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效教学的观念,作者结合自身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如何安排课程内容,如何管理学生,如何促进课程教学等方面去说明了如何实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看来,我校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生源质量不平衡:我校大多数的学生来自浙江本省,而省内大部分的中学已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来自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因此生源质量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学习起点不一,为我们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难以满足不同基礎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任务难布置:这门课程教学以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为主,通过实践的操作掌握知识点以及技能,由于生源质量不一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课程教学任务难以布置。过于简单的任务给学生留下太多的空白时间难以填充,过于困难的任务造成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及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态度比较不端正。我们这门课采取的是全机房教学,一部分学生上课喜欢玩电脑游戏,玩手机,讲话,睡觉等等。而由于我们这门课程持续的时间为大一整一学年,两个学期学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第一学期学生的表现会相对积极,而第二学期学生表现相对松懈。
学习任务脱离现实,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很多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性不大,比较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不一: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因此上课学生数目庞大,任课老师数量相应也比较多,而本校老师人数有限,因此本门课程也聘请了相当数量的外聘老师。外聘老师难以管理,因此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二、个人课堂改革建议
我校各个专业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制作以及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实用性之后,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为各专业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而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课老师也应当以各专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各项教学任务以让这门大学的入门计算机课程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只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只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应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及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所学专业职业岗位活动来相应的安排设置更贴近其生活工作的教学任务、项目和课堂活动,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及专业对口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这就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这也是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的研究目的之一。针对前文所提的生源质量不平衡以及学习任务难布置的问题,可以通过将课程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通过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约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要求其完成教学任务中的基本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也应当在每一个任务的基本要求之外再另设提高项目,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同时尽量完成提高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完成实训任务,也可以避免基础不好的同学由于完成不了实训任务而产生的挫败感。
而在前面第三个问题提到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以及第四个问题中指出的教学任务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在选择教学任务的时候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工作相关的题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例如学生刚进入大学,突然掌握了一大笔的生活费可以设计教学任务让他们通过excel来进行理财;学生之间过年过节互送电子贺卡,则可以设计能让他们通过ppt来制作电子贺卡等等……。还可以通过课堂奖励机制,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任务完成后可以充当课堂小助理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实训任务,对于这样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以避免完成任务速度快的同学转而去玩游戏,玩手机,甚至与其他同学聊天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最后一点,教学质量不统一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任务库,按专业划分将所有的教学任务集中起来,方便所有的任课老师能从中挑选适用于自己专业学生的任务,并且能通过这样统一的教学任务管理来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而每学期教学任务进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召集所有的任课老师对此阶段的教学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探讨出更好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与专业无关,又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任务,予以剔除;多添加对专业有帮助的,学生有兴趣并对学生的就业有所帮助的任务。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益加重要。上述是笔者近年来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对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进行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高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看来,我校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生源质量不平衡:我校大多数的学生来自浙江本省,而省内大部分的中学已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来自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因此生源质量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学习起点不一,为我们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难以满足不同基礎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任务难布置:这门课程教学以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为主,通过实践的操作掌握知识点以及技能,由于生源质量不一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课程教学任务难以布置。过于简单的任务给学生留下太多的空白时间难以填充,过于困难的任务造成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及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态度比较不端正。我们这门课采取的是全机房教学,一部分学生上课喜欢玩电脑游戏,玩手机,讲话,睡觉等等。而由于我们这门课程持续的时间为大一整一学年,两个学期学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第一学期学生的表现会相对积极,而第二学期学生表现相对松懈。
学习任务脱离现实,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很多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性不大,比较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不一: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因此上课学生数目庞大,任课老师数量相应也比较多,而本校老师人数有限,因此本门课程也聘请了相当数量的外聘老师。外聘老师难以管理,因此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二、个人课堂改革建议
我校各个专业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制作以及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实用性之后,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为各专业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而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课老师也应当以各专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各项教学任务以让这门大学的入门计算机课程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只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只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应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及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所学专业职业岗位活动来相应的安排设置更贴近其生活工作的教学任务、项目和课堂活动,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及专业对口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这就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这也是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的研究目的之一。针对前文所提的生源质量不平衡以及学习任务难布置的问题,可以通过将课程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通过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约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要求其完成教学任务中的基本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也应当在每一个任务的基本要求之外再另设提高项目,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同时尽量完成提高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完成实训任务,也可以避免基础不好的同学由于完成不了实训任务而产生的挫败感。
而在前面第三个问题提到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以及第四个问题中指出的教学任务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在选择教学任务的时候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工作相关的题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例如学生刚进入大学,突然掌握了一大笔的生活费可以设计教学任务让他们通过excel来进行理财;学生之间过年过节互送电子贺卡,则可以设计能让他们通过ppt来制作电子贺卡等等……。还可以通过课堂奖励机制,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任务完成后可以充当课堂小助理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实训任务,对于这样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以避免完成任务速度快的同学转而去玩游戏,玩手机,甚至与其他同学聊天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最后一点,教学质量不统一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任务库,按专业划分将所有的教学任务集中起来,方便所有的任课老师能从中挑选适用于自己专业学生的任务,并且能通过这样统一的教学任务管理来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而每学期教学任务进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召集所有的任课老师对此阶段的教学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探讨出更好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与专业无关,又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任务,予以剔除;多添加对专业有帮助的,学生有兴趣并对学生的就业有所帮助的任务。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益加重要。上述是笔者近年来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对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进行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高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