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步枪典范:M1841密西西比步枪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渊源——美国长步枪
  
  早在美国获得独立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使用步枪了。在这里,使用最早的步枪来自于德国,德国于1756~1763年招募了一批轻步兵,称为耶格步兵,主要负责部队侦察、小规模战斗和掩护重型部队。耶格步兵曾使用过一种前膛装弹的击发式步枪,即被称为耶格步枪,其长度比早期狩猎步枪和火枪短,没有刺刀,更容易装弹,在小规模战斗中更实用。耶格步枪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74m,是同时期火枪的3倍,并且大多数耶格步枪都属于士兵的私人财产,其设计和装饰因个人喜好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除德国外,耶格步枪也被其他国家所采用,包括瑞士和英国等。
  来自德国的一位移民以手中的耶格步枪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步枪,因其在宾夕法尼亚州设计制造而成,该枪便被称为宾夕法尼亚长步枪,这款枪在当时名噪一时。后来这种枪被带到肯塔基地区,因此也被广泛称为肯塔基长步枪。该枪采用0.50英寸口径,前膛装弹,枪管长约1100mm,枪托上带有附件盒,可以装入一些常用附件。其金属部件采用黄铜或银制成,枪管为棕色或黑色。该枪在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中被一些熟练射手使用,帮助美国赢得了几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后来一直持续使用到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美国步枪部队的建立及其使用的武器
  
  在美国,当一些熟练射手采用宾夕法尼亚长步枪之时,更多的士兵们普遍装备的则是前装式滑膛燧发火枪。当时像宾夕法尼亚长步枪那样装弹速度较慢、但是精度较好的线膛步枪,被普遍认为是只有行家才能使用的武器。而且早期的线膛步枪有很多缺陷,装填困难,制造成本很高,实战表现也并不太好。当时欧洲的大环境是,除了德国和英国认为建立专门的步枪部队具有无可抵挡的优势之外,其他国家对于建立专门的步枪部队或为部队设计合适的步枪并没有太大兴趣。例如拿破仑就不喜欢步枪,不信任步枪的作用,认为其所产生的麻烦要远远超过它们的价值。当时即使是建立了步枪部队,其人数也极为有限,在战场上的战术作用一般只被限定在小规模战斗以及支援其他部队。
  相较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北方军队却在建立标准的欧式陆军部队的同时,一直为步枪部队留有一席之地。尽管其步枪部队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不是正规部队,而只是隶属于州部队或民兵部队,但步枪部队一直存在。
  早在美国独立之后的1792年,美国官方就开始鼓励为陆军部队开发并配备步枪。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第一款步枪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的枪械工人为根据总统法令而建立的一个步枪团设计的,其外观看起来与当时的狩猎长步枪非常相像。在1803~1806年刘易斯和克拉克进行的著名的从西到东、横跨美国大陆的首次探险考察中,他们的探险队所使用的就是这种型号的步枪。
  1803年,美国出现了另外一种步枪,该枪采用0.54英寸口径,是一种外形优美的半枪托式步枪,金属零件采用黄铜制作,出厂时配以一个昂贵的枪盒。该枪于1803~1820年在西弗吉尼亚州东北部的哈珀斯费里城制造,其间生产曾间断过几年。
  11年之后的1814年,另一种外观更加传统的步枪在美国出现了,称为M1814步枪。但该枪生产仅持续了3年,于1817年被M1817步枪所取代。M1814步枪和M1817步枪都不再使用黄铜制作金属零件,而是以铁制金属零件代之。
  1819年,约翰·霍尔发明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M1819燧发式霍尔后装枪。该枪采用后方装弹设计,结构结实、可靠,生产数量庞大,大约生产了两万支。但有意思的是,现存的该枪大部分都处于原始出厂状态,说明尽管该枪生产数量庞大,但在战场上的使用却很有限。
  
  M1841击发式步枪的诞生
  
  虽然采用后方装弹的霍尔后装枪已经诞生,但是美国当时保守的军方高层真正需要的仍是一种传统的前装式步枪,于是M1841前装击发式步枪应运而生。该枪在外形上与当时德国和英国的前装枪非常相似,但是线条和比例更加优美。该枪发射圆形弹丸,为了密闭火药燃气并将弹丸很好地嵌入膛线,装填弹丸时,需在其上裹缠布条。该枪使用的弹丸与英国的布伦士威克(Brunswick)前装式击发枪所使用的弹丸不同。虽然两种弹丸在装填时都需要用布条包裹起来,但是布伦士威克步枪使用的弹丸经过润滑,可以直接使用;而M184i步枪使用的弹丸没有经过润滑,使用之前需要采用传统的用唾沫润滑的方式。其原因大概是由于美国武器部门的官员认为用于润滑弹丸的动物油脂和蜂蜡的混合物会对弹丸中火药的效力有所影响。
  M1841步枪全枪长1232mm,枪管长838mm,全枪质量4.4kg,口径为0.54英寸,全枪表面涂以棕色漆,保险装置的表面经过硬化处理。该枪枪管制有7条膛线。准星位于膛口附近,为简单的片状准星,照门为不可调的缺口式照门。枪管的前下方带有一个推弹杆,用于将包裹布条的弹丸从膛口处推入到弹膛内,推弹杆的头部为喇叭状设计。枪托右侧带有一个附件盒,其盒盖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内部可以装各种附件,包括包裹弹丸的布条、备用底火窝(早期分装式枪弹的一个部件。其是一个圆锥形凹座,用以安放底火,发射时击针打击底火,火焰经传火孔点燃发射药——编者注)以及底火窝扳手等。该枪几乎所有的金属零件都由黄铜制作,如枪管套箍、扳机护圈、枪托底板、准星以及枪托右侧附件盒上的盒盖,甚至送弹杆的喇叭状头部也是由黄铜制作的。但也有一些零件例外,如扳机、照门、击发机构等。该枪并没有配备刺刀,这也是当时步枪的一种普遍情形。
  M1841步枪的制造最初于1846年在哈珀斯费里城的兵工厂进行,1849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也开始生产。除兵工厂之外,该枪的生产也外放到多个民间制造商,包括纽约州赫尔基墨的伊利法莱特·雷明顿公司、佛蒙特州温莎的肯德尔
其他文献
俄罗斯告别伟大“传奇”  “今天我们接到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传奇的轻武器发明者米哈伊尔·卡拉什尼柯夫去世。”2013年12月23日,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总统发言人丘尔柯夫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发布了这条消息。  几乎所有俄罗斯高层领导人都迅速做出回应。俄总统普京向卡拉什尼柯夫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写道:“卡拉什尼柯夫的逝世,是整个国家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1914年,战争的阴云笼罩整个欧洲,随着萨拉热窝一声枪响,战火一触即发。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同时,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向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各主要殖民地呼吁支援。10月,加拿大军队抵达英国,伴随着大军一同到达的还有一支成立不久的特殊部队——加拿大第一摩托化机枪旅。其被时任加拿大民兵及防御部部长山姆·休斯称作是“最具革命性的战斗部队之一”,是此次战争中的第一支机动装甲部队——  开创与诞生  
乌克兰Leninskaya Kuznitsa公司已启动UAG-40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生产工作,该榴弹发射器的射程超过2000m,能够有效攻击人员、轻型装甲目标和防护掩体。   UAG-40自动榴弹发射器是乌克兰第一种便携式自动榴弹发射器,采用美国标准金属弹链供弹,可发射各种北约40mm榴弹,射速高,具有单发和连发射击模式。该榴弹发射器在射击时需要安装在三脚架上,总质量不超过30kg(含三脚架)。
温彻斯特系列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  温彻斯特杠杆枪机式步枪与美国西部历史时期一同定格,成为那个时期的一个象征。但随着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出现,温彻斯特杠杆枪机式步枪走向衰落。温彻斯特公司紧跟武器发展步伐,积极尝试制作新型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1876年,由本杰明·霍奇基斯设计的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被温彻斯特公司买下专利后进行生产,新枪被命名为温彻斯特一霍奇基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该枪不仅被美国海军采购,
M98B是在M98狙击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发射0.338英寸拉普阿马格努姆步枪弹。该枪是一款威力适中的反人员远距离狙击步枪,威力介于7.62mm和12.7mm这两种主流口径狙击步枪之间,且精度较高,在1600m的距离上对人员可达到一枪毙命效果。
Corvid为神话中的“神鸦”,LRK机械公司推出的Corvid系列步枪已经获得了上佳口碑,Corvid30步枪是该系列中的新成员,那么,这只“神鸦”又具有哪些优异特征呢?    在美国强手林立的枪械厂商中,LRK机械公司(LRK Mechanical)并不起眼。这是一家提供步枪订制产品的小型公司。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夹缝中生存,作为公司主打的Corvid系列步枪必然要拥有极强的核心竞争力。  “
苏波战争:  波兰骑兵大显神威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周边与苏俄、德国、捷克等许多国家接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饱受周边帝国的侵略瓜分。波兰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抗争,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波兰重新恢复独立,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193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俄与波兰之间因领土争端问题而爆发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19年2月~19
部队在设置防御阵地和宿营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派出哨兵执行各种警戒任务。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何?漫画吧在这里为您展示——
北京仗剑者安全防范技术顾问公司位于北京西郊翠微路一栋像核潜艇的二层建筑内,螺旋而上的楼梯略显逼仄,通往办公室的走廊有些狭窄……但就在这安静的城市一角,有一些人,正在把安全作为一份事业不懈追求……职责:为国人提供安全培训  “仗剑者”成立于2008年3月。在此之前的2007年4月24日,埃塞俄比亚约200名武装分子在当地时间6时,突袭了中原油田勘探局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吉吉嘎州的Abole营地的工地
二战美军丛林战经验点滴(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