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 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前需要走出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实现观念上的根本改变。
  一、走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艺术课的误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
  “学校现在要进行素质教育了,就要开设音乐课、美术课”,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方法的改革……。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教师整天对学生只念“两卷经”——语文、数学,搞所谓的实惠主义。认为,升学考试只考语文、数学,那我们就专攻语文、数学,语文、数学对学生才是有用的东西,而其他课程,可有可无。殊不知这些音乐课、美术课也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学生更需要食用,不然的话,学生会得偏食症、厌食症、营养不良症等。难怪我们的学生升入中专、大学连7个音符都不认识,这就不是为奇了。不妨试想一下既可口又有营养,常吃也会吃腻的,同样会得厌食症、营养不良症的。五谷杂粮对人是需要的,那音乐课、美术课等难道对学生就不需要吗?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走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减少考试或不考试的误区,树立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并不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有所改变,更不是否定考试,而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素质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教育的本义和宗旨。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也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教会上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可我们的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却把考试当作教学目的,而不是手段。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最终都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使教学活动变成一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校长苦抓的局面,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即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是付出辛苦的劳动,可付出与收获是不对等的。学生得到了什么呢?他们得到的仅仅是几组“数字”而已,而这些不起眼的“数字”竟是以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得到的。这些“数字”是否能成为未来的人才?数字和人才显然是有距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面对素质教育,他们无法接受,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当然,将来学生无论是上高中、还是上大学最终都要通过考试,这是客观事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素质教育,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改革高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使考试更有效、合理、科学,使考试真正成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不要把目光只盯在考试上,而应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防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三、走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文化知识、不要质量的误区,树立新时期的人生质量观
  我们的绝大部分教师工作的认真程度是无可挑剔的,他们一进校门就开始忙碌了,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天天如此,无怨无悔,说心里话,他们整天没有一点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是值得可亲可敬的。当谈及素质教育,他们却无法面对,他们认为,他们这样的干法,学生的质量还无法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教师开放教,学生开放学,跟学生不那么紧了,督促检查松了,考试次数少了,课余补课没了,学生成绩能提高吗?教学质量能提高吗?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更高的质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
  四、走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师放松对学生的管束,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会“放羊”、“业荒于嬉”的误区,树立更赋“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能使孩子有出息,家长、教师都上足了马力,形成了合力。学生书包最重、作业最多、起床最早、睡眠最少、补课最频……这一度被中小学生视作“成长的烦恼”。大多数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头等要事,现在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成绩他们就采用“时间+汗水”模式,却一点不顾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正处在童年、少年时期,游戏、娱乐是他们天性,可他们哪里有时问、有权利干自己的事呢?小小年纪就已经背上了过沉重的负担,好多学生不堪忍受、厌学、逃学、出走、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样做的后果只能累垮教师、压垮学生,真所谓“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减负”,绝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而应该是从课堂转向教室外,把学习变成一种休闲活动,使学生在愉快、娱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面对新的千年,传统的师生关系应该发生改变,“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不仅要会“教”、更要会“导”,从权威者变成导游,引导学生吸收崭新的知识,直面纷繁的现实,而非简单地告诉他们什么对什么错,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不能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简单生硬的灌输毫无效果,以商量的口吻,交流式的谈话学生才易于接受。辽宁的魏书生的教学以六不(不管理、不讲课、不留作业、不批作业、不考试、不辅导)折服了全国无数中小学教师,被人称“怪”,究其因,魏书生的教法就“怪”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就是不仅引导学生自觉学,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学,当学生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他们对待学习就会进入乐学、爱学、会学、学会的境地。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再不能用旧教材、老教法,套用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智力开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做人,是教师亘古不变的职责。教师在现实工作中力求把自己的讲台“让出”一点,讲答案“保留”一点,讲知识要“吝啬”一点,给学生一点空间、一双“慧眼”,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本项研究着重在于观察七厘散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并与临床常用药物地奥司明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临床痔病保守治疗的新的有效途径。   方法:以临床病例为课题观察目标,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又适逢2009上海美术大展即将举办,上海市美协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海选送展与2009上海美术大展结合起来,将2009上海美术大展提前至6月份,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文章以大量的客观事实作依据,结合笔者所进行的科研,说明植物的雄性不育性状虽有由少数基因控制的,但多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故一概用希尔斯的三型学说加以解释存在
当前,大资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场潮流裹挟着金融创新浪潮汹涌而来,在这场为获取竞争优势而展开的激烈角逐中,金融机构为建立起强大的综合化经营能力,几乎都将发展大投行业务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京郊广大贫下中农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为认真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农业
两年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间作田的每亩产量,比单种玉米或单种马铃薯的产量增加20%以上.玉米是喜光、喜温的高杆作物,而马铃薯是喜凉爽、耐荫的矮杆作物.在玉米宽行内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应把创新能力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培养目标。  何谓创新能力?它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