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院校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潮,他们处于经济变革的时期,受诸多的社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茫,行为上无所适从等。因此,加强对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错位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错位 思想内在矛盾 教育理念
一、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独立院校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裕,课外技能素质水平较高,接触面相对较广,创新性强。独立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打破传统思维,积极应对压力市场,他们践行时代精神,走在时代前沿,勇于实践。
1.父母代办思想制约学生主动行为
独立院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般,甚至有家长就希望能混个文凭出来,其他的事情,父母都会代办。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上放松,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缺乏斗志,行动上消极懈怠。一部分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感到现实的无奈和无力,开始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或者根本听不进去等现象。
2.逆境中逃避的思想,致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独立院校的学生成绩一般处于中游水平,经文理分科,专业特长,一部分呈向上的趋势,另一部分进入大学,可能一落千丈,容易产生极端。而一直处于顺境的他们,往往选择逃避,开始沉迷于爱情,你侬我侬,色情网页,想入非非,或是虚幻的网络世界,凶杀、赌博性质的游戏,甚至出现模仿“侠客”,来处理现实中遇到的矛盾。
3.缺乏准确自我定位,表现为行动上的投机和行为上的失控
独立院校学生正义感十足,但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里承受能力却相对较差,又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容易眼高手低,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往往希望投机取巧,用非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去获得利益,容易产生嫉妒,怨恨,导致敏感、抑郁、隐藏的自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错位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的落后与体制上的弊端
独立院校的办学特点,虽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可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界限明确,体制呆板、一味的应试教育,大学仿佛就是复制机器的工厂,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的视角和创造性,这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改变的。如健全教育理念,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发挥大学的社会工具性。
体制上的弊端则更为突出,如课内知识内容滞后,知识点与工作内容脱钩。“我国现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限制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另外,高校的盲目扩招,文凭含金量低,就业拥堵现象严重,就业矛盾日趋激化等。
2.大学生人格教育缺乏,心理素质水平低
大学教育只重视专业学习,以分取胜,而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听之任之。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领导层面的足够重视,学生宣泄途径、尋求心理帮助少之又少。当然随着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中,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纳入公共必修课。适当的进行了普及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化,缺乏感染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够贴近社会,感染力不够,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不紧密。全员参与的“大德育”格局尚未形成。而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模式重,教师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与学生个体差异急切需要因人施教形成两头重,让管理手段和效果大大折扣。
4.社会的消极因素影响学校的正规化教育
社会优质就业岗位少,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岗位竞争又缺少公平公正,这让学生丧失信心,学习缺乏动力。独立院校的学生家里多为办厂,潜移默化地照搬到学校中来。同时,互联网的普及,监管整治力度有限,导致消极腐败内容长期流传在网络中。有些社会媒体对情欲性爱宣传过度张扬,商业化的经济利益,享受主义的昌行,这些都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而学校的正规化教育难敌诸如此类的消极因素影响。
三、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错位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转变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现实的、不断展开的开放过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思维方式应该是,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既有现实性同时又具有终极理想性,是两者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2.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梳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院校学生意识强,他们讲求亲生体验,重视自身能力培养,其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受到影响,大方向主要表现理想信仰的缺失,自身则表现为对生活感悟的不够,过度自负后的不自信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主体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甚至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其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受挫力,抗压力,最终促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明确目标教育,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实践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独立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在目前物质环境中的感受,专注于眼前的现实,并集中精神去做好。可对于自身长远的规划就明显欠缺,多数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这种心态就需要我们明确目标教育,同时在知识量高度爆发的时代,积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逐步走向沟通交流,达到教育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融合的双赢局面。
4.突破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开拓实践、网络建设等渗透教育新途径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陈旧,主题教育活动,形式乏味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学阶段的理想信念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人文素质教育全新的角度出发,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大力提倡校园文化走专业路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积极开拓实践渠道,鼓励学生早日投身社会服务。借助网络媒介,倡导文明上网的同时,在网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灵活多样地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6-57.
[3]王永贵,罗文东,王春娥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错位 思想内在矛盾 教育理念
一、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独立院校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裕,课外技能素质水平较高,接触面相对较广,创新性强。独立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打破传统思维,积极应对压力市场,他们践行时代精神,走在时代前沿,勇于实践。
1.父母代办思想制约学生主动行为
独立院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般,甚至有家长就希望能混个文凭出来,其他的事情,父母都会代办。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上放松,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缺乏斗志,行动上消极懈怠。一部分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感到现实的无奈和无力,开始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或者根本听不进去等现象。
2.逆境中逃避的思想,致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独立院校的学生成绩一般处于中游水平,经文理分科,专业特长,一部分呈向上的趋势,另一部分进入大学,可能一落千丈,容易产生极端。而一直处于顺境的他们,往往选择逃避,开始沉迷于爱情,你侬我侬,色情网页,想入非非,或是虚幻的网络世界,凶杀、赌博性质的游戏,甚至出现模仿“侠客”,来处理现实中遇到的矛盾。
3.缺乏准确自我定位,表现为行动上的投机和行为上的失控
独立院校学生正义感十足,但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里承受能力却相对较差,又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容易眼高手低,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往往希望投机取巧,用非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去获得利益,容易产生嫉妒,怨恨,导致敏感、抑郁、隐藏的自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错位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的落后与体制上的弊端
独立院校的办学特点,虽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可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界限明确,体制呆板、一味的应试教育,大学仿佛就是复制机器的工厂,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的视角和创造性,这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改变的。如健全教育理念,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发挥大学的社会工具性。
体制上的弊端则更为突出,如课内知识内容滞后,知识点与工作内容脱钩。“我国现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限制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另外,高校的盲目扩招,文凭含金量低,就业拥堵现象严重,就业矛盾日趋激化等。
2.大学生人格教育缺乏,心理素质水平低
大学教育只重视专业学习,以分取胜,而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听之任之。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领导层面的足够重视,学生宣泄途径、尋求心理帮助少之又少。当然随着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中,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纳入公共必修课。适当的进行了普及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化,缺乏感染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够贴近社会,感染力不够,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不紧密。全员参与的“大德育”格局尚未形成。而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模式重,教师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与学生个体差异急切需要因人施教形成两头重,让管理手段和效果大大折扣。
4.社会的消极因素影响学校的正规化教育
社会优质就业岗位少,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岗位竞争又缺少公平公正,这让学生丧失信心,学习缺乏动力。独立院校的学生家里多为办厂,潜移默化地照搬到学校中来。同时,互联网的普及,监管整治力度有限,导致消极腐败内容长期流传在网络中。有些社会媒体对情欲性爱宣传过度张扬,商业化的经济利益,享受主义的昌行,这些都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而学校的正规化教育难敌诸如此类的消极因素影响。
三、独立院校学生思想行为错位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转变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现实的、不断展开的开放过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思维方式应该是,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既有现实性同时又具有终极理想性,是两者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2.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梳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院校学生意识强,他们讲求亲生体验,重视自身能力培养,其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受到影响,大方向主要表现理想信仰的缺失,自身则表现为对生活感悟的不够,过度自负后的不自信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主体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甚至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其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受挫力,抗压力,最终促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明确目标教育,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实践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独立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在目前物质环境中的感受,专注于眼前的现实,并集中精神去做好。可对于自身长远的规划就明显欠缺,多数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这种心态就需要我们明确目标教育,同时在知识量高度爆发的时代,积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逐步走向沟通交流,达到教育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融合的双赢局面。
4.突破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开拓实践、网络建设等渗透教育新途径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陈旧,主题教育活动,形式乏味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学阶段的理想信念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人文素质教育全新的角度出发,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大力提倡校园文化走专业路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积极开拓实践渠道,鼓励学生早日投身社会服务。借助网络媒介,倡导文明上网的同时,在网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灵活多样地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6-57.
[3]王永贵,罗文东,王春娥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