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想象别样的生存——原型批评视角下“地下人”形象的系谱学分析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地下人”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典型的有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地洞》、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樱花号方舟》、中国作家刘亮程的《凿空》以及胡迁的《大裂》。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地下人”的生存姿态与作家寄予洞穴中的寓言进行系谱学的梳理,通过地下人走进暗室的原因、地下世界所承载的幻想以及洞穴的情感表象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别样的生存、另类的自我。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国内计量检定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标准化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所查阅的相关优秀案例和未来市场的发展动向,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如何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尽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开拓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亟需在思想认识、工作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否取胜,关键在人.因此,现代企业应把开发、培养、引进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对善于组织经济建设的领导人才、富有创造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