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中,桩基施工是最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桩基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工程竣工的进度。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并选取CFG桩及灌注桩两种常见桩基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层建筑;桩基施工;CFG桩;后压浆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一、高层建筑桩基概述
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主要建筑群,其具有占地小、楼层高、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桩基础作为高层建筑的最基础部位,是影响整个建筑质量的基础工程。在高层建筑中,通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性沉降或是沉降过大而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倒塌。故此,加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高层建筑的不同情况,应该做好桩基础方案的选择工作:
1.1地基不能够出现过大的沉降
有的高层建筑对地基有着严格的要求,其地基不能够出现过大的沉降。对于输电塔、烟囱等高耸的建筑物,应该选用能够承受很大水平力及上拔力的桩基,以防出现倾斜或倒塌等问题。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基础而言,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震动,确保高层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如果遇到一些软土质的地基上修建的永久性建筑,必须控制好基础的沉降。对于地震区而言,还要充分考虑到桩基础的防震措施。
1.2采用桩基础的施工方式
如果地基上部比较软弱,而下部深处的地层比较坚实时,也应该采用桩基础的施工方式。假如是很厚的软土层,桩端就难以达到良好的地层要求,则应对桩基沉降等问题进行充分地考虑。如果荷载能够有力传输到下面的软弱层,就会增加桩基沉降。在桩基设计时,应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从长期实践工作来看,因为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地基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确保方案选择的正确性,从而保证高层建筑桩基施工到位。
二、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的预控措施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第一要素。在桩基础施工之前,必须制定好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各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2.1全程监测桩基定位
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桩的挤压作用会导致施工表面的隆起,这样就会使原来定位的控制点发生移位。这就需要重新校核桩基的位置,以确保桩位置的准确性。在正式施工前,对于规划部门的控制桩应做好引桩工作,落实保护措施,以防这个桩点受到影响。在打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监测,发现位置偏移就应该立即纠正,以确保装点的布设定位准确。如果不注意桩移位的问题,就只能采用扩大承台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也会延误工期。
2.2加强对桩成孔的控制
应对桩孔进行严格地检查及控制,确保桩孔垂直度、嵌入深度等数据与要求相符合。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以防导致缩颈、断桩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桩基开挖前,应该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在相关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必须进行再次讨论,在达到一致的意见后再实施开挖,从而减少后续工作的麻烦。对于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如淤泥,采用支护措施不到位,就会因为开挖不当而导致淤泥涌动问题,非常容易造成桩位偏移或折桩等问题。
2.3做好桩位下障碍物的清除工作
为了确保施工到位,应该加强对钎探的清查。要加强桩平直度的检查,如果发现桩身弯曲度、桩尖等与要求不相符合,就不能够使用,以防导致移位或断桩等问题。在沉桩过程中,必须对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特別要注意钻孔质量、沉桩深度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密切注意土体隆起、水压力等对周围情况的影响。一旦发现异常,应做好相关方面的处理。在进行接桩施工时,应该将杂质、油污等清除干净,确保上下节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为了防止出现开裂脱落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硫磺胶泥做好处理。对于留下的桩孔,必须采取回填、加盖措施。如果在桩基施工时突发意外情况,应该及时与建设、监理、设计等部门相互联系,设计修改后再采取施工。
三、CFG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结合工作实践,CFG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成孔、清孔、灌注、振密、拔管等几大部分,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钻机、起吊设施、机架、水泵、发电机等设备。具体来说,CFG桩施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准备工作。测量等准备工作是CFG桩施工的第一步,测量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测量仪器应当事先校核确保测量的准度和精度;技术准备、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等要准备到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事先进行培训。通过认真做好施工之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保障整个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钻孔成孔。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钻机进行施工,钻机安排到位,钻杆对准桩位的中心位置,并保持CFG桩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钻孔开始后首先应当关闭钻头的阀门,然后启动开关实施施工,并按照先慢后快进行钻孔。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桩位的垂直度,可在钻架的上方挂垂球,并配备专人对每一根桩的桩位和垂直度仔细检查。只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开钻。
清孔与灌注。成孔过程中同时进行清孔操作,通过回水稀释孔内的泥浆,清理孔口。当钻孔深入到预先设定好要求时,即可停止钻进,进而进行混合料灌注。成孔之后不要立刻将钻机提出,而是要将碎石连续的填入到孔内,使它们可以自然的下沉到孔的底部,如果级配没有特殊的要求,那么一般每米的填料量应当控制在0.7至0.9立方米。施工过程中,每一根桩上的投料量都应当多于或等于设计预期的灌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采用连续的填料法进行灌注,从而保证成桩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振密施工操作。填料下沉到孔的底部时,可借助钻机将填料挤向周围的土层之中,实际操作中,随着砂层的密实度不断增大,砂层的抗挤入阻力也会不断的增大,因此钻机要输出更大的功率,完成振密过程。完成这一操作后,便将钻机上提,重复灌注、振密过程,直到完成施工。 拔管施工操作。钻杆的芯管充满了混合材料后即可开始拔管。当灌注成桩以后,应当在桩顶上盖土封,起到保护的作用。施工后转移和记录工序。一根CFG桩施工完毕后,要对钻机头进行保护和移动,并继续下一根柱桩的施工。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当详细的记录每一根CFG桩施工过程中水压、电流、深度、填料高度等各个参数,以便追溯和研究。
四、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中通过使用桩基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桩基的承载能力,在保证工程质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桩侧注浆导管采用DN20(3/4")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黑铁管),壁厚不得小于2.5mm;桩端注浆导管采用公称口径DN25(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壁厚不得小于2.5mm。(2)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d≤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1200mm 桩后压浆主要指在桩身混凝土终凝之前,将具有流动性的水泥通过注浆管,在压力的作用下注入到桩底或者是桩身的;侧面缝隙里,使其与桩身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增强承载能力。如图(一)所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进程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土地日益紧张,人口居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城市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尽可能地减少土地用地,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趋势。桩基工程是影响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故此,必须加强对桩基础质量的有效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基.论高层建筑中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
[2]贾文彪.浅析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应对之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07).
[3]陆荣忠.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樁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
【关键词】 高层建筑;桩基施工;CFG桩;后压浆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一、高层建筑桩基概述
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主要建筑群,其具有占地小、楼层高、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桩基础作为高层建筑的最基础部位,是影响整个建筑质量的基础工程。在高层建筑中,通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性沉降或是沉降过大而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倒塌。故此,加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高层建筑的不同情况,应该做好桩基础方案的选择工作:
1.1地基不能够出现过大的沉降
有的高层建筑对地基有着严格的要求,其地基不能够出现过大的沉降。对于输电塔、烟囱等高耸的建筑物,应该选用能够承受很大水平力及上拔力的桩基,以防出现倾斜或倒塌等问题。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基础而言,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震动,确保高层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如果遇到一些软土质的地基上修建的永久性建筑,必须控制好基础的沉降。对于地震区而言,还要充分考虑到桩基础的防震措施。
1.2采用桩基础的施工方式
如果地基上部比较软弱,而下部深处的地层比较坚实时,也应该采用桩基础的施工方式。假如是很厚的软土层,桩端就难以达到良好的地层要求,则应对桩基沉降等问题进行充分地考虑。如果荷载能够有力传输到下面的软弱层,就会增加桩基沉降。在桩基设计时,应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从长期实践工作来看,因为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地基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确保方案选择的正确性,从而保证高层建筑桩基施工到位。
二、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的预控措施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第一要素。在桩基础施工之前,必须制定好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各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2.1全程监测桩基定位
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桩的挤压作用会导致施工表面的隆起,这样就会使原来定位的控制点发生移位。这就需要重新校核桩基的位置,以确保桩位置的准确性。在正式施工前,对于规划部门的控制桩应做好引桩工作,落实保护措施,以防这个桩点受到影响。在打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监测,发现位置偏移就应该立即纠正,以确保装点的布设定位准确。如果不注意桩移位的问题,就只能采用扩大承台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也会延误工期。
2.2加强对桩成孔的控制
应对桩孔进行严格地检查及控制,确保桩孔垂直度、嵌入深度等数据与要求相符合。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以防导致缩颈、断桩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桩基开挖前,应该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在相关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必须进行再次讨论,在达到一致的意见后再实施开挖,从而减少后续工作的麻烦。对于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如淤泥,采用支护措施不到位,就会因为开挖不当而导致淤泥涌动问题,非常容易造成桩位偏移或折桩等问题。
2.3做好桩位下障碍物的清除工作
为了确保施工到位,应该加强对钎探的清查。要加强桩平直度的检查,如果发现桩身弯曲度、桩尖等与要求不相符合,就不能够使用,以防导致移位或断桩等问题。在沉桩过程中,必须对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特別要注意钻孔质量、沉桩深度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密切注意土体隆起、水压力等对周围情况的影响。一旦发现异常,应做好相关方面的处理。在进行接桩施工时,应该将杂质、油污等清除干净,确保上下节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为了防止出现开裂脱落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硫磺胶泥做好处理。对于留下的桩孔,必须采取回填、加盖措施。如果在桩基施工时突发意外情况,应该及时与建设、监理、设计等部门相互联系,设计修改后再采取施工。
三、CFG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结合工作实践,CFG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成孔、清孔、灌注、振密、拔管等几大部分,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钻机、起吊设施、机架、水泵、发电机等设备。具体来说,CFG桩施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准备工作。测量等准备工作是CFG桩施工的第一步,测量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测量仪器应当事先校核确保测量的准度和精度;技术准备、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等要准备到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事先进行培训。通过认真做好施工之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保障整个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钻孔成孔。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钻机进行施工,钻机安排到位,钻杆对准桩位的中心位置,并保持CFG桩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钻孔开始后首先应当关闭钻头的阀门,然后启动开关实施施工,并按照先慢后快进行钻孔。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桩位的垂直度,可在钻架的上方挂垂球,并配备专人对每一根桩的桩位和垂直度仔细检查。只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开钻。
清孔与灌注。成孔过程中同时进行清孔操作,通过回水稀释孔内的泥浆,清理孔口。当钻孔深入到预先设定好要求时,即可停止钻进,进而进行混合料灌注。成孔之后不要立刻将钻机提出,而是要将碎石连续的填入到孔内,使它们可以自然的下沉到孔的底部,如果级配没有特殊的要求,那么一般每米的填料量应当控制在0.7至0.9立方米。施工过程中,每一根桩上的投料量都应当多于或等于设计预期的灌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采用连续的填料法进行灌注,从而保证成桩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振密施工操作。填料下沉到孔的底部时,可借助钻机将填料挤向周围的土层之中,实际操作中,随着砂层的密实度不断增大,砂层的抗挤入阻力也会不断的增大,因此钻机要输出更大的功率,完成振密过程。完成这一操作后,便将钻机上提,重复灌注、振密过程,直到完成施工。 拔管施工操作。钻杆的芯管充满了混合材料后即可开始拔管。当灌注成桩以后,应当在桩顶上盖土封,起到保护的作用。施工后转移和记录工序。一根CFG桩施工完毕后,要对钻机头进行保护和移动,并继续下一根柱桩的施工。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当详细的记录每一根CFG桩施工过程中水压、电流、深度、填料高度等各个参数,以便追溯和研究。
四、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中通过使用桩基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桩基的承载能力,在保证工程质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桩侧注浆导管采用DN20(3/4")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黑铁管),壁厚不得小于2.5mm;桩端注浆导管采用公称口径DN25(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壁厚不得小于2.5mm。(2)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d≤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1200mm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进程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土地日益紧张,人口居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城市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尽可能地减少土地用地,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趋势。桩基工程是影响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故此,必须加强对桩基础质量的有效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基.论高层建筑中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
[2]贾文彪.浅析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应对之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07).
[3]陆荣忠.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樁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