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明星的“植物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买了个投影仪,又刷了一遍《失乐园》。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几年前,这次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到,仍然会被黑木瞳扮演的女主角凛子的美所打动。
  她总是穿着黑衣服,神情沉静,五官柔和,肌肤透明如冰雕,呈现出植物般没有侵略性的美,这符合她的身份——医学教授的太太。
  看上去是最波澜不惊的人生,谁能想到这背后自有惊涛骇浪。
  25岁时,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丈夫,结婚,做家庭主妇,看似完美的丈夫实际上很无趣,对她缺乏爱意。她不愿困囿于昼夜与厨房,做一个没有感受的摆设,内心更像延时拍摄所呈现的植物生长状态,有着蓬勃的生命欲。
  38岁,凛子在文化中心兼职做书法老师,与在这里工作的久木祥一郎相识,他们兴趣相投,同时性趣也相投,很快爱到欲仙欲死。
  说起来有点儿像日版的《包法利夫人》,凛子和爱玛都是浪漫的文艺女青年,她们的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里偏刻板的一类,但是凛子显然比爱玛更有生命力。
  爱玛的恋爱更像是看多了言情小说之后削足适履的荒唐,凛子源源不断的爱意出自内心。她不怕身败名裂,不怕为千夫所指,只想要真实地活着,爱着,若是不能,那就死去。
  片中有大量的情欲镜头,制作方选黑木瞳做女主角是很需要一些想象力的,毕竟,通常这类形象会选择偏肉感的女演员,黑木瞳却有一张植物系的脸。
  但观影时觉得她那样才是对的,那种植物感也是对的,安静中内含着蓬勃,成熟又充满了诱惑。
  不是为了爱而爱,或者为了欲而欲,就是生命内在的呼喊与回应,所有的选择,在她,都是特别自然的事。
  凛子这一形象改变了我对“植物系”的认识。
  以前总觉得“植物系”是静态而寡欲的,凛子让我看到植物可能更具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生机,虽然大多數时候它们不言不语,好似逆来顺受,但它们的内心从未寂灭,只要有机会,就要活成自己。
  还有《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前身是绛珠仙草,自称草木之人,占花名她抽到的是芙蓉花,也是偏清淡的一类,但是在宝玉眼中,她却“风流妩媚”,连薛蟠见了她的“风流婉转”,都要魂飞魄散。
  但黛玉的“风流妩媚”与尤三姐的“绰约妩媚”不同,尤三姐的性感有如猎豹,是一种生擒活捉的势在必得;林黛玉的性感更像一棵风中摇曳的芦苇,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只为自己的心,可一旦过眼经心,你就忘不了她。
  《聊斋志异》《西游记》里的纯良精怪,也常有这种“妩媚”。比如《西游记》里,唐僧在荆棘岭上遇到的那个杏仙,是《西游记》里最可爱的妖精,不但能歌善舞,还能吟诗作对。看中了唐僧,眉眼里是挡不住的爱意,但并不像有些妖精那么简单粗暴,她斯斯文文地请诗朋文友做媒。那种妩媚,让当时年幼的我都成了CP 粉,殷殷地期待唐僧有所回应。可惜好事未成,就被孙悟空、猪八戒一干人等惊扰,成了我心中的意难平。
  《聊斋志异》里花妖更多,《绛妃》《葛巾》《黄英》《香玉》……有菊花、牡丹、荷花,等等。
  不过,这些角色都没怎么被拍成影视剧,倒是同样出自《聊斋志异》的《倩女幽魂》里的主角聂小倩,虽然不是植物成精,扮演她的王祖贤,妥妥一个植物系美人。她身姿飘逸,眉宇间有哀怨,如李商隐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她,勾魂摄魄,不过是一具尸骨,被人控制,她生命的热望不死,仍然想要爱,想要自救,最终得其所哉。
  后来,又有包括杨幂、大S、张嘉倪、刘亦菲在内的诸多女星来演聂小倩,总敌不过王祖贤的珠玉在前,有的太生猛,不够“植物”,有的够安静,但没有“欲”感。
  听说陈晓旭演过话剧版的《聂小倩》,我还挺好奇她会塑造成什么样的。
  王祖贤的美,也是“妩媚”,是“我看青山多妩媚”的“妩媚”,青山端然,但你能见它的生机,草木无语,葳蕤成不死的热力。
  在现实中,也曾有幸目睹过“植物欲”之美。
  我有个交往多年的朋友,乍一看是那种安分之人,穿着也偏素雅,即使是一件白衬衫,也能被她穿得风情万种。有次我和她出游,她白衫仔裤,戴一顶浅色草帽,一个回眸,堪堪地惊艳了众人。
  那一刻,我竟然在她身上看出苏菲·玛索的风姿。所谓的法式美人风,不就是这样一种从容自在,收放自如?
  前段时间,她从那个听上去还不错的单位里辞职了,她淡淡地说想要做点儿自己的事,我没问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怎样都对,所谓法式风,就美在少有刻意,精神自由。她从内到外,美得高度一致。
  植物系的“欲”,是静水流深的欲,不带荤气,却因为源自本真而动人。
  除了黑木瞳的“植物欲”,日本女星身上还有更多的植物特质。比如宫泽理惠,她整个脸偏明艳,唯有眉峰高扬,成就一种刚性,一种力量感,犹如草木之韧。在《游园惊梦》里她饰演翠花,曾经的名伶,沦为不受待见的小妾,她没有变成赵姨娘,也没有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自甘堕落的三姨太梅姗,她依然追求着爱与美,即便最终寂寞收场,那个过程便不负这一生。
  在《滚烫的爱》里,她饰演的双叶温柔强悍兼备,不幸癌症晚期。
  丈夫一浩是个浪子,出去浪荡一年,带回一个身世不明的女童;丈夫前妻所生的女儿安澄,双叶视如己出,但安澄性格懦弱,在学校里被人欺凌。
  全世界的风雨压过来,双叶一样样摆平,像是小草迎向风暴,虽弱小,但也有它的力量感,几乎所有人都受惠于她,或是得她的照顾,或是感染于她精神的力量。
  宫泽理惠脸上的坚定,让你觉得这力量可以信任,而“昭和歌姬”山口百惠的植物感,是一种温柔的渗透。
  我小时候,她那个红啊,她演的《血疑》曾风靡一时。她眉目淡淡,主意却大,能够享受韶华极盛的热闹,也能承受空庭春晚的寂寞。并不是说退隐就是上佳选择,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才是。她不会张扬自己的观点,只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你不觉间接受她的一切——植物的欲念,是成为自己,而不是虏获他人。
  所以,不要被认知和惯例给拘束了,其实“植物系”的人也是有“欲”的,有生命力蓬勃的一面的。老话说的“人活一口气”,说的也是这份“生命欲”。
其他文献
谷雨以后  日子开始一节一节缩短  海棠花落了  玫瑰花再开  地面上的落叶开始翻身  該醒来的人早已离去  那大朵的玫瑰也会化为灰烬  就像着火的夕阳  也会在黑暗里变得安静  心里已长不出羽毛  飞鸟照样飞离眼际  落叶翻滚,一遍一遍翻找  另一个我就在不远处  被夜风轻轻吹起
期刊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的这两句诗,满是失意,在六世达赖的身份和自己的青梅竹马之间徘徊,他虽然唱着:“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但是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  雪域的雪终究有融化的时候,但是在高海拔的西域,雪终究是要融化得慢一些。仓央嘉措感受到了下雪时的冷,却没能等到雪全部融化。  一个是雪域最大的王——六世达赖,按
期刊
我很小就开始做梦,频繁又离奇的梦境,到现在都是如此。讲起来,我爸说,你这是脑部缺氧的表现,身体不好,睡觉蒙着头。我说,不是,我没有蒙头,我喜欢做梦,这是一种天赋。他的解释一点都不合我心意。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但并不妨碍我每天怀着虔诚又期待的心情睡觉,没怎么出现过失眠的毛病。人生中极少的失眠,因为妈妈离开的恐惧,又或者熬夜过度的兴奋。说来奇怪,至今,我仍然记得三岁时候的梦。梦见我爸去街
期刊
西域的风凌石,一生都不曾譫妄  在边地,时空的成分多是沉睡  北风在这里失速,以一种绝对的语辞  驱使吗啡和鸦片失去疗效  归功这风吹的劲,凌厉雕刻这不朽的故事  途径的多是羁旅的异乡人  怀着巧妙的心思驱使内心的兽,抄近道  接近这星球的遗子  毕竟,无人问津才无需证伪  无人问津的是这风凌石  也是这时空的漏网之鱼
期刊
苏建平在《一个人的奥义书》“附录”有个“访谈”,谈到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难度写作”,他在“访谈”中言明了自己的“创作观”:“敢于写陌生的事件”“散文诗必须展现想象力”“尽可能回避已经存在太多的治愈系的小诗意”。我很是赞同。未见苏建平之前,我读他的作品:思辨,智慧,哲学意味。见到苏建平,知他阅读丰厚。我们谈卡尔维诺《隐形城市》,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讲述”欧亚大陆城市景状:那是有关“天下之城”的无尽
期刊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 “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
期刊
人在工作之余,要有闲情逸致。闲情逸致的好处有四:一能减轻疲劳,二能减少烦恼,三能承受失败,四能摆脱生死。你会把自己做的事与全人类、全宇宙连通一体,从而让你的人生任凭八面的来风,自由穿过,获得一种大超越。  一个人很容易沉迷于我们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做的事在全部人类活动中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受到丝毫的影响。  因此,无论你
期刊
回南天总是恰到好处。像是云  被贬至人间低处,让我寸步难行  风都是湿的。  它们有时尝试潜入我的腹腔,我的呼吸道  以此试探我的真诚,可我从未爱过它们  ——这般密集而庞大之物  一个人的时候。  我还是喜欢安静地望着墙壁布满水珠  我的年龄有序,這一生也会跟它们一样  最终毫无悬念地滴落。
期刊
本该生长在田間地头及其他偏僻之地。但现在我看到的狗尾草,却长在高高的土墙头,且业已枯干。  籽实似乎挺饱满,秋风一吹它们便集体,东倒西歪。  倾颓的土墙内,是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宅,曾经的主人,父亲早年暴病而亡,  大儿子(随母带养)、二儿子皆因盗窃入狱二儿子出狱后,又因斗殴而死。剩下衰老的其母,及三个年幼的孙子、孙女,忍受不了命运的凌迟,不知所终。  倒是墙头那丛狗尾草,不用谁管,年年随着春风发芽,
期刊
像普罗米修斯一样  盗取生活的火种  以爆燃的姿态  捂住冰冷的日子  有时掏出内心的闪电  像一次次赌博  接通命运里的三昧真火  火中取栗  喂养房子、车子、一家人的胃  也从热血、酒杯、文字里取火  点燃一天的猎猎之光  把自己装在喧嚣里  光芒也是孤独的  带火的嘴唇吻着世间的悲喜  有时被世俗的铁锈捆成一个冷冷的结局  从老母鸡、栗樹林里读取火辣辣的乡愁  自己却身陷一枚高处红叶的苦苦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