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行色匆匆》等,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田汉戏剧理论奖等奖项。
童年的游戏,伴随每个人成长。瞧,哈上一口气,纸飞机活了,试与小鸟比高低;滚动的铁环,一路飞奔,扬起童年的笑声;抓起一把石子,荡起湖上的涟漪……长辈们的回忆里,有他们自己的童年游戏,看着他们儿时的游戏,也别有乐趣。
我在郑州上的小学,当时郑州还只是黄河岸边一座风沙小城。课时不多,作业也大多在教室就做完了,于是一整天地疯玩。玩什么呢?男孩子爬树上房、叠罗汉摔跤、拍画片弹球,女孩子跳皮筋跳格子、抓羊拐斗五子、丢包翻丝绳。总之整天在地上“囚”着,弄得一头一身的灰土,父母们也都不以为意。
一个“疯”字,写出了“我们”在游戏中的无拘无束;一个“囚”字,表现“我们”沉浸于游戏中,乐不思蜀的痴迷状态。
游戏有些只是身体动作,不用玩具,例如我最沉迷的“斗鸠”。所谓“斗鸠”,就是用手扳起自己的一条腿,另一条腿蹦着,用膝盖去把对方撞倒……一般只和同龄人玩“斗鸠”,因为不同年级身高相差太远无法匹敌。记得一次正和同班同学酣斗,忽然一群人高马大的高年级学生跳了过来,吓得同学们四散奔逃。我想跑已经来不及,只好被迫迎战。一个高个子蹦起来泰山压顶似的用膝盖砸向我的肩膀,想一击而胜。没想到我因为以静待动站得很沉稳,趔趄了一下没有倒掉,上挑的膝盖反而使他失去重心,弄了个嘴啃泥。从此我们知道“斗鸠”可以以矮胜高,不再无谓惧怕高年级的孩子。玩“斗鸠”的那几年,极大地强健了我的身体和腿力。
有些游戏则要自制玩具,例如吹“鼻纽”。春天来了,柳条发青,把它割下来,用力一拧,树皮就脱开了树干。把树皮褪下来一小截,一头捏扁,削去一咕噜外皮,放嘴里一吹,“笛呀——笛呀——”地响。满街上孩子乱跑,就到处“笛”成一片。如果把树皮拧得长一点,再挖上几个孔,就做成了柳笛,吹时把套在里面的树干来回抽动,就发出时高时低的乐音。
……
做铁环则要找更粗壮些的长铁丝,最好是能找到铁箍,再做一个铁丝钩,用钩子推着铁环大街小巷“哗啦哗啦”走。放学时的景观是最壮丽的,一堆堆的男孩子都欢快地推着铁环,于是满大街喧哗着“哗啦哗啦”声。
这段详写了“斗鸠”,有序介绍了大家玩游戏的方法,又有细节的刻画,写出了自己和别人“斗鸠”时的惊心动魄,全面而深入,妙趣横生。
“笛呀——笛呀——”
“嘩啦哗啦”这样的拟声词,写出了大街上的喧闹感。
当然也有买来玩的玩具,例如弹球。过去最受欢迎的货郎担上,经常拆零了卖跳棋用的彩色玻璃球,孩子们拿它用手指头弹着玩。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五个浅坑,大家轮流把玻璃球弹进每一个坑里,都完成后还要再弹进远处一个单另的坑,谁先完成谁赢。另一种玩法是互相用弹出的玻璃球击打对方,谁先命中谁赢。有弹得好的,命中得又准又狠,命中时发出响亮的“啪”声,我们叫作“炸子”,“炸子”有时能把对方的玻璃球击碎。
这就是过去的儿童游戏,原始、质朴。但也正是有了这些游戏,我们虽然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个长得精瘦却都有股干巴力气,更增添了日常生活的欢乐和精气神。
(摘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能言声,文能怡情。虽然文中提及的游戏有很多,但作者用趣味的语言, 将游戏分为只用身体玩的、用自制玩具玩的和用买来玩具玩的三类,依次介绍,层次分明。不同的游戏,丰富的玩法,需要不同的技巧,字里行间皆童趣,每一处都体现了作者所怀念的原始、质朴的游戏特点。
童年的游戏,伴随每个人成长。瞧,哈上一口气,纸飞机活了,试与小鸟比高低;滚动的铁环,一路飞奔,扬起童年的笑声;抓起一把石子,荡起湖上的涟漪……长辈们的回忆里,有他们自己的童年游戏,看着他们儿时的游戏,也别有乐趣。
我在郑州上的小学,当时郑州还只是黄河岸边一座风沙小城。课时不多,作业也大多在教室就做完了,于是一整天地疯玩。玩什么呢?男孩子爬树上房、叠罗汉摔跤、拍画片弹球,女孩子跳皮筋跳格子、抓羊拐斗五子、丢包翻丝绳。总之整天在地上“囚”着,弄得一头一身的灰土,父母们也都不以为意。
一个“疯”字,写出了“我们”在游戏中的无拘无束;一个“囚”字,表现“我们”沉浸于游戏中,乐不思蜀的痴迷状态。
游戏有些只是身体动作,不用玩具,例如我最沉迷的“斗鸠”。所谓“斗鸠”,就是用手扳起自己的一条腿,另一条腿蹦着,用膝盖去把对方撞倒……一般只和同龄人玩“斗鸠”,因为不同年级身高相差太远无法匹敌。记得一次正和同班同学酣斗,忽然一群人高马大的高年级学生跳了过来,吓得同学们四散奔逃。我想跑已经来不及,只好被迫迎战。一个高个子蹦起来泰山压顶似的用膝盖砸向我的肩膀,想一击而胜。没想到我因为以静待动站得很沉稳,趔趄了一下没有倒掉,上挑的膝盖反而使他失去重心,弄了个嘴啃泥。从此我们知道“斗鸠”可以以矮胜高,不再无谓惧怕高年级的孩子。玩“斗鸠”的那几年,极大地强健了我的身体和腿力。
有些游戏则要自制玩具,例如吹“鼻纽”。春天来了,柳条发青,把它割下来,用力一拧,树皮就脱开了树干。把树皮褪下来一小截,一头捏扁,削去一咕噜外皮,放嘴里一吹,“笛呀——笛呀——”地响。满街上孩子乱跑,就到处“笛”成一片。如果把树皮拧得长一点,再挖上几个孔,就做成了柳笛,吹时把套在里面的树干来回抽动,就发出时高时低的乐音。
……
做铁环则要找更粗壮些的长铁丝,最好是能找到铁箍,再做一个铁丝钩,用钩子推着铁环大街小巷“哗啦哗啦”走。放学时的景观是最壮丽的,一堆堆的男孩子都欢快地推着铁环,于是满大街喧哗着“哗啦哗啦”声。
这段详写了“斗鸠”,有序介绍了大家玩游戏的方法,又有细节的刻画,写出了自己和别人“斗鸠”时的惊心动魄,全面而深入,妙趣横生。
“笛呀——笛呀——”
“嘩啦哗啦”这样的拟声词,写出了大街上的喧闹感。
当然也有买来玩的玩具,例如弹球。过去最受欢迎的货郎担上,经常拆零了卖跳棋用的彩色玻璃球,孩子们拿它用手指头弹着玩。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五个浅坑,大家轮流把玻璃球弹进每一个坑里,都完成后还要再弹进远处一个单另的坑,谁先完成谁赢。另一种玩法是互相用弹出的玻璃球击打对方,谁先命中谁赢。有弹得好的,命中得又准又狠,命中时发出响亮的“啪”声,我们叫作“炸子”,“炸子”有时能把对方的玻璃球击碎。
这就是过去的儿童游戏,原始、质朴。但也正是有了这些游戏,我们虽然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个长得精瘦却都有股干巴力气,更增添了日常生活的欢乐和精气神。
(摘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能言声,文能怡情。虽然文中提及的游戏有很多,但作者用趣味的语言, 将游戏分为只用身体玩的、用自制玩具玩的和用买来玩具玩的三类,依次介绍,层次分明。不同的游戏,丰富的玩法,需要不同的技巧,字里行间皆童趣,每一处都体现了作者所怀念的原始、质朴的游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