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4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心胸外科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手术部位常常发生感染,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给家庭亦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 龄19~76岁,平均(46.7±5.8)岁,外伤12例,食管性疾病11例,肺部疾病5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各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的记录。受试者均记录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使用专门制定的统一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术中及术后是否输血、是否行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入院后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非感染两组,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偏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4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5%。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明显多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 讨论
临床上心胸外科的常见疾病有肺癌、鸡胸、胸腺瘤、肋骨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胸腔积液、主动脉夹层、食管裂孔疝、漏斗胸、肺大泡、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2]。研究发现,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18.8%[3],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发生率更高,影响手术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对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研究发现,感染的发生率为12.5%,进一步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的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及家庭经济困难是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有学者指出通过对剖胸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预防用药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手术部位感染呈正相[4]。随着患者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刺激亦随之增加,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随之下降,明显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5]。对于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由于糖尿病本身即可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使得患者手术创伤的愈合时间延长,特别患者血糖较高时,如果患者受到手术的刺激,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临床对术后患者常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菌群平衡的失调,导致患者感染的发生[6]。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感染的发生。研究发现,年龄的增加引起患者机体本身基础免疫功能的下降,也增加了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7]。但本研究未发现年龄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两个研究的纳入标准不同引起。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洋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9(7):26.
[2]田少青,王蕾敏,王芳.1244例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杂志,2009,16(1):83.
[3]黄涛.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4(6):156.
[4]秦颖,谢金兰,孙俊,等.剖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92-694.
[5]李宝芝.心胸手术室的感染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01-102.
[6]王秀君.糖尿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67-1369.
[7]薛凌波,姜萍,施翠花,等.心胸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2,22(19):4323-4325.ssssssas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心胸外科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手术部位常常发生感染,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给家庭亦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 龄19~76岁,平均(46.7±5.8)岁,外伤12例,食管性疾病11例,肺部疾病5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各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的记录。受试者均记录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使用专门制定的统一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术中及术后是否输血、是否行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入院后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非感染两组,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偏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4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5%。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明显多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 讨论
临床上心胸外科的常见疾病有肺癌、鸡胸、胸腺瘤、肋骨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胸腔积液、主动脉夹层、食管裂孔疝、漏斗胸、肺大泡、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2]。研究发现,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18.8%[3],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发生率更高,影响手术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对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研究发现,感染的发生率为12.5%,进一步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的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及家庭经济困难是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有学者指出通过对剖胸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预防用药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手术部位感染呈正相[4]。随着患者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刺激亦随之增加,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随之下降,明显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5]。对于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由于糖尿病本身即可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使得患者手术创伤的愈合时间延长,特别患者血糖较高时,如果患者受到手术的刺激,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临床对术后患者常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菌群平衡的失调,导致患者感染的发生[6]。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感染的发生。研究发现,年龄的增加引起患者机体本身基础免疫功能的下降,也增加了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7]。但本研究未发现年龄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两个研究的纳入标准不同引起。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洋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9(7):26.
[2]田少青,王蕾敏,王芳.1244例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杂志,2009,16(1):83.
[3]黄涛.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4(6):156.
[4]秦颖,谢金兰,孙俊,等.剖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92-694.
[5]李宝芝.心胸手术室的感染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01-102.
[6]王秀君.糖尿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67-1369.
[7]薛凌波,姜萍,施翠花,等.心胸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2,22(19):4323-4325.sssss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