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源是个任性、倔强、调皮、好动的孩子。开学第一天,他妈妈悄悄告诉我:“我家源源特别好动,不懂事,您就多费心了!”
果然,在自由活动中,源源一会儿爬上攀登架,来个“倒挂金钟”,一会儿在小椅子上“金鸡独立”,一会儿又在地上学猴子“翻筋斗”。今天刚上完美术课,他便打算从椅子上“飞”下来。我连忙上前:“不行不行,你快下来!”可源源却认真地告诉我:“没关系,我是孙悟空,我会腾云驾雾。”话刚说话,他便一个纵身跳了下来,撞到了一旁的文文,文文生气地说:“你撞疼我了!”源源连忙凑上前,认真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文文是个善良的孩子,她揉了揉被撞的地方说:“好吧,没关系。”
我拍拍源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看来,孙悟空当不得,弄伤小朋友可不好!下次玩的时候小心点!”他害羞地点点头。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惹祸了。
“对不起,对不起!别哭了!”源源跺着脚喊着。
“呜……”佳佳抽泣着。
“我是不小心的,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都不说‘没关系’,还老哭呢!”
“哇……”佳佳哭声更大了。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我看见源源抢佳佳的飞机玩。”“源源想让飞机飞,却把佳佳的飞机摔坏了!”此时的源源却依旧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嘴里不住地辩解:“我说过‘对不起了’。”
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幕又一幕类似的情景。以往,孩子们发生了小摩擦,一声“对不起”和“没关系”便化解了一切。久而久之,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这样的想法:犯一点错误没关系,说一声“对不起”就没事了。其实,这种文明礼貌的背后隐藏着自私和不负责任。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断了翅膀的飞机,问孩子们:“源源把佳佳的小飞机摔坏了,他说了‘对不起’,可是小飞机的翅膀再也回不去了,佳佳非常难过。该怎样安慰佳佳呢?”
“源源把自己的奥特曼玩具送给佳佳吧!”乐乐说。一旁的佳佳一个劲地摇头,嘟着嘴巴说:“不好,不好,我不喜欢奥特曼!”
“弄坏别人的东西就得赔,让源源的爸爸妈妈再买一个新的飞机给佳佳呗!”又有一个机灵鬼这样提议。“我只想要我自己的小飞机。”佳佳还是摇摇头。
笑笑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请源源把飞机带回家,和爸爸妈妈想办法把它修好,再还给佳佳。”这次,佳佳抿着嘴点点头。
第二天,源源把修好的小飞机送还佳佳:“我和爸爸用玻璃胶修好了飞机的翅膀。你瞧,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吧,跟新的一样。”佳佳笑了,源源也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种种矛盾,而我们习惯性地要求他们互相道歉,说声“对不起”“没关系”就解决了。在孩子眼里,“对不起”几乎是万能的,有的幼儿甚至把“对不起”变成远离批评最好的“保护伞”。他们不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但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却依然存在。
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方法有直接关系。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管孩子是否真正觉得自己错了,大人就让他向别人道歉,这“对不起”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说完“对不起”,事情不是结束了,还得把精神安慰转化成行动上的安慰。如鼓励犯错的孩子为受到伤害的孩子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弄坏了别人的物品要进行一定的补偿等等。这样,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心,让孩子明白犯错之后,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我想,在源源成长的道路上,“小飞机”事件将成为记忆并引导他做一个勇于改正错误、承担责任的人。
编辑 王淑娟
果然,在自由活动中,源源一会儿爬上攀登架,来个“倒挂金钟”,一会儿在小椅子上“金鸡独立”,一会儿又在地上学猴子“翻筋斗”。今天刚上完美术课,他便打算从椅子上“飞”下来。我连忙上前:“不行不行,你快下来!”可源源却认真地告诉我:“没关系,我是孙悟空,我会腾云驾雾。”话刚说话,他便一个纵身跳了下来,撞到了一旁的文文,文文生气地说:“你撞疼我了!”源源连忙凑上前,认真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文文是个善良的孩子,她揉了揉被撞的地方说:“好吧,没关系。”
我拍拍源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看来,孙悟空当不得,弄伤小朋友可不好!下次玩的时候小心点!”他害羞地点点头。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惹祸了。
“对不起,对不起!别哭了!”源源跺着脚喊着。
“呜……”佳佳抽泣着。
“我是不小心的,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都不说‘没关系’,还老哭呢!”
“哇……”佳佳哭声更大了。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我看见源源抢佳佳的飞机玩。”“源源想让飞机飞,却把佳佳的飞机摔坏了!”此时的源源却依旧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嘴里不住地辩解:“我说过‘对不起了’。”
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幕又一幕类似的情景。以往,孩子们发生了小摩擦,一声“对不起”和“没关系”便化解了一切。久而久之,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这样的想法:犯一点错误没关系,说一声“对不起”就没事了。其实,这种文明礼貌的背后隐藏着自私和不负责任。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断了翅膀的飞机,问孩子们:“源源把佳佳的小飞机摔坏了,他说了‘对不起’,可是小飞机的翅膀再也回不去了,佳佳非常难过。该怎样安慰佳佳呢?”
“源源把自己的奥特曼玩具送给佳佳吧!”乐乐说。一旁的佳佳一个劲地摇头,嘟着嘴巴说:“不好,不好,我不喜欢奥特曼!”
“弄坏别人的东西就得赔,让源源的爸爸妈妈再买一个新的飞机给佳佳呗!”又有一个机灵鬼这样提议。“我只想要我自己的小飞机。”佳佳还是摇摇头。
笑笑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请源源把飞机带回家,和爸爸妈妈想办法把它修好,再还给佳佳。”这次,佳佳抿着嘴点点头。
第二天,源源把修好的小飞机送还佳佳:“我和爸爸用玻璃胶修好了飞机的翅膀。你瞧,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吧,跟新的一样。”佳佳笑了,源源也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种种矛盾,而我们习惯性地要求他们互相道歉,说声“对不起”“没关系”就解决了。在孩子眼里,“对不起”几乎是万能的,有的幼儿甚至把“对不起”变成远离批评最好的“保护伞”。他们不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但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却依然存在。
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方法有直接关系。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管孩子是否真正觉得自己错了,大人就让他向别人道歉,这“对不起”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说完“对不起”,事情不是结束了,还得把精神安慰转化成行动上的安慰。如鼓励犯错的孩子为受到伤害的孩子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弄坏了别人的物品要进行一定的补偿等等。这样,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心,让孩子明白犯错之后,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我想,在源源成长的道路上,“小飞机”事件将成为记忆并引导他做一个勇于改正错误、承担责任的人。
编辑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