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径山茶禅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初探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杭州径山是茶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茶禅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径山的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在景区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径山茶禅文化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茶禅文化;休闲旅游;径山寺
  中图分类号:F592.7;F326.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也面临结构性创新的过程,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度假休闲、放松身心转变,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消费的重要发展方向。千年古寺杭州径山寺是著名的佛教禅宗寺院,禅宗所提倡的回归“本心”、任性自然的宗教思想与休闲旅游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径山是茶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休闲文化属性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茶禅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茶禅文化休闲旅游属性


  根据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的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的本质在于自由的生命和自在的体验,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自由的环境内自由的活动,使身心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是人们安静地、自由地享受生命的过程。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休闲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精神的享受、心灵的体验,获得身心的满足。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相融形成许多流派,其中禅宗有着广泛的影响,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强调追求“本心”,甚至称自己的宗派为“心宗”。志磐《佛祖统记》卷二九:“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至矣哉!斯吾宗观心之妙旨也,谓之教外别传者,岂果外此为教哉?诚由此道,以心为宗”。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砍柴担水即是道”,提倡“生活禪”,注重当前的生活体验,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摆脱人生的烦恼。“平常心”也就是讲求自然、不刻意、水到渠成的意思,破除人们对“不平常心”的执着。“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任性自然,应机接物,随遇而安,从日常生活中参禅悟道,获得解脱。某种意义上,提倡的是一种无所拘束,豁达、闲适的生活态度。
  中国佛教历来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文化与禅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互相渗透、融为一体[1]。茶有提神、解乏、清醇等作用,茶能静心、清心,茶道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自悟,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如同禅宗的明心见性,与禅宗思想的“顿悟”是一致的。故茶道、禅宗殊途同归,吃茶参禅、参禅悟道,成为禅宗重要的心性修养形式[2]。禅宗在唐代自五祖慧能开始,提倡“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顿悟观,讲究生活体验与参禅密不可分,吃茶谈道、游学参禅,成为当时盛行的修行方式,这才有了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以为吃茶可悟道、见性能成佛[1]。正如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吟茶诗所颂:“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禅的理趣与茶的品性和谐交融。禅门僧人在茶事活动中,吃茶悟禅,在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参破禅机、顿悟佛法,茶道中也融入禅理,茶文化与禅文化两大文化特质互相作用,茶禅一味,高度融合为一体。
  禅宗思想与现代休闲理念可谓殊途同归,休闲是一种闲适自由的生活方式,强调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舒展。而禅宗则指导人们摆脱各种束缚、追求心的自在,也正体现着休闲的智慧。二者之区别在于禅宗的境界是涅槃成佛,而休闲活动的目标则是成为身心健康的人。目前,人们通过游览佛教文化圣地,体验禅宗文化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心灵的共鸣,解除现代人生活中的烦恼和业障,成为健康的“人”,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的意义所在。

二、径山茶禅文化资源


  径山位于杭州城西北部,系天目山余脉,海拔1 000米左右,山上树木茂密,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良好,出产好茶。径山的土壤分布最广的是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疏松深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形成了径山茶的独特品质。径山茶“色淡味长”,自宋至清均列为“贡茶”。
  径山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寺院,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天宝年间高僧法钦禅师来径山结茅修行,大历年间唐代宗仰其道德及佛学,赐号“国一禅师”,并下旨为其建寺,赐名“径山禅寺”,声名日隆。宋代径山寺高僧大德辈出,南宋高僧大慧宗杲主持径山法席后,更盛极一时,常住僧众达1 700余人,宋孝宗亲笔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被评禅宗东南“五山十刹”之首,有“东南第一禅院”美称[3]。自唐宋至明清,径山寺香火鼎盛,高僧辈出。径山因禅而盛,以茶而名。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建寺后曾亲植茶树,“径山寺僧采谷雨茶者,以小缶贮送,钦师尝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南宋时禅宗临济宗高僧大慧宗杲禅师住持径山寺,大慧宗杲反对“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的默照禅,大力提倡“看话禅”,即专就一则古人之话头公案,历久真实参究终得开悟之禅风[4]。在他的提倡下,径山僧人喝茶参话、参话悟道,逐渐形成有一套有固定仪式的“径山茶宴”。茶宴一般由寺内僧人法师主持,有专用茶具,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显得庄重而独特[5]。在整个过程中,僧人和信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以茶论佛,以茶播佛,机锋偈语,慧光灵现,禅茶一味。径山茶宴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南宋时日本僧人圆尔辨圆、南浦绍明先后嗣法于径山寺,他们回国后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禅宗佛法,还把径山茶籽、茶宴道具带回了日本。圆尔辨圆被日本天皇赐予“圣一国师”称号,他把径山茶宴仪式订入《东福寺清规》,称为“茶礼”。南浦韶明回国时带去了“茶台子”“茶道具”和包括《茶堂清规》在内的7部茶典[6]。他们在径山茶宴的基础上,开创了日本的“茶道”。径山寺对中日宗教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径山还是茶圣陆羽著经之地,史载陆羽慕名而至,隐居径山北麓双溪,结庐著书,在此植茶、制茶、研茶,写成著名的茶文化经典《茶经》。现留有一泓清泉,乃陆羽汲泉烹茶之处,称为“陆羽泉”。
  径山寺自唐朝法钦禅师开山至民国时期,共经历8次毁建,两次大修。1949年后径山寺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文革”时进一步遭到破坏,仅存大殿及孝宗御碑、明代永乐大钟、铁香炉等遗迹。20世纪80年代起,每年都有数批日本僧人前来朝拜寻宗,促进了径山寺的重建。1997年4月,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径山寺得以初步修复,其后经过多次重建修复工程,至2019年径山寺复建工程基本完工。

三、径山茶禅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径山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关键在于通过精心设计把禅的精神、禅的智慧蕴藉于具体的旅游產品,将“平常心”传递给旅游者,使旅游者收获一份自然、豁达、闲适的心境,这是茶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最根本的文化内源。
  (一)重塑景区空间环境
  通过自然环境与茶禅文化意蕴的沟通融合,创造独特意境,给予游客独特体验。禅宗文化提倡的是内心观照式的心灵体验,山水自然皆是佛性的表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此在径山景区建设过程中,应以茶禅文化为主题对径山古寺文化遗迹和各个空间节点进行梳理,塑造独特的禅意氛围。其中,径山寺理应成为整个禅茶文化空间的核心,古寺掩映于径山幽静的山林之中,山高林密、古木参天,深山古寺、梵音钟声,寺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形成独特的宗教氛围。而山前的径山古道长约3千米,是千年进香古道,古迹众多,有五亭、东坡洗砚池、佛圣水、御碑亭等遗迹。通过对这些古迹和环境的梳理塑造成一条禅意古道,循古道上山,一路蜿蜒,四周幽静,山崖陡峭,古树参天;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漫步古道,参禅悟道,也是独特的禅文化旅游体验。另外,径山寺周边,茶园众多,可以开辟茶禅游览空间,游客漫步茶园中,古寺隐现、梵音远闻,观茶树之形,闻茶叶之香,茶香禅意,荡涤尘念,净化心灵。还可以通过种茶、采茶、制茶、烹茶、饮茶等茶事体验项目,与径山寺的宗教氛围相映,茶禅一体,体验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体悟禅意。这样通过空间环境的整体塑造使景区成为旅游者体验茶禅文化、修养身心、平和心境的精神家园。
  (二)开发茶禅文化旅游产品
  要深度开发品类丰富的茶禅文化旅游产品,避免门票旅游开发模式。许多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旅游产品雷同、符号化现象严重,游客对于景区的文化内涵的认知和体验严重缺失。径山寺的旅游产品开发应该避免这种模式,充分发掘茶禅文化内涵,发挥景区的文化保护、研究、旅游休闲等功能,开发品类丰富的茶禅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可以建设以径山茶宴为主要内容的禅修中心实体项目,禅宗提倡“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提倡心灵的自由,让人解放心灵,回归本心。这对现代社会中身心疲惫的世俗民众有极大的吸引力。在禅修中心,旅游者可以在径山寺高僧的指引和带领下进行禅修活动,比如读经、静思、禅乐、茶宴、养生等,增强游客的体验性。还可以开设禅意民宿,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禅意主题酒店,给客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位于灵隐寺之旁的法云安缦度假酒店无疑是其中的典范,而对于禅意民宿客栈这一形态,径山寺有着更为丰厚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径山秀丽清幽的自然风光,悠久深厚的茶禅文化意蕴,非常有利于禅意民宿的开设。茶禅文化是一种基于“静心”的文化思想,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把这种文化融入于民宿的经营理念当中,推窗见古寺,低头闻茶香,暮鼓晨钟,燃香修佛,品茶念书,体会禅意人生,这种最本真的生活体验对当今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
  (三)开展茶禅文化研究、教育活动
  开展茶禅文化研究、教育活动,使径山寺成为茶禅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可以通过编撰《径山茶禅文化遗存》等相关书籍、创办茶禅文化论坛、茶禅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对茶禅文化进行研究、展览、讲解,让旅游者更深入地了解茶禅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发茶禅文化游览、茶禅文化研学、茶禅文化美食、茶禅文化养生、茶禅文化度假等旅游项目。茶禅文化是古老而带有一定神秘感的宗教文化形态,对于众多普通旅游者来说,会觉得遥远神秘,但通过让旅游者参与茶禅文化的展示、体验、研究,加深对中国茶禅文化的理解,也获得心灵的感悟。尤其是可以举办中外茶禅文化交流活动,径山寺对于佛教在海外的流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佛道、茶道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可以吸引日本、韩国等众多的海外游客前来径山参拜游览。

四、结语


  如今休闲文化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禅休闲旅游给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径山寺茶禅文化景区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和创新旅游产品,创建独特的茶禅文化主题空间,让游客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径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林荣.“茶禅一味”考辩[J].农业考古.1994(2):78-83.
  [2] 杨惠南.茶道与禅道[J].中国禅学,2002(1):241-253.
  [3] 俞清源.径山史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18-56.
  [4] 叶康乐.径山问禅(上)[J].杭州(周刊),2018(7):52-53.
  [5] 棚桥篁峰,巨涛.南宋径山万寿寺茶礼的具体形式与复原[J].农业考古,2013(2):300-306.
  [6] 郭万平.日僧南浦绍明与径山禅茶文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2):77-80.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各地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茶叶生产为主要功能的茶园,在开发茶园旅游方面可以融入茶园体验式研学旅行项目,与中小学校和旅行社展开合作,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茶园、中小学校和旅行社各取所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关键词:茶园;体验;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中红色旅游对提升黔东南旅游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黔东南州的红色旅游发展为例,分析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的困境和其历史使命,理顺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逻辑,并提出与其相适应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资源;黔东南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新
摘 要:本文从课程思政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提出了课程思政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融入的路径,以期为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0-4;G711 文献标识码:A一、课程思政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
摘 要:梅州市作为大湾区建设的辐射城市,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宜居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客都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客家美食的优势,同时也具有饮食文化宣传不到位、当地餐饮业设施设备简陋、客家美食菜肴制作不够精致,口感油腻、口味偏咸等劣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梅州应充分挖掘美食文化资源,融合互联网经济,推广梅州美食文化,促进梅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美食旅游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梅州市  中
摘 要: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地发展。研学基地及相关机构研发的研学课程为研学旅行开展提供根本保障。本文对常德市城头山研学基地进行调研,结合城头山稻作文化底蕴,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设计出自然生态类研学课程。该研学課程的开发为城头山研学旅行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特色研学课程。稻文化研学课程开发赋有地域
摘 要:研学教育作为一种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在国家重视研学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各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相继建立起来。高校作为研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和研学教育的研究主题,可以尝试结合自身优势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其他地区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提供范例。  关键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研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 要: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高职旅游专业学习中,导游实务作为核心专业课程,是学生夯实带团知识,磨炼服务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因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很有必要。本文从课程思政指导下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导游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F590
摘 要:泰安休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居民及游客对产品满意度感知较高,对配套设施有更高的需求,泰安市休闲旅游生态圈构建立足于驱动维、供需维、服务维、公共维以及政府维,并设计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休闲、文化休闲、夜间休闲、节事休闲、研学休闲等综合性的产品体系。  关键词:共生理论;休闲旅游;生态圈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论文基于2020年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支
摘 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断层和异化等现象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产生了不利影响。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力研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地恢复力和文化重构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研究范式、研究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需加强中小尺度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影响机理、恢复机制、文化重构等研究。同时本文也建立了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力的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