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隐私的“走光”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有大量信息的存在,有公共信息,还有私人信息。而不知何时起当你在其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同时却发现自己的私密信息也被别人“共享”了。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网络隐私侵权事件,使得个人网络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强化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信息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隐私;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
  1 导言
  很早以前,Internet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如今,只要你上网,你是不是一只狗总会有人知道,甚至于你的姓名、性别、工作、年龄、七叔八姨都明明白白。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曾经的名言已被彻底颠覆。计算机中所有能表明自然人身份或对其进行描述的私密信息,包括姓名、职业、住址、电话号码、财务状况、政治观点等,在这个隐私无处不被追踪和记录的网络年代,被“E”览无余。刚买的新房,无数装修公司一天到晚轮番轰炸推销装修项目;孩子尚未出世,各大公司的推销员敲你家门问要不要买奶粉;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某个网站上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正被无数人观赏……;特别是2012年3·15晚上会曝光的罗维邓白氏,低价贩卖15亿个人信息的事件更是让我们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波及到我们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美国《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自己的文章中的一句“我不得不说,隐私即将寿终正寝。”郑重宣告网络隐私的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世界里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个电话,就可以进入你的生活最隐蔽的地方,给你安静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波澜。
  2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主体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突破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加快了社会交往的速度,各种网络服务的类型也日趋多样化。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投资、数据存储、微博交友、email传信等等,在你感觉世界越来越小,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时,来自网络上个人隐私受到威胁的机率却越来越大,隐私侵权的事件也日益增多。在网络世界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行为主体有(1)政府。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人都被以符号化后组成了电子卷宗里的串串符号和数字。在政府面前,人人透明可见,无隐私可言。(2)商家。一些商家利用制作的软件添加具有追踪用户记录的功能,这些功能详细地记录了用户在网络浏览时的每一次点击等所有网上活动。(3)黑客和网络个人用户。黑客可以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水平,监控你电脑的一举一动,窃取账号、密码、照片,重要文件,潜入你的电脑,修改你的文件,窃取你的网银信息。还有一些网络个人用户,出于好奇心理,希望通过网络尽可能多地知道他人的信息。
  3 网络隐私“走光”的原因
  笔者曾在居住地展开过一次针对不同阶层对数据信息隐私认识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分析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法律方面的不完善。83%人认为相关法律的约束和对泄露别人信息的人群社会惩治力度不够是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2)很多用户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遭入侵的重要因素。据CNNIC数据显示,只有5.2%的用户有每月更换以及每周更换密码的习惯。网络信息安全专家、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贺思德教授也表示:“我们的一些大学生,尽管接受过计算机高等教育,但在网络安全方面仍知之甚少,反应了教学与现实有一定的时差。”(3)个人信息保护观念淡薄和教育的缺失同样导致了个人信息的外泄。中国人传统上就缺乏保护个人隐私的观念,更没有尊重隐私的意识和习惯。很多人在明明知道自己的部分个人信息已泄露了的情况下,却还不警觉,致使不法分子行为更加猖狂。个人隐私保护脆弱不堪(4)网络隐私的载体是具有虚拟性质的网络,其自身不可触摸的特性使我们的隐私脆弱不堪,同样是导致信息极易频频受侵的原因。计算机网络技术让个人数据更容易传播、复制、滥用,侵权者利用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不留下蛛丝马,无声无息,或者变换不同的身份,迷惑用户,在用户登陆网站,使用网银或收发Email时盗取信息。而我们大多数用户根本就不具备及时发现被别人侵犯的能力,等到发现时,证据早已不复存在。
  4 防范网络隐私“走光”应采取的措施
  4.1 立法保护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滥用问题较严重,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对网络隐私进行保护,因此应尽快建立起以宪法为保护为核心,民法保护为重点,其他法律保护为辅助的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以满足人们对隐私保护的要求。
  4.2 普及知识
  从中国社科院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调研分析来看,从中发现竟有8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拒绝提供信息的权利,所以才使得某些机构有机会不当地处理其个人信息。因此,应该加强公民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相关教育,大力度搞好网络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宣传,使信息隐私权的法律观念深入人心。
  4.3 技术保护
  在网络中,隐私的防护首先是电脑网上资料的防护。目前,网络上病毒流行、木马猖獗。用户如果想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要学会安全用“脑”。
  (1)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及防火墙。自从计算机病毒诞生以来,人们就没有彻底摆脱它的困扰。在病毒泛滥,万“马”奔腾的因特网中,一台没有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的计算机犹如“狼群中的羔羊”、“大海中的一叶小舟”一样脆弱,毫无安全可言。所以,任何一台计算机连上因特网前最好要先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以对抗遨游网络时计算机遭受病毒及网络攻击。用户安装了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之后,上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升级软件,以保证用户安装的软件是最新的,病毒库也是最新的,这样才能查杀更多、更新的病毒。
  (2)隐私数据文件加密保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中储存的很多文件是需要保密的。为了保护这些重要文件,人们一般情况下会为计算机设置开机密码。但这种尽人皆知的方法并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安全,因为窃密者可以通过网络来窃取资料,甚至以其他手段(例如盗窃)获得硬盘中的数据。
  因此,人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保护数据文件。目前更为安全的方法是对文件进行加密,打开时再进行解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文件的安全性。
  (3)正确地使用与设置Cookie。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名可以进行不同安全等级的操作。当你进行一般的上网功能时可以用设置安全等级较低的用户名登陆,这样电脑不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对一些网站的浏览和访问进行阻止;当你需要在网络上进行购物、使用网银时,就用设置安全等级较高的用户名登陆,这样就能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至于轻易外泄。
  (4)定期删除浏览记录。除了设置多个用户名外,还应该做到适时清除IE缓存记录、Cookies记录、历史记录、密码记录。如Cookies主要是为了向用户提供网站的一系列后续服务,它是在我们访问网站后自动生成的,并保存在安装目录的Cookies目录中。因此我们可在浏览器工具里的IE选项里,点击“删除Cookies”完成操作。
  总之,对于网上用户来讲,要想使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非法获取,除了呼吁政府通过立法对网上搜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还要从个人的角度来增强自我隐私的保护意识和网络防范他人盗窃信息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要首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参考文献:
  [1]徐云峰.网络伦理[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李世明.应对网络威胁:个人隐私泄露防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卢文斌,刘玲.信息时代如何安放我们的隐私[N].云南:云南广播电视报.
  [4]钱洁,杨丽华.信息时代我国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现状分析[J].吉林: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8月.
  [5]易艳.浅析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6]袁文秀.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其他文献
土地管理制度是实施土地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管理纲领。也就是说,土地管理制度决定了管理模式和管理效能。在当今社会阶段,旧有的土地管理制度面对性能的形式已经顿显力不从心,难
摘要: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算法。在解决组合优化问题时,遗传算法具有较快的全局搜索能力,但在解决规模较大的TSP问题时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取得全局最优解。相反蚁群算搜索速度相对较慢,但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对于大规模问题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改进了两种算法,将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化起来。首先借助遗传算法的快速搜索能力,快速接近最优解,通过求解结果为蚁群算法设置初始信息量,再借助蚁群算法进行
金融与经济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金融服务业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金融生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仿生理论用于对金融体系进行分析是个全新的视角,"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构建
乘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但人们去公交站点乘车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能方便的查询公交车到站的信息,将会大大方便人们出行,节约乘客的时间。现在随着网络和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