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地下人”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典型的有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地洞》、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樱花号方舟》、中国作家刘亮程的《凿空》以及胡迁的《大裂》。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地下人”的生存姿态与作家寄予洞穴中的寓言进行系谱学的梳理,通过地下人走进暗室的原因、地下世界所承载的幻想以及洞穴的情感表象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别样的生存、另类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