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夷坚志》看佛教报应观中善恶之首的变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多为奇闻怪异之事,间杂以遗文轶事、诗词歌赋,以及中医方药等,不仅搜罗异闻最多,影响亦最大。其中有关报应的条目,多不胜数。其中关于孝和不孝的报应条目,以及善恶之首由杀生变为孝,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报应观对佛教因果报应的渗透。本文拟就此一点,分析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变化。
其他文献
8月初,民营企业家吴松(化名)再次收到鼎晖投资(CDH)夹层投资二期基金(下称“夹层基金”)推介资料。$$   “就是去年10月首次募资资料的翻版。”他说。$$   他搞不明白,以鼎
报纸
农贸市场是城镇居民购买蔬菜、肉食禽蛋、水产品、米面等农产品的区位空间。其布局的合理与否 ,影响市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治理 ,与是否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息
现实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权力转移,而非建构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身份转移,能解释国家在进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后,某些体系内外行为体对它采取的敌对态度。国际体系是权力体系,
<正>这篇文章带有点"书法绝学"揭秘的味道,透过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揭示一下魏晋书法奥秘,顺便领大家看一看王献之"徒子徒孙"们的伟大"业绩"。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
为了减少我国城乡居民"因病致贫"的情况,我国在医保的基础上又施行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自施行以来,虽效果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促进我
信仰作为一种主体追求信仰对象的精神趋向活动,根源于人类精神活动的能动超越性,依赖于人类心理活动"知、信、情、意"各环节的综合作用。人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存在,更是一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
CC2420是Chipcon公司开发的一款符合Z igbee标准的低功耗射频芯片。在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后,对CC2420芯片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电路,设
陈廷敬(1639年-1712年),清代名臣,字子端,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于泽州(今山西阳城),初名敬,因同科进士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加"廷"字,改为廷敬。他历任经筵讲官(康熙皇帝的
<正>素质原本是心理学专门术语,系指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其解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方面。先天性素质指人的自然性的一面,是指人的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特点和原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