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孤独是一只轻盈的舟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我时常觉得自己孤独。孤独感,课外之时,尤为深冽。
  父母,即使是周末也总是早出晚归。小时候,有空闲之时,我还会跟着他们去厂里,但也只是一瓶优酸乳、三两集《蜡笔小新》以及几本童话就打发完一天。后来不去了,一個人待在家里,那时也没有补习班,所以总想着去找同学玩耍,和他们待在一起。可惜这些想法,都并未实现。好不容易有一次和同学待在一起,想多相处一会,却换来一句“你怎么老是挽留别人呢,我们也要回家的啊”。之后想想这也许只是同学归心似箭的一句着急话,可不知怎么,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留人的热忱了。偶尔,他们也会邀请我,虽然都还挺有趣的,但再也没有了和他人长时间相处的勇气。
  再后来,我逐渐失去了选择权,因为每逢周末假期,就得步履不停地奔赴各个课外班。前期还都是班课,每个班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认识的同学,可也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渐渐地,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习惯了自我相处的状态,原来,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自己才是最舒适和轻松的。自己的小世界也越来越完善:有一个喜欢了将近七年的偶像易烊千玺,有一项热衷的赛事KPL,有一本百看不厌的书《自在独行》……
  客观上讲,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孤独的。
  除了寒暑假,周末的生活总是两点一线,从家里到学习班再回来,数量也不少,一上就是一整天,再加上我又是住校生,每次星期天下午就要返回学校。留给我的时间,总是少之又少。
  因祸得福。戴着有线耳机,“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你也想要吗?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毛不易的故事从耳机线慢慢输送到耳边。靠窗就坐,阳光洒下一缕缕碎波,透过光影,坐落而成一段段树荫。每到一站,各色的人流目光汇聚成河,向我们奔涌而来。人流中,有小朋友吃着西瓜味的冰条,有专注拍打蚊虫的大人,也有焦急等待的奶奶……傍晚,夕阳会跟个可爱鬼一样,一路追随着我的步伐。黄昏下的温州很美,有下班的兴奋,也有饱餐一顿的爽快。当然,还有等着上课的我。
  可是这些美好,似乎我只有看一眼的缘分。
  何为孤独?“孤独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的傍晚。可那都与我无关。”
  我只身一人,又有什么呢?或许是前途,或许是青春,或许是责任。
  可能偶尔会羡慕路上三五成群的小孩,但大多时候,我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很享受我的孤独。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女孩的眼里应该藏下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
  以孤独作舟,轻盈地驶往繁花似锦的未来。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滨海分校‖指导教师:陈德清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注定了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而人对于孤独的认识是伴随着成长而改变的,作者就亲身经历了这个转变过程——年少时害怕孤独,追求有玩伴相陪的亲近与热闹;后来不得不独自一人时,开始适应孤独带来的从容和放松;长大后开始享受孤独,喜欢和自己独处时的沉思和领悟……
  美国作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曾说过,“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同寂寞相比,人更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更怕的是没有机会面对自己,不会跟自己做朋友。以孤独作舟,人会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轻盈地驶往繁花似锦的未来。
  【适用文题】在孤独中成长;转变;学会和自己独处……(平子)
其他文献
【模拟金题】  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补”一般作为动词,指因破损或缺失而修理和添加。“补”的内容可以实指,即物质的;也可以虚指,即精神(情感)、婚姻、文化、传统、政策法规、时间等。写作时要明确交代“谁”补、补“什么”,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
母亲是爱我的,可她不大善于表现出来,以致有时我认为她不够爱我。  我很喜欢二次元动漫,可母亲不懂,什么动漫、漫画、游戏……在她眼里都是玩物丧志、不好好学习的表现。我曾向她解释,她听不懂,也许是她根本也不想懂。母亲到底爱不爱我?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  一天,我与母亲在家。我拿水杯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杯子划破一道很小很小、甚至我都没发现的口子。母亲急忙跑过来,对着我大呼小叫,内容是:“你怎么这么
2000年前,孔子于临水危崖上,面对滔滔流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这一句时空浩叹,至今仍伴随流水,汤汤汩汩,不止不息。  孔子一生喜登高,他登上东山,举目眺望,感叹道:鲁国原来这么小!他登上泰山,强烈地感叹道:原来天下也这么小。高处,总是吸引人的,一重有一重的眼界,一重有一重的风光,而最好的风光,总是在顶峰。  登高,成就了很多人的诗名。早年,杜甫《望岳》诗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在西班牙非常有名,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  1900多年来,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一直依赖于这条引水渠。  然而,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塞戈维亚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被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有人附议道:塞戈维亚引水渠已经用了上千年了,它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这条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塞戈维亚人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
大椅山,一个俗气到可爱的小村名字,这简单的三个字几乎概括了我活过的这十几年。我离开我生活的小村子是一年前了,其实也不能说是离开,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并不新鲜,只是看到这里平整的路面和完全不同于家乡的环境,我反倒对家乡生出一丝挂念来。  家门前是一条并不宽敞的水泥小路,我不知道那条路是什么时候修的,反正从我记事儿开始它就躺在门外,安安静静地向两个方向延伸着。小时候我可以赤着脚在
车水马龙的喧嚣都市中,好像总缺了些什么,是羁旅游子平静的心,还是万家灯火中的一隅安静?  从上中学开始,生活就成了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早晨的阳光吞没绿荫,铺满通往学校的路。到了学校,我的第一件事是放下书包,冲向操场,开始晨跑,耳边萦绕的是一遍遍循环的英语听力。上课铃、下课铃此起彼伏,一天就如此毫无波澜地过去,平静,却不安静。  在夜深时坐在书桌前,人常道夜深人静,但我的心却一直静不下来。偏过头仔细
暖阳透过枝丫间的缝隙,照在乡间的簇簇野花上,照在偌大的田埂间,照在她温暖的面孔上……  我扯着衣袖挪至教室正中,在渗出的涔涔细汗中开始了竹笛考级。考官的眼中泻出万千寒气,我的手指在刹那间僵硬了,一串前不着音、后不着调的旋律充溢在教室。我唇角轻颤,如掉进了冰窖,心在那时微寒。  来到乡下奶奶家,我仍是无心地拨弄着手指,踢着泥地上的小石子,耳间充斥着那吹错的乐句。她来了,一张笑意盈盈的面孔,手里还捧着
今天是在家不出门的第16天,此刻我坐在书桌前,习惯性查看了武汉实时疫情的最新数据。抬头静静地看天,窗外的雨“滴答、滴答”地从阴霾的天空中不断滴落到树上,再摔到地上,这时的树看上去像一个因为摔倒而哭泣的孩子,让本就凄冷的冬天,又多了一丝残酷的意味。  今年的武汉不一样,因“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而备受世人关注。从武汉开始封城起,白天繁忙的街道,却像是曾经凌晨三点时那般了无人烟;晚上,没有了聚餐时的欢声
站在博物馆里,面前静静仰卧着一方云锦。  我隔着玻璃痴痴凝望。这块云锦呈大红色,鲜亮夺目,前襟上金线绣着鸾凤,袖口是水波样的金纹,华美璀璨,令人赞叹。  这该是一位女子的喜服吧,我想着。仿佛看到凤冠霞帔的姑娘穿着它,眸盈秋水,颊映红云,无限娇羞欢喜,大红嫁衣如火,是云锦特有的流光溢彩。抬眸看向邻近的展柜,有蓝底黑饰、仙鹤绣纹的长袍,想是某位文官珍贵的朝服;也有碧绿色棕边的闺秀衣裙,宛然一株水芙蓉在
在布拉格,耳边听到的是德语、法语、捷克語,偶尔也会听到英语,很难听到汉语。听不到汉语,找不到人说汉语,我是一个孤儿。  看到一家餐厅,用汉字写着“中华饭店”,我走了进去。老板和服务员都是欧洲人,都不会说汉语。老板看我像中国人,就向后厨喊了一嗓子。  一个厨师穿着工装和我说汉语,他是台湾人。他说:“我不会烧东北菜。”我说:“只要是中国菜,你烧啥我都爱吃。”他狡黠地看了一眼老板,说:“你要是不饿,咱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