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妈的“奇葩”二三事

来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奇葩千千万,我家就有一个半!没错,说到奇葩,我觉得我和我妈这个强强组合也是没谁能比了。来看看我俩演绎的经典生活案例吧!
  妈妈的“喜鹊嘴”和我的“小毒舌”
  春节,我们一家照例提着礼品到亲戚家拜年。到了小姑姑家,妈妈一进门就像想好了台词似的,对小姑姑的女儿甜甜一番夸赞:
  “啊,你看甜甜又长高了,快赶上你聪聪姐姐了!”其实,甜甜的身高离我还差半个头呢!
  “呀!你看甜甜皮肤多好,这小辫子梳得真洋气!”其实,甜甜的头上只是多扎了两个花结子而已,在我看来土气得要命!
  接下来,就是甜甜听话甜甜乖,甜甜学习成绩好……一席话说下来,听得小姑姑一家乐呵呵的,却全然不顾我的感受。我跟甜甜年龄相仿,除了长得“磕碜”点儿,哪点比她差啦!我知道,这是我妈的“老毛病”又犯了,按我爸的说法就是:典型讨好型人格的表现。她还常常在家里给我“洗脑”:“这人哪,出门在外,不要得罪人家,要谦虚谨慎,多说好话,这样别人就容易接纳你……”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理论?我偏要反其道行之。站在一旁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于是开始“自吹自擂”:
  “妈,我也不矮啊,买衣服现在你都给我买160码了,不是?”其实是我妈总想我一套衣服穿个两三年,这样省钱。
  “妈,你老这么夸人,每次都让我当绿叶衬托人家小红花,太伤我自尊了吧?”
  唉,你们看看,我妈天生就奉行这套她美其名曰“为人谦卑”的理论,要我说就是损己利人,有必要这样吗?“虽然你是我妈,恕我不敢与你苟同!”我内心就是这么想的,因此这反调我会一直唱下去。
  妈妈的“伪和善”和我的“小真实”
  在我的许多好友和同学眼里,我的妈妈知书达理,是“上能辅导学习,下能洗衣做饭”的全能选手,而且待人特别热情、友善。每次我的同学来家里玩,她都是以一副慈祥大爱的好妈妈形象示人。
  “哎呀,我就喜欢你们常来玩,你们想吃什么就跟阿姨说,阿姨马上去做。”当着同学的面,妈妈和气热情地招呼着我的朋友。
  “这就走啦?再玩一会儿吧!”
  “也行,以后常来玩啊!”
  …………
  可等人家前脚刚一走,她马上就开始埋怨:“聪聪,以后少叫你同学来家里玩,看这些毛孩子把家里弄得多脏,我得做半天清洁。还有哇,这样挺耽误学习的,你说是不是?”
  “那你别欢迎人家啊,你表现得那么热情,人家当然总想着来玩儿。”我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问题。
  “不是,我只是那样说说呀,当着人家的面,总不能不欢迎人家吧,這多不礼貌!”妈妈反倒觉得委屈。
  “那你可以直说嘛,我的同学都很讲道理的。你就说,你们来了要注意卫生,玩之前一定先把作业完成了。你可以提要求呀!”
  “那多不好,会让你的同学对妈妈有想法的。”妈妈还是转不过弯来。
  “我的同学都很坦诚的,您也要坦诚一些,对我们有要求可以提,但不要拒绝我的同学来家里玩。如果真是这样,我才有想法呢!”我很认真地向妈妈表达我的感受。
  “可是……”妈妈陷入了沉思。
  唉,我妈她们这一代长辈,就是好面子,宁愿“伪和善”,也要拒绝我这样的“小真实”。也许我的“真实”会得罪朋友,但如果是真朋友,一定会接受我的真实,而不会喜欢这样的虚伪。
  后记:
  我和我妈这样的奇葩故事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虽然表面上我对我妈有满腹的意见,但我还是爱她,爱她对人谦逊友好,爱她的质朴与善良。我要和我亲爱的老妈继续做这人世间的奇葩“姊妹花”!
  (指导老师:向 谊)
  老师点评:
  奇葩“姊妹花”的故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引人深思,和父母的相处与交往也是两代人价值观的碰撞。小作者用乐观的心态、活泼的笔触、具体的事例为读者展现了母女二人在生活中的“小火花”,我们期待未完的故事。
  妈妈的话:
  我家月琛是典型的文科生气质,喜静偏宅,空闲时常常窝在房间里看书。阅读至兴起之时,往往不顾光线,不顾地点。孩子爸爸在沙发上看电视,她也能读;外婆在客厅里唠叨,她也能读;我在一旁催促学习,她说先让她读完一篇再说。四、五年级的寒暑假,我上班没时间管她,她不顾晨昏看老师推荐的书籍,眼睛就在那个时候近视了。
  按说这么爱阅读应该很会作文,可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在我看来往往牛头不对马嘴,既不新奇也不深刻。作为一个业余写作爱好者,我常常用大人的思维对她的作文“指手画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我们娘俩的生活日常,她也曾开玩笑似的叫我“奇葩妈妈”。月琛即将升入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开始有属于自己看待世界、思考生活的角度,我不想干预她太多。当然,作为她眼中的“奇葩”妈妈,我会继续给“挑食”的她塞满无限的“精神食粮”——书籍。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喜欢阅读,爱上写作!
  老师的话:
  写作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需要意志的支持。孩子们的意志比较脆弱,写作意志尤其如此。月琛妈妈帮助孩子建立读者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作品有读者等待阅读,是帮助孩子克服写作困难的方法之一。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作品而能被读者所喜欢,他们在参与中不断获得肯定,更要为喜欢自己的读者写下更有意思的童年故事。这就是读者意识和公开发表带来的动力支持。
  对于黄月琛同学来说,童年的语文生活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课间,教室里和走廊上或坐或蹲或站,手捧一本书,便是最美好的瞬间。假期里,她走进图书馆,享受清凉,感受书香;踏上旅程,也不忘带上心爱的书。日复一日的积累,对于写作的帮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许多东西读下来,就会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童年的时光过得很快,文字珍藏着逝去的日子,它帮我们留住了记忆。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阅读中丰富积累,在写作中收获读者!明天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期待着你们真诚、美好的文字。(向 谊)
其他文献
考试即将开始,只见监考老师抱着个大文件夹,推开门,大步流星走上讲台,顺手关门,连头都不回,一看就是位“监考好手”。教室里依然十分聒噪,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乒乒乓乓的文具盒碰撞声,哐哐当当的收拾书包声……大家全然不顾老师的存在。只见那位老师抬头扫视了一眼全班,真奇怪,老师的目光如一纸封条封住了同学们的嘴巴,扫过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此时,老师的手依然麻利地拆着文件夹,眼睛却丝毫不看一下,全然注视着我们,
期刊
话说我们每次去鸡窝拿蛋的时候,总有一只公鸡和我们过不去,老找碴儿,和我们对着干,于是我和弟弟制订了一个周密的作战方案。  第一战  弟弟和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墙走到鸡窝前,生怕被公鸡发现。我探了一下脑袋,看见公鸡正在休息,于是就快步向前走,越来越靠近鸡笼了,一种喜悦涌上心头。这公鸡也不过如此嘛!可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公鸡抬头发现了我,拍着翅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我扑来。见它冲过来,我和弟弟吓得叫
期刊
可恶的新冠肺炎害得我们不能回到学校去上课,老师们帮我们安排了在家里用的课程表,还要给我们在网上上课。我听了这个消息,心里想:“明明都那么危险了,还要上网课,不让我们好好休息,这样,抵抗力就差了,这不就等于往火炕里跳吗?”可是,不情愿归不情愿,网课还是照样来了。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12班的李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简直太好玩了,为什么呢?因为卡——因为网络太卡了,有的同学在聊天框写了幾十个“卡”字;有
期刊
我是一个情商稍微有些低的女孩子。虽然跟某些同学是亲密无间的死党、闺密,但是与大多数同学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莫名其妙地鬧矛盾,使双方的友谊严重褪色,甚至一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因此,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竞选班干部,每次我都踊跃参加竞选,可遗憾的是,每次都会落选。每次看到黑板上那无情、刺眼的数字,我就责怪自己情商太低,每当听到同学们那半带嘲讽的话语,我甚至觉得自己都已经放弃对班干部这些职务
期刊
随着一阵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天空早已褪去了它那湛蓝的颜色,染上了一片灰色。只见一个人影穿梭在人群中——等等,那是……居然是游走江湖12年,黑白通吃,讓人闻风丧胆的老赖——杨顺山!这不,凡是我们班的人,见到他都退避三舍,赶忙捂住自己的小口袋,生怕自己的钱被那泼猴洗劫一空。  要说杨顺山这个人呀,身高虽不算高,但凡与他“拼嘴巴劲”的人都到不了他那个高度。他那厚厚的嘴皮子如同抹了猪油似的
期刊
外婆说我有北方基因,牙牙学语时就喜欢吃面条。那会儿我脾气不太好,哭闹起来,谁也招架不住。可每每看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就会立即停止哭闹,两眼放光,嘴里不停嘟囔着刚学会的词语“面面,面面……”,然后开始“吧唧吧唧”大吃起来。因此我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美食界的清流——面条小达人!  上学后,每到中午,我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外婆就会把用一上午时间准备的饭菜送来,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她送来的香味四溢的手擀
期刊
每一个小孩都会有一个超级英雄,我也不例外。她是我的外婆。在我眼里,她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称职”的六十多岁的老人。她没有老人应该有的沉稳,总是在不停地聊天、走动,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我想她可能是过于活泼了些。  我的外婆有个惊人的本事,就是跟谁都能“自来熟”。碰见谁,不管认识或者不认识,她总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跟人家谈天说地,一会儿就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有一次,我陪外婆去楼下买菜,碰上她好久不见的“
期刊
5岁那年,爸妈吵架时,我哇哇大哭:“你们别吵!你们再吵,我就不要你们了!”一开始,爸妈都不理我。我也不知怎么的,一直哭,一直重复说。爸爸气呼呼地吼道:“别哭了,烦!”可能他们真听烦了,之后就和好了。  6岁时,爸妈吵架,我高喊:“爸爸,我帮你一起打妈妈。”我跟着爸爸朝前进攻。几招下来,我就四脚朝天,头破血流。我被送进了医院,爸妈围着我团团转。于是他们又和好了。  7岁时,爸妈吵架,有了前车之鉴,我
期刊
我姓陈,名楚涵。在我出生后,爸爸找算命先生给我算过八字,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少水,这下可难倒了家里人。老爸翻遍了字典,终于有两个字“昂首挺胸”地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楚”字有双“木”,“涵”有三点水。老爸大喜,大手一挥,“楚涵”一名由此诞生。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国家叫楚国,因而在做自我介绍时,我常说:我的“楚”,就是“楚国”的“楚”,“涵”是“涵养”的“涵”。一次,在学《晏子使楚》
期刊
我的家乡位于江海之滨——江苏海门。这里的人们热爱生活,民间的风俗也是丰富多彩,尽显江风海韵。  你听说过“二月二,龙抬头”吗?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每年春节前夕,妈妈都会带我去剃头,然后,再次剃头就要等到农历二月二。你可以想象,疯长一个月的头发有多茂盛!这期间,我太想剃头了,可是拗不过外婆,因为外婆总说:“正月不剃头,二月二,龙抬头。”我只好作罢,乖乖等到二月二了。  “二月二,剃龙头。”这天,大人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