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5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地方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浙江,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这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过去5年政治建设总的概括,语言不多,却内涵丰富。
回望过去5年,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大道上,浙江人发挥“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闯出了一条条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让民主政治如细雨般浸入基层百姓心田。
见微知著,一米阳光照亮政务“玻璃房”
当网络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呼啸而来,各种喧哗和骚动激烈碰撞。许多人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然而,浙江组织部门却迎难而上,以公开、透明、民主的姿态,积极利用互联网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
140字、@、转播、评论,政务微博悄然打开了一扇窗,阳光通透地照入“玻璃房”,“官”与“民”的交流进一步畅通。
2011年3月,全省组织系统相继开通政务微博,省委组织部官方微博“之江先锋”网聚人气。时正值村级换届,浙江除了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还通过官方微博宣传换届政策和选举工作。
一位温州网友@“之江先锋”:村主任候选人买选票。“之江先锋”及时受理举报,协调纪委、公安等部门查实后,依法取消了该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并作出相应处理。
颇为神秘的组织部组团开微博,这吸引了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公开透明应该是政务微博的起点。”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曾谈到对政务微博的思考:“公开是一个好东西,实质上它也是一种改革。”
份内事不敷衍,省内事及时转交。官博背后,几位组工干部精心维护这份“田地”。“耕作”不局限于8小时工作制,网友在夜里10点也会见到“之江先锋”的身影。“之江先锋”2011年跻身政务机构微博排行榜“十大”之列,其粉丝量已接近百万。
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有报告指出,浙江是这一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蔡奇、郑继伟、胡坚等一大批政府官员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与广大网民交流,走在微博应用的前沿。
一场“抢盐”风波,更检验了政务微博的实效性,展示出不可小觑的“微”力量。
2011年3月16日晚,网友通过微博向蔡奇求助:请省领导关注抢购食盐现象。蔡奇随后回复,“这里告诉各位不必慌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
分管医疗卫生的副省长郑继伟同样通过微博发声,“核威胁阴影中,我们需要信心和希望。已部署,盐会有的。”两位浙江官员的“微”言被网友大量转发,这让更多人即时获悉消息。
目前,浙江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全省95%的组工干部以个人身份认证的方式开通了微博;全省20多个县市在浙江微博上开设“微城市”,浙江特色的政务微博群俨然成形。
清风化腐,一张提醒卡吹来换届新风
“我们要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2011年4月,在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举行的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新闻通报会上,发言人的话掷地有声。
2011年市县乡集中换届,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换届风气关乎人心向背,针对换届选举中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浙江决心下“猛药”。
“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要求,是中纪委、中组部给换届工作划定的“高压线”,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带头手抄。
全省统一印发换届纪律学习手册、警示材料、典型案件材料达80万份。许多干部将便携式“提醒卡”摆在桌上,时刻警醒自己。
“党委书记是抓好换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因本人原因,使换届风气不正,我愿承担责任。”2011年5月,淳安县委书记代表县委,向杭州市委签订了承诺书。承诺书上言语不多,却字字千钧。
以承诺表决心,全省101名市县(市、区)党委书记相继立下“军令状”。
据统计,全省各级各类干部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25.5万份,实现有关人员全覆盖;省市县三级派出770多个督查组明察暗访,对换届风气进行测评;聘请4080名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
市县乡换届期间,省市还全面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和举报邮箱,健全完善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举报网络,并确保对违反换届纪律举报的核查率达到100%。换届以来,全省共查处并通报涉及换届纪律案件10起,处理有关干部21人。
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浙江换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把选人用人的“三关口”:政治关、素质关、廉政关。
“德”的考核,被放在换届考察的首位。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延伸到生活社交圈,全面考核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加强廉洁自律考察,对房产、投资、出国(境)等情况进行重点核查,防止干部“带病提名”、“带病上岗”。
换届考察中,共有44名干部因德的考核不过关被取消提名资格;79名干部因德的评价不高,被诫勉谈话、调离原岗位或者免职,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很大触动。5名拟提拔干部因存在房产买卖资金来源不清、违反有关规定进行投资、违规出国(境)等问题被取消资格。
截至2012年4月底,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943个乡镇已全面完成换届工作。新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党政正职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各市都有1—2名配备党政正职女干部,96.7%的县级党政正职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96.7%的县委书记具有县级领导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其中86.7%担任过县(市、区)长。
全国民调显示,浙江人对省内换届工作和换届风气评价分别为85.56分、85.41分,比全国平均值高2.74分、3.35分。
情系田野,一张网串联千万农家
每周1-2条短信,是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发给临海市横路村党支部书记项玉君的“礼物”,两年来从不爽约。 该系统发出的第一声问候,让项玉君记忆犹新。
“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今天正式开通!我代表省委,向全省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致以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快乐!”2010年2月10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向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送了该系统第一条短信。
如今,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已覆盖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省管干部、省党代表和党务工作者11万多人,受众1200万多人次,收到回复短信数19665条,答复基层党员短信咨询近400条。它实现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之间快捷、及时、双向、安全的联系沟通,是我省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
党的地位根植城市、农村,如何更及时、全面地服务于广大农民,浙江牵线织“网”——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浙江省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惠及千万农家。
2012年5月的一天,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村民施伟娅足不出村,便通过村操场远程教育电子显示屏上的招工信息,找到了新东家,结束了赋闲在家的日子。
“好用、方便!”提起这块屏幕,村民赞不绝口。菇农施其龙也是“远教广场”的受益者之一。香菇菌棒腐烂,施其龙通过远程教育站点找到了原因并加以治理,香菇亩产量还从原先的1.8万斤提高到了3.6万斤。
在萧山蛟山村远程教育点,村民只需点点鼠标,能从互联网上“点单”课件。在浙江,这样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4.3万余个,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2012年4月,兄弟省市前来学习党员教育的“浙江经验”——以“三上一进”为主要内容的全媒体、广覆盖、立体式党员教育模式:上电视,创建浙江党建电视播出平台,推动党员教育进入“千家万户”;上手机,创办浙江党员教育手机台,用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上互联网,建成覆盖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并首创“红色搜索”引擎;进广场,推进“远教广场”建设,把远教设备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不断提高党员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根植百姓,一张圆桌谈出基层民主
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是浙江党的建设最为耀眼的实践之一。
在2004年底的一次摸底调查中,全省各地发现有不少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组织无固定活动场所,“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严重影响基层执政能力建设。
这一情况引起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为此,浙江先后投入资金14.3亿元,建设80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省所有3万多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覆盖。这些工作室遍布在各区域、各个领域,触角延伸广泛,让党员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
台州市的党代表工作室在当地颇有口碑。老百姓有困难,首先想到去党代表工作室寻求帮助。党代表开门听民声,一张桌、一支笔、一次谈话,畅通了民意在党内的传达,实现了集思广益。
椒江区的党代表工作室设计了统一的徽标,两颗心形图案代表了党心、民心。徽标诠释着党代表工作室“听民声、谋发展、促和谐”的主题。
经过多年积累,椒江区还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代表团工作室、个人工作室或网络工作室。网络工作室实现了“365天党代表”全覆盖,开设了网民点单式“对话”党代表等内容。温岭市还开通了“党代表直通车”,党代表可以约请市委常委,提议可直通市委。
2012年3月23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市市委书记2011年度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40名省党代表列席会议,并对述职情况作出评议和建议。
2011年4月,浙江出台党代表活动“五项制度”,涵盖了党代表提案制度、提议制度、调研视察制度、列席党内重要会议制度,以及学习培训制度。其中明确提出,将增加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代表参加党内重要会议的机会,优先安排其列席。
后陈村,浙江中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却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历史上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2004年6月18日,村干部和村民们围绕100万元土地补偿款该怎么花的问题,连续4天开会到深夜后,最终达成共识——设立第三方监督组织,由此成立了中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
如今,村务监督委员会已在浙江全省农村“落地生根”,3万余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浙江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翻开了新篇章。2010年全国人大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出“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规定,这一来自浙江基层创造的新经验由此走向全国。
夯实基层党建,激发民主自治;直面发展难题,积极寻求对策。发轫于我省各地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正在阳光雨露下蓬勃生长……
摄影 蔡荣章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浙江,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这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过去5年政治建设总的概括,语言不多,却内涵丰富。
回望过去5年,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大道上,浙江人发挥“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闯出了一条条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让民主政治如细雨般浸入基层百姓心田。
见微知著,一米阳光照亮政务“玻璃房”
当网络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呼啸而来,各种喧哗和骚动激烈碰撞。许多人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然而,浙江组织部门却迎难而上,以公开、透明、民主的姿态,积极利用互联网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
140字、@、转播、评论,政务微博悄然打开了一扇窗,阳光通透地照入“玻璃房”,“官”与“民”的交流进一步畅通。
2011年3月,全省组织系统相继开通政务微博,省委组织部官方微博“之江先锋”网聚人气。时正值村级换届,浙江除了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还通过官方微博宣传换届政策和选举工作。
一位温州网友@“之江先锋”:村主任候选人买选票。“之江先锋”及时受理举报,协调纪委、公安等部门查实后,依法取消了该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并作出相应处理。
颇为神秘的组织部组团开微博,这吸引了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公开透明应该是政务微博的起点。”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曾谈到对政务微博的思考:“公开是一个好东西,实质上它也是一种改革。”
份内事不敷衍,省内事及时转交。官博背后,几位组工干部精心维护这份“田地”。“耕作”不局限于8小时工作制,网友在夜里10点也会见到“之江先锋”的身影。“之江先锋”2011年跻身政务机构微博排行榜“十大”之列,其粉丝量已接近百万。
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有报告指出,浙江是这一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蔡奇、郑继伟、胡坚等一大批政府官员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与广大网民交流,走在微博应用的前沿。
一场“抢盐”风波,更检验了政务微博的实效性,展示出不可小觑的“微”力量。
2011年3月16日晚,网友通过微博向蔡奇求助:请省领导关注抢购食盐现象。蔡奇随后回复,“这里告诉各位不必慌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
分管医疗卫生的副省长郑继伟同样通过微博发声,“核威胁阴影中,我们需要信心和希望。已部署,盐会有的。”两位浙江官员的“微”言被网友大量转发,这让更多人即时获悉消息。
目前,浙江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全省95%的组工干部以个人身份认证的方式开通了微博;全省20多个县市在浙江微博上开设“微城市”,浙江特色的政务微博群俨然成形。
清风化腐,一张提醒卡吹来换届新风
“我们要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2011年4月,在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举行的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新闻通报会上,发言人的话掷地有声。
2011年市县乡集中换届,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换届风气关乎人心向背,针对换届选举中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浙江决心下“猛药”。
“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要求,是中纪委、中组部给换届工作划定的“高压线”,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带头手抄。
全省统一印发换届纪律学习手册、警示材料、典型案件材料达80万份。许多干部将便携式“提醒卡”摆在桌上,时刻警醒自己。
“党委书记是抓好换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因本人原因,使换届风气不正,我愿承担责任。”2011年5月,淳安县委书记代表县委,向杭州市委签订了承诺书。承诺书上言语不多,却字字千钧。
以承诺表决心,全省101名市县(市、区)党委书记相继立下“军令状”。
据统计,全省各级各类干部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25.5万份,实现有关人员全覆盖;省市县三级派出770多个督查组明察暗访,对换届风气进行测评;聘请4080名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
市县乡换届期间,省市还全面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和举报邮箱,健全完善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举报网络,并确保对违反换届纪律举报的核查率达到100%。换届以来,全省共查处并通报涉及换届纪律案件10起,处理有关干部21人。
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浙江换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把选人用人的“三关口”:政治关、素质关、廉政关。
“德”的考核,被放在换届考察的首位。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延伸到生活社交圈,全面考核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加强廉洁自律考察,对房产、投资、出国(境)等情况进行重点核查,防止干部“带病提名”、“带病上岗”。
换届考察中,共有44名干部因德的考核不过关被取消提名资格;79名干部因德的评价不高,被诫勉谈话、调离原岗位或者免职,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很大触动。5名拟提拔干部因存在房产买卖资金来源不清、违反有关规定进行投资、违规出国(境)等问题被取消资格。
截至2012年4月底,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943个乡镇已全面完成换届工作。新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党政正职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各市都有1—2名配备党政正职女干部,96.7%的县级党政正职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96.7%的县委书记具有县级领导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其中86.7%担任过县(市、区)长。
全国民调显示,浙江人对省内换届工作和换届风气评价分别为85.56分、85.41分,比全国平均值高2.74分、3.35分。
情系田野,一张网串联千万农家
每周1-2条短信,是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发给临海市横路村党支部书记项玉君的“礼物”,两年来从不爽约。 该系统发出的第一声问候,让项玉君记忆犹新。
“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今天正式开通!我代表省委,向全省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致以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快乐!”2010年2月10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向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送了该系统第一条短信。
如今,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已覆盖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省管干部、省党代表和党务工作者11万多人,受众1200万多人次,收到回复短信数19665条,答复基层党员短信咨询近400条。它实现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之间快捷、及时、双向、安全的联系沟通,是我省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
党的地位根植城市、农村,如何更及时、全面地服务于广大农民,浙江牵线织“网”——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浙江省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惠及千万农家。
2012年5月的一天,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村民施伟娅足不出村,便通过村操场远程教育电子显示屏上的招工信息,找到了新东家,结束了赋闲在家的日子。
“好用、方便!”提起这块屏幕,村民赞不绝口。菇农施其龙也是“远教广场”的受益者之一。香菇菌棒腐烂,施其龙通过远程教育站点找到了原因并加以治理,香菇亩产量还从原先的1.8万斤提高到了3.6万斤。
在萧山蛟山村远程教育点,村民只需点点鼠标,能从互联网上“点单”课件。在浙江,这样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4.3万余个,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2012年4月,兄弟省市前来学习党员教育的“浙江经验”——以“三上一进”为主要内容的全媒体、广覆盖、立体式党员教育模式:上电视,创建浙江党建电视播出平台,推动党员教育进入“千家万户”;上手机,创办浙江党员教育手机台,用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上互联网,建成覆盖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并首创“红色搜索”引擎;进广场,推进“远教广场”建设,把远教设备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不断提高党员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根植百姓,一张圆桌谈出基层民主
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是浙江党的建设最为耀眼的实践之一。
在2004年底的一次摸底调查中,全省各地发现有不少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组织无固定活动场所,“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严重影响基层执政能力建设。
这一情况引起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为此,浙江先后投入资金14.3亿元,建设80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省所有3万多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覆盖。这些工作室遍布在各区域、各个领域,触角延伸广泛,让党员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
台州市的党代表工作室在当地颇有口碑。老百姓有困难,首先想到去党代表工作室寻求帮助。党代表开门听民声,一张桌、一支笔、一次谈话,畅通了民意在党内的传达,实现了集思广益。
椒江区的党代表工作室设计了统一的徽标,两颗心形图案代表了党心、民心。徽标诠释着党代表工作室“听民声、谋发展、促和谐”的主题。
经过多年积累,椒江区还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代表团工作室、个人工作室或网络工作室。网络工作室实现了“365天党代表”全覆盖,开设了网民点单式“对话”党代表等内容。温岭市还开通了“党代表直通车”,党代表可以约请市委常委,提议可直通市委。
2012年3月23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市市委书记2011年度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40名省党代表列席会议,并对述职情况作出评议和建议。
2011年4月,浙江出台党代表活动“五项制度”,涵盖了党代表提案制度、提议制度、调研视察制度、列席党内重要会议制度,以及学习培训制度。其中明确提出,将增加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代表参加党内重要会议的机会,优先安排其列席。
后陈村,浙江中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却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历史上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2004年6月18日,村干部和村民们围绕100万元土地补偿款该怎么花的问题,连续4天开会到深夜后,最终达成共识——设立第三方监督组织,由此成立了中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
如今,村务监督委员会已在浙江全省农村“落地生根”,3万余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浙江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翻开了新篇章。2010年全国人大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出“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规定,这一来自浙江基层创造的新经验由此走向全国。
夯实基层党建,激发民主自治;直面发展难题,积极寻求对策。发轫于我省各地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正在阳光雨露下蓬勃生长……
摄影 蔡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