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地区农村民办教育相对发达,而河南省开封市尤其突出。据开封市几位民办学校校长提供的数字,尉氏县农村现有民办学校在校生3500人,杞县则有上万人。在近年来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免费的情况下,收费的民办学校为何仍有生命力?由以下三所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或可探知原因。
  从卡车司机到民办校长
  1995年,杞县高阳镇毛寨村成立了一所民办学校——曙光小学。当时42岁的校长刘守然从前并未拿过粉笔、登过讲台,一个偶然机会,为湖北二汽往全国各地送新车的他,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啥也不会”,这使他不能不着急。刘守然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在长期跑运输的过程中,深知学文化、有知识的重要性。“说啥也不能耽误了孩子,我就是自己掏钱雇老师,也要让孩子把书念好”,办学的念头由此产生。
  租了房作教室,聘请了两名声望好的退休教师,自己的女儿是第一个学生,毛寨村的这所民办学校就算成立了。为了让女儿学得扎实,刘守然让女儿从头再来,从一年级起读。学校快开学时,人缘好的刘守然用村里的大喇叭通知办学消息,很快,村里的其他家长也领着孩子来报名。那时,村里的公办学校每学期收费是100多元,刘守然的曙光小学收费是300元,虽说要比公办多收一倍,但家长们奔着孩子的前途,都舍得掏这个钱。那时的农村,农民让子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很强烈。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到1998年时,刘守然用自己的15亩耕地置换了村里的16亩废弃田,开始正式盖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方方正正的校园建好后,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方圆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慕名求学,学校也聘请到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做教师。为方便别村家远的孩子和本村留守儿童上学,刘守然买床、建宿舍,买餐具、办食堂,办起了寄宿制。
  2000年,自己的女儿快小学毕业了,刘守然又办起了初中,以便让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可以继续在本校读下去。学校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到2003年时,这所民办学校的在校生已有1000多,其中小学生600多,初中生300多。年近花甲的他,在村里出出进进,深受乡亲尊敬。
  2005年后,国家对农村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民办教师给予转正,对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农村的孩子们,可以不花一分钱地上学了。国家重视教育的一系列举措,增强了各村公办小学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刘守然的民办小学和初中却因此陷入了困境。到2007年时,初中停办了,从曙光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到公办的初中上了寄宿制。但因为刘守然的学校名声好,且小学是寄宿制,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便利,因此,小学还有一定吸引力,现在,他的学校还有小学生200多名,幼儿园有学生100多,共有14名教师,教师的数量不足办学高峰时的一半。
  尽管学校规模处于萎缩状态,但刘守然要办好学的劲头却未有丝毫萎缩。只要能力允许,他就要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教学、生活条件。记者先前在尉氏县民开中学采访时,校负责人说,该校正准备为各教室配备更先进的黑白板,原来使用的多媒体要淘汰。来到杞县,看到刘守然的曙光小学规模相对逊色,同来的一位叫田坤的律师便告诉刘守然,他可以和民开中学协调到一些多媒体,不需要曙光小学掏一分钱。此时,刘守然指着身后的两个未拆封的纸箱子说:“俺们学校已经买了两台等离子,刚买回来,包装还没拆。”
  循着刘守然的指向,记者看到了两台惠普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包装盒。这间称作校长室的房间,有些拥挤、杂乱,与这两个硕大的包装显得有些不相称。“这种电视能连电脑,老师上课给孩子们讲到瀑布时,瀑布就能在上面哗哗地流,孩子们就跟看见了一样。这种等离子电视还有个好处,不反光,对孩子们眼睛好,听说液晶的会反光,俺就没买。”
  这些年来,刘守然就是这样一点点添置着,尽力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去年,他还投资5万元改造了学校餐厅。
  办学18年,刘守然放弃了收入较高的运输工作,专心操办着他本不熟悉但却充满热情的学校。18年来,他从一个走南闯北、技术精湛的大卡车司机,成为一个受乡亲爱戴的校长。18年来,他在办学中累计投入160多万,至今仍欠信用社20万、私人10万。谈起信用社的贷款,刘守然说,最初几年他年年还利息,最近五六年来,因办学困难,无能力还利息,信用社曾经起诉过他,但法院不知为何竟然没来找他。“乡里、村里对我办学还是挺支持的,大家都觉得我做的是好事。法院没来找我,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说到这里,两鬓斑白的刘守然流露出感激之情。
  谈到自己学校的办学质量,刘守然显得挺自信。他告诉记者,从曙光学校走出的学生,有考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还有正在北师大上研究生的。傍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刘守然的侧脸上,为他欣慰、满足的表情镀上了一层余晖。
  他的四个孩子,全部在他自办的小学、初中毕业,大女儿现在在河南省新密市教高中;二儿子从开封市黄河水利学院毕业后,留校做大学教师;三女儿在开封市上了5年大专班后,在父亲的学校里做小学老师;小儿子在外地打工。四个子女中三个从教,这个家庭,和教书育人有着很深的缘分。
  尚武让校园充满生气
  年仅28岁的孙岗风,是开封市尉氏县南曹乡阳光双语学校的校长。他人年轻,观念新,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使得白杨树环绕的校园里平添一份清新和活力。


  孙岗风是在一位亲戚创办的民办学校打工期间,萌生了自己办学的念头。2007年,由他任校长的阳光双语学校成立了,在南曹乡的民办学校中,这是成立最晚的一家,也是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家。当时,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的情况下,公办学校的办学能力显著增强,民办学校的优势不再突出,周围几家民办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但孙岗风的学校却以高标准为努力方向,累计投入280万元,在短短5年间使在校生发展到420名。   聚才方能成事。年轻的孙岗风深知人才对办学的重要性,他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尽力为每一位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机会,对存在于教师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正确对待,不求全责备,从而营造了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成立之初进校的老师大多数都干了下来。
  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他多次组织教师到全国名校江苏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开封求实中学、商丘兴华学校等地参观学习,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素质。从管理上来说,孙岗风聘请到了开封市小学数学的著名专家刘自学任名誉校长。刘自学老师曾任尉氏县实验小学校长,参与了河南省九五重点课题的研究,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优秀教师,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研员。他编著的《快乐学数学》等5本书,分别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及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刘自学的带领下,阳光双语学校在教研上的优势更加突出。由于在容人、育才、引才上做得好,阳光双语的口碑传播开来,发展势头强劲。
  而该校最有特色的,要数舞蹈班和武术班。作为一所农村民办学校,阳光双语不光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还很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质量。该校聘请了在河南省武术比赛中荣获醉拳第一名、醉剑第二名的武术教练李保奎为体育教师,李保奎还曾在《古城钢铁卫士》、《少林侠客》、《古刹少林》等电影电视中参与武术部分的表演。李保奎进校三年来,将自己多年的练武心得编成一套操,这套操融合了太极的柔和、中国功夫的威猛,在每周三次、每次四十分钟的体育课上,他将这套操传授给该校有武术兴趣的孩子们。现在,阳光双语的武术表演已经成为当地民办学校的一个特色品牌,孩子们规范到位的动作不仅能赢得参观者由衷的称赞,也让校园充盈着一种阳刚之气。由练武培养的阳刚之气,提升了留守儿童们的精气神,减少了在这一群体中容易存在的孤僻、软弱等性格特点。
  该校的舞蹈班也是一个办学特色。身材高挑的舞蹈老师毕业于幼师,对舞蹈教学的钻研、对孩子们的喜爱,使她把教这些乡村儿童跳舞当做一大乐趣。当孩子们在她的辅导下,在《大家一起来》、《快乐宝贝》等乐曲欢快的节奏中,跳开了流行、优美的舞蹈时,她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校园的白杨树也仿佛合着舞蹈节奏轻轻摇摆。
  阳光双语的发展,揭示了农村民办小学走特色之路,可以走得通。只要理念好,有人才,管理跟得上,农村娃的起跑线,也可以与城市孩子相差不远。
  哥六个的办学梦
  尉氏县的民开中学,在当地农村民办学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1999年建校以来,已累计投入3200万元,现在仍有外债五、六百万。
  办学校,学段越高越难办,中学比小学难办,高中比初中难办,其原因主要是师资的制约,招聘到优秀的高中老师、并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十分不易。而民开中学能有勇气办高中,多亏了哥六个的合力。发展最顺利的2005年,在校生曾达到4200人。
  孙全保是弟兄中的老三,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他告诉记者,哥六个联合办学与父亲大有关系。他的父亲是高小毕业,在村里务农,“俺父亲这一生,没羡慕过别人有钱,别人家盖房、买车,他不羡慕,别人家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他要念叨好几天。”正是因为父亲在价值导向上的影响,弟兄几个认为教育事业很神圣,从事教育很光荣。


  1999年,大哥觉得自家孩子上学学不到东西,便想,靠人不如靠自己,与其让孩子在学校荒下去,不如干脆自己办学。大哥说出想法后,弟兄几个都支持,凑钱的凑钱,凑人的凑人。现在,除大姐外,哥六个都在民开中学工作。他们的子女中,已有9人从民开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其中,大姐的孩子在本校补习一年后,还考上了清华。目前,他们的子女中在本校就读的还有3个。
  民开中学把环抱校园的白杨树作为象征。一进校门处,竖立着一块展板,上面写下了民开中学对白杨精神的解读:“正直而不扭曲,抱团而不纠缠,有序而不散漫,向上而不蹉跎,自立而不依赖,质朴而不择境。”质朴而不择境,是每一个成功者共同的特质,也是民开中学发展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当初,哥六个是为了首先解决自家孩子的上学问题而筹资办学,但在办学过程中,又解决了一批孩子的上学问题,圆了更多家长的望子成龙梦。今年正读高三的宋超峰是县一中学生,网瘾很大,几乎每天拿钱去网吧。去年高考结束后,他来到民开中学补习。班主任在了解情况后,运用“脱毒疗法”,耐心、温和地引导他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基本上断瘾。原本以为自己无药可救的宋超峰,重新树立了学习信心,高考前的三模,他取得了580分的优异成绩。
  民开中学收费略高,含住宿在内是每学期2000元。不过,他们学校的老师工资在当地也属最高,初中老师的月工资是2500元,高中老师是3500元。尤其是,该校聘请的校长是洛阳市新安县原二高校长,学校为其提供的待遇是月工资1万元。
  记者在民开中学了解到,对民办中学来说,机制灵活、用人自由是优势,不利之处是教师缺乏稳定感,这一双刃剑,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稳定。民开中学能请到的老师,或者是公办学校退休的,或者是未登过讲坛的年轻大学生,但年轻大学生在民办学校任教几年积累经验后,为求稳定发展,往往会跳槽到公办学校。留不住人,是民办学校的无奈现状。
  怀着办学育才、造福桑梓的理想,哥六个携手走过了14个春秋。在民开中学任教三五年以上的老师,几乎都在县城买了楼房,而他们哥几个还住在学校或者农村。尽管五、六百万的外债让他们压力很大,但孙全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必须得全力以赴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办一所“文化个性、教育地标”的学校,已成为哥六个的远期目标。目前,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生均公用经费能给到他们这样的民办学校,这将有利于他们降低学费,吸收到更多生源。
  通过对开封农村地区几家民办学校的采访,记者发现,民办学校之所以能获得社会认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民办学校的一些办学者和教师有着更强的责任心,更能满足农村家长让孩子学到知识的愿望;二是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适应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的需求开办了寄宿制,方便家中留守老人的接送。三是机制灵活、管理灵动,更便于开展教学改革。
  但民办学校要想走得远,出路在于优质、特色。《义务教育法》实施后,我国公办教育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可以满足所有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这是中国适龄儿童之幸。而民办教育作为补充力量,提供可选择的差别化教育应为其出路。公办与民办有不同的办学方向,在不同的平台上竞争,相互配合,扬长避短,才是中国教育之幸。
  开封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公办教育质量好、布局合理之地,民办教育就不发达;凡是民办教育发达之地,之前的公办教育要么是教学质量差,要么是布局不合理。正因为存在问题,民办教育才会有需求,才会有生存空间。由此可见,在夹缝中成长的民办教育,其教育贡献不可忽视。如果说,在普九期间发展起来的民办教育,是雪中送炭,那么,在九年义务制教育普及之后,民办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走锦上添花之路。这种角色转变,是艰难的,但也是必须的。

其他文献
近日,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纪违法被查的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社会的诸多反思。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人大校内多名老师知道此事,其被抓原因可能是自主招生出现腐败,帮学生花钱进人大,而且涉案金额较大。据悉,早在2010年,网上就出现大量举报蔡荣生的材料,指其招生腐败,利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等机会收受贿赂。这一事件与“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联系起来,引发了公众对高招问题
期刊
01底蕴  杞柳,我国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诗经》中的《国风·郑风·将仲子》篇中,即有“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的诗句。  安徽省阜南县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有500多年。该县沿淮河、洪河、陶孜河有20多万亩低洼地。自古盛产杞柳,据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淮蒙盛产荆(注: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  到清初时期,阜南县百姓就已经能用柳条编织出萝筐
期刊
一说起杭州,相信很多人都会浮现出如“人间天堂”般的景色:西湖的传说、西溪湿地的宁静、千岛湖的秀丽……如此美景,让人很难与贫困联系在一起。然而,再美再富的地方,也总会有相对贫穷的区域,在城市面貌发生巨变之时,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  杭州位于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总人口870万。杭州市经济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
期刊
2011年7月,我去了趟宁夏同心县,在那里我拍到的这两张照片使用频率很高。因为语言的不通加上这名小女孩的害羞,我只听懂她名叫李金,大约9岁。因为不了解更多的信息,我在后来的展览和媒体上只是写道:“她清澈的瞳孔代表着她纯净的内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直到后来了解她的身世,我才深刻的认识到我写的这句话是多么的单薄无力。  2013年,我又有了机会去宁夏,也终于有机会再见李金了。到了那个村子,我拿着
期刊
“北京,再见!”1月中旬,河南在京务工人员张江登上了回家的火车。临近春节,一波又一波的外地打工者涌向了火车站,挤上了一列列满载的列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再回来。  近几年,外出务工者大量回流已经不再是新闻,大量从事服务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外地务工人员是这场回流潮中的主角。体面劳动,是他们最基本的诉求,也是推动他们回家的诱因。  过去的一年,北上广等城市的大城市病持续发作,空气污染、交
期刊
有一种真实的坚守,在革命老区书写着传奇;  有一种铿锵的承诺,凝聚着中国工商银行帮扶通江的深情;  有一场持久的战役,频传着一个又一个决战决胜的捷报……  通江位于四川东北部,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人口80.2万,山区面积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94年被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定
期刊
岁末年初,扶贫开发工作再掀高潮,精准扶贫成为各级扶贫干部关注的焦点。扶贫机制需要创新,精准扶贫也被很多人视为来年工作的主调。  其实,中国虽然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但各地致贫因素不一也制约着扶贫措施的开展和效果。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各地扶贫部门一直都是坚持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的办法。如今,我国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又出台了针对全国贫困地区的一系列行业扶贫措施,这个时候,对
期刊
在有着现代糖乡之称的义乌市义亭镇西楼村,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其中红糖煎糖方法一直流传至今,但木车牛力绞糖方法已经完全被机械所代替。如今,义乌的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蔗古称“柘”、“石蜜”,在浙江已有1500多年栽培历史。义乌于公元11世纪(宋代)已有甘蔗种植,并用石碾子或石臼榨取蔗水进行熬制红糖。不过
期刊
梵高所画的向日葵,充满了原始生命的冲动与热情。我在阅读刘妍宏的画作时,却是别样的一种感觉:她用女性的细腻与柔美,清澈与精致,在现实的嘈杂里寻得一份纯净的美好,一份韵致天然的从容与淡定,用笔墨一点点描绘出生命的色泽。  《欢喜心》、《祥云》等系列作品就像水晶般纯净的女声佛乐,旋律清幽抒情,有一股超凡脱俗的韵味,让灵魂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净化感,自在宁静。平淡中凝聚着浓浓的诗意和禅意,寻到一份闲适的心境,
期刊
这里地处祖国边疆要塞,贫瘠的土地饱经沧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到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这里的人民为守土卫国世代奉献,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成为饱受“老、少、边、穷”困扰的地区。  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冰雹、旱灾、洪灾、风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不断,信息闭塞,经济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宝贵的自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科技得不到推广应用,世代沿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