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也不是单纯的德育工作,彼此之间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绝对不可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的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也不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传授一些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原则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我们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德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判断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才可以对症下药。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自从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之后,社会各界在判断人才上更加科学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对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宣传一些政治理论,我们之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他们的现有状况之间的矛盾。德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是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用理论知识解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化解他们的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然而,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致性的,比如,两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两者的手段和措施也具有一致性。所以,他们两者并不能谁取代谁,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两者存在一致性,就把两者混为一谈。我们必须既看到两者的共性,更要看到两者的异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
(一)从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看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给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为大学生定时开展一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他们解决遇到的麻烦和困扰,使他们享受一个阳光快乐的生活。
(二)从内容方面看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方面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方面是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第四方面是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辅导。
(三)从使用的手段看
我们如果想要真正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必须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训练。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据心理学原理,因人而异进行分析调查。
(四)从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上看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思想积极,态度端正,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他们必须要有丰富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他们必须要掌握多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还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等。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我们对于精神境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必须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去认识、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如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处理好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正确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以实事求是、认真、坦诚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切忌片面性和主观性。
(二)发展性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实施的一种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过程。它要求以发展的原则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因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在大学生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心理诊治。逐步形成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预防性教育为主,针对问题学生进行障碍性诊断为辅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客观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地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有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通过学习,主动地配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尽快摆脱障碍,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灵活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在不违背心理健康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灵活地应用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采取灵活的步骤,以求得最佳效果。具体而言,对待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求知导刊, 2014(12).
[2] 冯文静,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11).
[3] 杨黎.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5).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原则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我们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德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判断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才可以对症下药。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自从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之后,社会各界在判断人才上更加科学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对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宣传一些政治理论,我们之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他们的现有状况之间的矛盾。德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是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用理论知识解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化解他们的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然而,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致性的,比如,两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两者的手段和措施也具有一致性。所以,他们两者并不能谁取代谁,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两者存在一致性,就把两者混为一谈。我们必须既看到两者的共性,更要看到两者的异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
(一)从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看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给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为大学生定时开展一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他们解决遇到的麻烦和困扰,使他们享受一个阳光快乐的生活。
(二)从内容方面看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方面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方面是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第四方面是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辅导。
(三)从使用的手段看
我们如果想要真正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必须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训练。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据心理学原理,因人而异进行分析调查。
(四)从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上看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思想积极,态度端正,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他们必须要有丰富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他们必须要掌握多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还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等。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我们对于精神境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必须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去认识、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如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处理好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正确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以实事求是、认真、坦诚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切忌片面性和主观性。
(二)发展性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实施的一种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过程。它要求以发展的原则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因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在大学生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心理诊治。逐步形成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预防性教育为主,针对问题学生进行障碍性诊断为辅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客观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地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有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通过学习,主动地配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尽快摆脱障碍,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灵活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在不违背心理健康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灵活地应用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采取灵活的步骤,以求得最佳效果。具体而言,对待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求知导刊, 2014(12).
[2] 冯文静,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11).
[3] 杨黎.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