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通过了解在校学生的就业倾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在校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就业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意识
1、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国内经过连续几次的高校扩招,高校在校生的规模空前扩大,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在这样一个“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择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分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顺利就业。
2.1 毕业生的不良择业心态
在现今,大学生择业观念日趋实惠、功利,强化个人利益。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基本途径。但受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骛,却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务远的心态。有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吃不起苦,受不得累,对工作持有挑三拣四的心态。还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就业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或到单位工作几天后就辞职不干。基本处于失业、待业状态。
2.2 缺乏应聘技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挫折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所以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还有很多学生不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没有勇气同别人竞争,白白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有些毕业生在择业面试过程中经历第一次小小的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还有部分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盲目追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单位,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虚荣心理。还有些学生在择业时盲目攀比就业单位的待遇。不是比将来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而是在职业岗位方面比较高低,严重影响了自身就业。
2.3 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基层工作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专业特点影响,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将深入基层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部分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只想一毕业就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对生产第一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切实际,造成了就业中的心理误区。
3 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3.1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
处在从传统的“统包分配”制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制过渡的大学生,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竞争:择业是自主的,但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毕业生已没有了传统的“一锤定终生”的分配,在未来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择业,如此等等。
3.2 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等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为经济利益所驱使,这点对上海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它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举例来说,虽然目前看来中小型私营企业普遍不具规模,“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不利于发挥才干,但有眼光的人士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实施。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毕业生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功利。却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3.3 端正自我意识。增进职业适应
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相对于普高毕业生的优势,要正视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敢于竞争。不怕挫折,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3.4 淡化性别意识,掌握应聘技巧,积极面对择业竞争
在构成未来潜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女生的职业期望和成就动机弱于男生。特别对高职类毕业生而言,受专业教育影响,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自然会更大些。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非男生不要,大大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因此,作为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女性在职业之路上确实比男性更艰辛,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只有淡化性别意识,才可能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并最终获得成功。同时,要注意应聘技巧在求职面试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都应该积极通过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模拟招聘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要降低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而产生的依赖心理。教育学生学会给自己正确定位,规划人生,并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抱负。
3.5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甚为社会了解,自然会对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学校各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联系等多种渠道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通过召开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并积极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提前做好面试的准备。
4、结语
心理是人的灵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在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保证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意识
1、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国内经过连续几次的高校扩招,高校在校生的规模空前扩大,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在这样一个“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择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分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顺利就业。
2.1 毕业生的不良择业心态
在现今,大学生择业观念日趋实惠、功利,强化个人利益。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基本途径。但受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骛,却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务远的心态。有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吃不起苦,受不得累,对工作持有挑三拣四的心态。还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就业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或到单位工作几天后就辞职不干。基本处于失业、待业状态。
2.2 缺乏应聘技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挫折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所以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还有很多学生不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没有勇气同别人竞争,白白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有些毕业生在择业面试过程中经历第一次小小的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还有部分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盲目追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单位,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虚荣心理。还有些学生在择业时盲目攀比就业单位的待遇。不是比将来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而是在职业岗位方面比较高低,严重影响了自身就业。
2.3 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基层工作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专业特点影响,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将深入基层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部分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只想一毕业就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对生产第一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切实际,造成了就业中的心理误区。
3 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3.1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
处在从传统的“统包分配”制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制过渡的大学生,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竞争:择业是自主的,但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毕业生已没有了传统的“一锤定终生”的分配,在未来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择业,如此等等。
3.2 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等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为经济利益所驱使,这点对上海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它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举例来说,虽然目前看来中小型私营企业普遍不具规模,“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不利于发挥才干,但有眼光的人士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实施。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毕业生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功利。却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3.3 端正自我意识。增进职业适应
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相对于普高毕业生的优势,要正视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敢于竞争。不怕挫折,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3.4 淡化性别意识,掌握应聘技巧,积极面对择业竞争
在构成未来潜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女生的职业期望和成就动机弱于男生。特别对高职类毕业生而言,受专业教育影响,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自然会更大些。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非男生不要,大大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因此,作为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女性在职业之路上确实比男性更艰辛,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只有淡化性别意识,才可能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并最终获得成功。同时,要注意应聘技巧在求职面试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都应该积极通过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模拟招聘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要降低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而产生的依赖心理。教育学生学会给自己正确定位,规划人生,并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抱负。
3.5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甚为社会了解,自然会对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学校各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联系等多种渠道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通过召开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并积极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提前做好面试的准备。
4、结语
心理是人的灵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在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保证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