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应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学者风度、长者胸怀、智者眼光。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老师的知音;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的校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师生的欢迎和爱戴。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校长期间,不但了解每一个学生,他还曾试办6岁儿童的预备班,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10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他能指名道姓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在他去世后,人们从他的笔记本上发现,他曾先后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认真的观察记录。这样的校长,怎不让人敬佩!这样的学校,怎能让人忘怀!那么,在今天,我们的校长是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呢?他们的亲和力到底有多少大?
校长亲和力调查
俄国著名教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是成功的学校和教育的保证……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学校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呢?为此,本刊针对“校长亲和力”做了调查。
1 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专家指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追求目标。作为学生,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和校长的关爱。作为管理者,不能只喜欢优生,也要爱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怀教育的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让关爱播散在每个学生的心田。爱是每一个学生所需求的,也是教育所需要的,爱无距离。那么,在今天,校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55%的校长只能偶尔和学生一起吃饭,见到学生也只能偶尔叫出学生的名字。采访时我们发现,校长能叫出学生名字一般只有两种情况,学校最调皮的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45%的校长能经常对学生面带微笑,35%的校长能经常鼓励学生,但是这种鼓励的话一般都是在全校大会或者一些重要会议上,校长很少单独或者在某一个班级去鼓励学生。在调查中,有40%的校长偶尔与学生交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太少。有学生认为,虽然校长平时工作忙,但是偶尔的交流对自己的鼓励很大。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理解学生,还要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做到体贴学生,能够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所需要的,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板着脸显示自己的威严。理解尊重学生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对象来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每个个体来对待,承认他们的差异,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学校教师才不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看,而考虑到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生命,只有把握住学生的感情,这才是把握了学生的关键。
2 学生眼中的校长亲和力
校长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亲和力越强的校长越受学生欢迎,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校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么在学生眼中,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具有亲和力的校长呢?
根据调查发现,在学生眼中,“愿意和学生交流”、“理解尊重学生”是判断校长亲和力的主要因素,80%以上的学生认为,校长和学生交流多,并且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样的校长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是具有亲和力的校长。55%的学生认为,不摆官架子,没有“官威”的校长让学生很容易接近,学生也愿意和校长交流。而“要求严格”和“号召力强”的校长在学生眼中并不是亲和力强的校长。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都愿意接近和蔼可亲,与学生能打成一片的校长,这样的校长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校管理者。
有人说校长的亲和力,就是校长不以自己的职务和资历而凌驾于别人之上,不是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让人怕你躲你防着你;与人相处时平易近人,温和如春;与人交谈时平心静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与人为善,与广大师生交朋友。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校长是灵魂。一所学校能否表现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长是关键,然而,这种决定性作用能否实现又不仅仅取决于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还取决于校长的非权力因素,尤其是亲和力。
3 校长如何接近学生
“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针。作为学校管理者,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做好以学生为本就首先得理解、了解学生,作为校长,平时在学校中是如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呢?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校长主动接近学生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鼓励和奖励来实现的,而这种措施往往带有很大的“官方性”,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只有30%的校长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能打成一片。虽然“忙”是校长最好的借口,但是,很多校长却忘记了教育的职责。
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所以,校长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对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靠亲和力而不是权力来管理。在平时工作中要宽厚待人,对学生不恶语伤人,不讽刺挖苦,真正做好“以学生为本”。
提升校长亲和力,路还很长
校长因为其在学校的影响力,有时,对学生的指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校长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学校工作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近年来国内学校作出了一些探索,比如校长午餐、下午茶等,这些行为值得肯定,但是这些事件屡屡成为新闻,也说明与学生充分交流的校长还是少数。同时,一些校长试图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一些“手段”,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象一:灰尘下的校长信箱
自从社会上出现“市长信箱”、“厂长信箱”、“院长信箱”……之后,学校里也设置了“校长信箱”。当你走进中小学、幼儿园时,在校园的显著地方,均可看到专门制作的“校长信箱”。据了解,由于有些学校领导对设置“校长信箱”目的要求不很明确,没有做好应有的工作,这些“校长信箱”,除少数能发生效用外,大多数成了摆设,名不符实,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如有的“校长信箱”一个学期也未收到过一封来信;有的“校长信箱”上面已积满了一层灰尘,长期没有人过问“校长信 箱”;有的“校长信箱”由于悬挂的时间较长,红纸贴上去的“校长信箱”字样已破碎,或者油漆已经剥落。
现象二:作秀下的拥抱和握手
2010年,根叔红极一时,因为他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发言用了大量网络词汇,讲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实话,深受学生欢迎。在“根叔效应”的影响下,现在一些学校长也开始走这条路子,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有的请吃饭,有的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目的只有一个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中,拥抱和握手是校长采取最多的方式。虽然一些中小学校长煞费苦心地利用拥抱和握手来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但是,更多的校长被认为是在作秀。有的校长整天忙碌不见身影,突然要采取拥抱和握手的方式来迎接学生,这不仅吓着了学生,也惊呆了老师。学生与老师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校长又不见了身影。这种走过场、作秀式的拥抱和握手根本解决不了校长亲和力的问题,也没有把握教育的本质。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这项调查引起了人们对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爱学生的思考。我们不禁也想发问,仅仅有12%的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那么有多少的学生能体会到校长的关爱呢?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校长或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别人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校长和教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但在现实教育中,我们不难发展,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很远,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校长还需要继续探索努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亲和力应该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科学实施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通过校长亲和力的发展,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在和谐中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终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校长亲和力调查
俄国著名教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是成功的学校和教育的保证……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学校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呢?为此,本刊针对“校长亲和力”做了调查。
1 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专家指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追求目标。作为学生,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和校长的关爱。作为管理者,不能只喜欢优生,也要爱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怀教育的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让关爱播散在每个学生的心田。爱是每一个学生所需求的,也是教育所需要的,爱无距离。那么,在今天,校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55%的校长只能偶尔和学生一起吃饭,见到学生也只能偶尔叫出学生的名字。采访时我们发现,校长能叫出学生名字一般只有两种情况,学校最调皮的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45%的校长能经常对学生面带微笑,35%的校长能经常鼓励学生,但是这种鼓励的话一般都是在全校大会或者一些重要会议上,校长很少单独或者在某一个班级去鼓励学生。在调查中,有40%的校长偶尔与学生交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太少。有学生认为,虽然校长平时工作忙,但是偶尔的交流对自己的鼓励很大。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理解学生,还要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做到体贴学生,能够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所需要的,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板着脸显示自己的威严。理解尊重学生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对象来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每个个体来对待,承认他们的差异,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学校教师才不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看,而考虑到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生命,只有把握住学生的感情,这才是把握了学生的关键。
2 学生眼中的校长亲和力
校长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亲和力越强的校长越受学生欢迎,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校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么在学生眼中,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具有亲和力的校长呢?
根据调查发现,在学生眼中,“愿意和学生交流”、“理解尊重学生”是判断校长亲和力的主要因素,80%以上的学生认为,校长和学生交流多,并且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样的校长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是具有亲和力的校长。55%的学生认为,不摆官架子,没有“官威”的校长让学生很容易接近,学生也愿意和校长交流。而“要求严格”和“号召力强”的校长在学生眼中并不是亲和力强的校长。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都愿意接近和蔼可亲,与学生能打成一片的校长,这样的校长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校管理者。
有人说校长的亲和力,就是校长不以自己的职务和资历而凌驾于别人之上,不是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让人怕你躲你防着你;与人相处时平易近人,温和如春;与人交谈时平心静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与人为善,与广大师生交朋友。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校长是灵魂。一所学校能否表现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长是关键,然而,这种决定性作用能否实现又不仅仅取决于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还取决于校长的非权力因素,尤其是亲和力。
3 校长如何接近学生
“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针。作为学校管理者,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做好以学生为本就首先得理解、了解学生,作为校长,平时在学校中是如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呢?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校长主动接近学生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鼓励和奖励来实现的,而这种措施往往带有很大的“官方性”,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只有30%的校长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能打成一片。虽然“忙”是校长最好的借口,但是,很多校长却忘记了教育的职责。
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所以,校长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对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靠亲和力而不是权力来管理。在平时工作中要宽厚待人,对学生不恶语伤人,不讽刺挖苦,真正做好“以学生为本”。
提升校长亲和力,路还很长
校长因为其在学校的影响力,有时,对学生的指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校长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学校工作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近年来国内学校作出了一些探索,比如校长午餐、下午茶等,这些行为值得肯定,但是这些事件屡屡成为新闻,也说明与学生充分交流的校长还是少数。同时,一些校长试图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一些“手段”,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象一:灰尘下的校长信箱
自从社会上出现“市长信箱”、“厂长信箱”、“院长信箱”……之后,学校里也设置了“校长信箱”。当你走进中小学、幼儿园时,在校园的显著地方,均可看到专门制作的“校长信箱”。据了解,由于有些学校领导对设置“校长信箱”目的要求不很明确,没有做好应有的工作,这些“校长信箱”,除少数能发生效用外,大多数成了摆设,名不符实,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如有的“校长信箱”一个学期也未收到过一封来信;有的“校长信箱”上面已积满了一层灰尘,长期没有人过问“校长信 箱”;有的“校长信箱”由于悬挂的时间较长,红纸贴上去的“校长信箱”字样已破碎,或者油漆已经剥落。
现象二:作秀下的拥抱和握手
2010年,根叔红极一时,因为他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发言用了大量网络词汇,讲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实话,深受学生欢迎。在“根叔效应”的影响下,现在一些学校长也开始走这条路子,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有的请吃饭,有的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目的只有一个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中,拥抱和握手是校长采取最多的方式。虽然一些中小学校长煞费苦心地利用拥抱和握手来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但是,更多的校长被认为是在作秀。有的校长整天忙碌不见身影,突然要采取拥抱和握手的方式来迎接学生,这不仅吓着了学生,也惊呆了老师。学生与老师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校长又不见了身影。这种走过场、作秀式的拥抱和握手根本解决不了校长亲和力的问题,也没有把握教育的本质。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这项调查引起了人们对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爱学生的思考。我们不禁也想发问,仅仅有12%的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那么有多少的学生能体会到校长的关爱呢?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校长或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别人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校长和教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但在现实教育中,我们不难发展,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很远,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校长还需要继续探索努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亲和力应该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科学实施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通过校长亲和力的发展,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在和谐中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终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