+PR)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经皮层侧脑室穿刺在破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48例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中运用经皮层侧脑室穿刺,探讨传统术前经皮腰大池或额角侧脑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56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酸杆菌阳性率为14.6%;B超、静脉肾孟造影(IVP)和CT诊断符合率为36.4%、39.2%、83.5%.42例肾脏已无功能行手术切除;14例行抗结核保守治疗.结果 48例痊愈,8例失访.结论 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最有价值;治疗以
目的 研究阴道用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在门诊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门诊要求人工流产术且无人工流产禁忌证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8例与对照组142例,观察组采用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行术前镇痛,对照组直接行人流术,观察两组宫颈松弛效果、术中疼痛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
目的 评价胸腺肽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毒副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胸腺肽+化疗,对照组36例单用化疗,两组同一病种化疗方案相同.胸腺肽给药方案:化疗当天开始80 mg/d,静脉滴注,连用28 d为一疗程.结果 胸腺肽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骨髓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CIM、CIM/CD8、NK细胞活性高于化疗前和对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263例(75.98%),胎盘因素48例(13.9%),软产道损伤30例(8.69%),凝血功能障碍5例(1.44%);其中治愈344例(99.42%),死亡2例(0.58%).结论 积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对l2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焦虑水平调查,探讨影响病人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病人焦虑心理特点、焦虑程度及影响焦虑的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出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