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结果与介入治疗风险相关性。方法:抽选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设置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CT肝储备扫查,依据介入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分组,中、重度损伤(2~3级)38例,轻度损伤(1级)49例。经确认分组结果后比较两组术前肝储备功能CT检查参数及预后差异。结果:经收集两组介入治疗前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依据后可知,中、重度损伤组HAP[(65.58±10.25)ml/min<(82.54±13.65)ml/min,t=6.3861]、PVP[(10.58±4.22)ml/min<(45.05±10.26)ml/min,t=19.4534]、TLP[(52.04±15.08)ml/min<(68.54±12.95)ml/min,t=5.4848]、HBF[(202.35±42.54)ml/min<(252.54±65.08)ml/min,t=4.1178],均相对较低,P<0.05;经随访两年可知,中、重度损伤组肝硬化Ⅲ~Ⅳ级占比(52.63%>30.61%,=3.3155),死亡率(13.16%>2.04%,=4.1195),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可依旧其术前肝储备功能CT扫查实施参数对其预后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进展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提升预后治疗措施针对性,以积极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关键词】功能CT;肝癌;肝储备功能;介入治疗;风险评估,应用价值
肝癌作为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临床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且由于疾病发病早期缺乏显著特异性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进展,临床治疗措施适用性受限。介入治疗作为目前肝癌治疗首选方案,可在经介入局部靶向化疗及血管栓塞后,积极抑制患者肝癌进展,缓解不良影响,但在介入治疗中受患者残余肝储备功能影响,极易在术后加剧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进展,加剧肝硬化损伤,影响治疗预后,应在治疗前加强患者肝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提升预后治疗实施针对性[1]。因此,为分析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结果与介入治疗风险相关性,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设置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CT肝储备扫查,依据介入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分组,中、重度损伤(2~3级)38例,轻度损伤(1级)49例。
中、重度损伤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42~74岁,平均(58.29±4.08)岁;轻度损伤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58.54±4.12)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病理穿刺结果均提示为原发性肝癌,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患者均在确认治疗方案后,确认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CT扫查、肝癌介入治疗禁忌症者;确诊肝癌Ⅳb期者;预估生存期≤3月者。
1.2方法
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CT肝储备扫查,术后经分组后,收集两组功能CT肝储备扫查结果及参数,并追踪随访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肝储备功能CT检查参数及预后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性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对比
由表1可知,经收集两组介入治疗前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依据后可知,中、重度损伤组HAP[(65.58±10.25)ml/min<(82.54±13.65)ml/min,t=6.3861]、PVP[(10.58±4.22)ml/min<(45.05±10.26)ml/min,t=19.4534]、TLP[(52.04±15.08)ml/min<(68.54±12.95)ml/min,t=5.4848]、HBF[(202.35±42.54)ml/min<(252.54±65.08)ml/min,t=4.1178],均相对较低,P<0.05。
2.2术后2年内肝硬化Ⅲ~Ⅳ级占比、死亡率对比
经随访两年可知,中、重度损伤组肝硬化Ⅲ~Ⅳ级占比(52.63%>30.61%,=3.3155),死亡率(13.16%>2.04%,=4.1195),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肝癌治疗中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较常规化疗方案预后较好,但受肝癌进展期间原有肝功能损伤影响,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或可出现肝功能损伤进展情况,由此引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2]。
研究结果表明:经收集两组介入治疗前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依据后可知,中、重度损伤组HAP、PVP、TLP、HBF均低于轻度损伤者,P<0.05;经随访两年可知,中、重度损伤组肝硬化Ⅲ~Ⅳ级占比,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分析原因:功能CT是肝癌患者肝功能储备主要评估方式,可在分析患者肝实质病变范围及门静脉高压进展情况后,明确患者肝功能储备情况,故在介入治疗前进行功能CT肝功能储备扫查,可在针对性分析患者肝组织形态特性及血流灌注情况后,准确评估其介入治疗风险性,以便在对预后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后,提升患者治疗预后安全[3-4]。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可依旧其术前肝储备功能CT扫查实施参数对其预后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进展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提升预后治疗措施针对性,以积极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参考文献:
[1]王梅,尉从新,杨贵华, 等.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9):2197-2198.
[2]杨海南,何广明,吴辉, 等.功能CT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與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66-69.
[3]杨锐,闵朋.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30-132.
[4]朱晓强,江凯,潘静.螺旋CT测定肝脏体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5):711-714.
1.聊城市人民医院CT室,252000
2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东昌府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252000
【关键词】功能CT;肝癌;肝储备功能;介入治疗;风险评估,应用价值
肝癌作为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临床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且由于疾病发病早期缺乏显著特异性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进展,临床治疗措施适用性受限。介入治疗作为目前肝癌治疗首选方案,可在经介入局部靶向化疗及血管栓塞后,积极抑制患者肝癌进展,缓解不良影响,但在介入治疗中受患者残余肝储备功能影响,极易在术后加剧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进展,加剧肝硬化损伤,影响治疗预后,应在治疗前加强患者肝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提升预后治疗实施针对性[1]。因此,为分析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结果与介入治疗风险相关性,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设置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CT肝储备扫查,依据介入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分组,中、重度损伤(2~3级)38例,轻度损伤(1级)49例。
中、重度损伤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42~74岁,平均(58.29±4.08)岁;轻度损伤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58.54±4.12)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病理穿刺结果均提示为原发性肝癌,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患者均在确认治疗方案后,确认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CT扫查、肝癌介入治疗禁忌症者;确诊肝癌Ⅳb期者;预估生存期≤3月者。
1.2方法
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CT肝储备扫查,术后经分组后,收集两组功能CT肝储备扫查结果及参数,并追踪随访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肝储备功能CT检查参数及预后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性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对比
由表1可知,经收集两组介入治疗前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依据后可知,中、重度损伤组HAP[(65.58±10.25)ml/min<(82.54±13.65)ml/min,t=6.3861]、PVP[(10.58±4.22)ml/min<(45.05±10.26)ml/min,t=19.4534]、TLP[(52.04±15.08)ml/min<(68.54±12.95)ml/min,t=5.4848]、HBF[(202.35±42.54)ml/min<(252.54±65.08)ml/min,t=4.1178],均相对较低,P<0.05。
2.2术后2年内肝硬化Ⅲ~Ⅳ级占比、死亡率对比
经随访两年可知,中、重度损伤组肝硬化Ⅲ~Ⅳ级占比(52.63%>30.61%,=3.3155),死亡率(13.16%>2.04%,=4.1195),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肝癌治疗中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较常规化疗方案预后较好,但受肝癌进展期间原有肝功能损伤影响,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或可出现肝功能损伤进展情况,由此引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2]。
研究结果表明:经收集两组介入治疗前功能CT扫描成像参数依据后可知,中、重度损伤组HAP、PVP、TLP、HBF均低于轻度损伤者,P<0.05;经随访两年可知,中、重度损伤组肝硬化Ⅲ~Ⅳ级占比,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分析原因:功能CT是肝癌患者肝功能储备主要评估方式,可在分析患者肝实质病变范围及门静脉高压进展情况后,明确患者肝功能储备情况,故在介入治疗前进行功能CT肝功能储备扫查,可在针对性分析患者肝组织形态特性及血流灌注情况后,准确评估其介入治疗风险性,以便在对预后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后,提升患者治疗预后安全[3-4]。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可依旧其术前肝储备功能CT扫查实施参数对其预后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进展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提升预后治疗措施针对性,以积极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参考文献:
[1]王梅,尉从新,杨贵华, 等.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9):2197-2198.
[2]杨海南,何广明,吴辉, 等.功能CT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與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66-69.
[3]杨锐,闵朋.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30-132.
[4]朱晓强,江凯,潘静.螺旋CT测定肝脏体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5):711-714.
1.聊城市人民医院CT室,252000
2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东昌府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