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均面临着缺少人才的问题,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无法继续坚持使用单一的传统集权管理模式。为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高校使用校院结合、划分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并效仿欧美办学管理特色,但由于在招生计划、考核标准、师资聘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一味模仿。本文结合我国二级学院管理现状,综合分析国内外二级学院管理上的差异,为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的管理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二级学院;管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5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二级学院面临着严峻的管理问题。进入高校的学子通常都已成年,在行为和思想上相比中小学生更多变、更独立,导致二级学院管理面临着社会方面、个体差异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创新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成为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教育为中心,实现整体协调为宗旨,也是教育管理制定的指导方向。
1 二级学院管理发展概述
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的制度探索由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为首,率先进行导师制的学生管理方式,并规定行政权分至副校长和大学下属各二级学院院长,职权包括领导力、资金分配权和招生权。随着殖民扩张、文化交流等原因,学院管理模式被多个国家采用。经过不断发展融合,学院管理制度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一是以英国为例的权利均衡、教授治校型;二是以日本为例的学术最高型;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行政为主、权利至上型。学院管理制度虽兴起于欧洲,但实质上是在美国全面发展,在美国的高校管理中,其下属二级学院得到充分授权,拥有独立决断的高度自主权和处理权,在教学效果上更具吸引力。目前,国外二级学院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特色性
綜合性强固然是大学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指标之一,特色性的影响力也毫不逊色。一所大学可以因其突出的二级学院而被关注,近八成大学设有其特色学院。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政府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的医学部、英国伦敦大学的法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医学院、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大学在保持自身师资水平竞争力的同时,需根据国情、经济、文化的需求,侧重发展特色学院,以求得出色表现。
1.2 发展性
二级学院管理制在不同大学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发展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特色学科的需求不同,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发展性。如在德国大学的法学、哲学、医学和神学传统划分之上,为配合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在1960年以后逐步形成学域管理制度;日本在借鉴欧美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日本的发展需求逐渐发展形成了学部制管理;美国的管理方式最早借鉴英国,而后受德国学域管理模式影响,如今发展形成了美国特色的教授负责的学院制。
1.3 包容性
一所大学至少要包含3个学院以上,从这点来看,大学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即必须有一定的学科数量。例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共包含16个学部,部分学部设立专有研究所,其中理学部又下设30多个系;美国的哈佛大学设有十多个学院,平均每个学院包含10个系,理学院下设17个系;德国的慕尼黑大学现有20个学院,学院下属研究所及诊所共178个;日本的东京大学共有10个学部,每个学部包含数量不同的对应学科,
1.4 实体性
早期西方进行高等教学是先设立学院,后成立大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学是综合了几个学院,是学院发展后的集合体。国外的高校管理大多赋予学院较高的独立权,可自主决定内部管理和运行事宜,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实体。学院的实体性体现在学院是管理中心,大学不具备自主权,在德国教授被赋予高地位和高权力,在其研究领域有充分的话语权;美国的高校教学以系为单位实行教授负责制。
除以上特点外,各个大学划分学院的标准也无法一概而论。例如,德国以学域进行学院划分,美国采用文理学院为主、专业学院为辅的传统多学科综合划分方式,日本依照学科进行学部划分,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学生住所进行学院划分,法国则是以传统科学知识进行学院划分。
2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现状分析
《大学组织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具备以下三个学院以上方可称为大学:文、理、商、工、法、农、医、教育。二级学院泛指一所大学下属设立的所有学院,最早分为独立二级学院和校属二级学院。在特点上,独立二级学院是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和需求,以学校的名义联合社会上的团体或民营经济,拥有独立招生权、独立办学、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校属二级学院则是学校对其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办学权,学校负责招生,二级学院只负责教学安排和管理。组织法颁布初期,我国高校只有少数采取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学需求的发展,受教育人数不断增加,原本以一些学院为名的院校晋升为大学,并设置相应学院,不断扩展学科。与国外学院制相比,我国学院制管理的独立性、自主权相对较弱。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我国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多元化,如党政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制的二级学院管理、院党总支下的院长负责制等,各有所长,特色鲜明。但由于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间相对较短,仍有不足,如学院管理的权责划分失衡、职责定位不清晰、欠缺民主性、监督力度不足和独立性较差等问题。为应对此类问题,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十七所大学开设试点学院,目的是作为教学改革试验区,在人才选拔、人才招录、人才培养、师资聘选和教师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的学院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便于进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推广。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这一试点学院为例,其招生方面的改革是在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录取考试的基础上,加设专业素质能力考核,选拔具有潜质的学生,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新书院培养模式”。该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的设置较为集中,以网络资源为辅,探索团队模式下的学习管理效率,同时设置本、硕、博深化培养,采取学业导师和德育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在师资聘用及教学评价方面,该校采用全员聘任制,并建立了明确的薪酬制度,执行“AB轨”的改革方案:“A”为继续使用原有薪酬制度和考核方案,“B”为在师资聘用的入门考核基础之上,增加教学成果、人才培养等标志性指标实行年薪制的方案。 我国现阶段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高校目前采用岗位聘任的教师聘任机制,聘任耗费时间长且复杂,大多由高校进行选择,二级学院的自由选择权小,但由于聘任涉及范围广,若不能与二级学院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会造成教师与学院教学需求不符的情况,且对二级学院行政人员的任用要求不高,易发生行政工作不到位、管理力度低等工作混乱状况;二是高校在招生方面通常以招生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设立分数线进行筛选,却忽视选择适合学院发展的特长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潜质;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高校的校级与院级两级间欠缺监督管理,校级要求在院级的落实程度无法保障;四是尚未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合理的考核有利于提升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考核制度使教育质量和水平停滞不前。
3 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基本制度
高校应明确二级学院职责,在章程中作出细化规定,减少传统集权管理与创新二级学院管理方向的冲突。高校要重点完善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所设立的特色学院,并健全学院内部管理制度、考核方式、监督办法等,使得二级学院管理有理有序。
3.2 创新行政人员和教师选聘制度
高校应对二级学院行政人员任用进行细致要求,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素质,还需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人员管理能力,同时将教师选聘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赋予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和自主权。二级学院可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聘用教师,从而逐步形成符合本学院的人事制度。
3.3 注重培养特色学科
术业有专攻,为谋求高校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提升二级学院的质量,努力培养特色学院。高校不可盲目设立特色二级学院,可根据高校建校宗旨、校址环境、社会因素、经济特点和人文历史选择发展方向,努力建设学科品牌,划分专业方向,逐渐提升学科包容性,从而推动学院发展,从而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3.4 录取特长生,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應注重人才培养,而非寻求全才,可参照国外高校进行学院自主招生,可适当降低招生标准招收特长生,如化工学院可招收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防止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流失。在人才培养方面,二级学院可采取导员和教学导员双重的培养机制,分别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和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师讲授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5 与企业建立合作及三方监督机制
创新管理思路之一是可以通过开放办学增加二级学院的生命力。二级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可以使二级学院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在院领导和校领导监督之上增加第三方监督管理方式,并适当设立目标体系,激励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有利于二级学院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4 结 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管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是全球共同认可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我国认可的高校改革方向。学院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执行力,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在多方面仍有欠缺,需要深刻理解我国高校创新的要求。同时,二级学院也要不断优化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并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有序进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荃.关于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创新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17).
[2]王云,同昭燕,袁斓,等.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探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3]崔凤珍,崔海波,苏翠红.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J].大学教育,2014(7).
[4]江涛,张磊.创新与协调:高校二级学院治理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2).
[5]宁峰.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的理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6]徐茵,陈聪诚,岑淑儿.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目标管理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关键词]二级学院;管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5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二级学院面临着严峻的管理问题。进入高校的学子通常都已成年,在行为和思想上相比中小学生更多变、更独立,导致二级学院管理面临着社会方面、个体差异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创新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成为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教育为中心,实现整体协调为宗旨,也是教育管理制定的指导方向。
1 二级学院管理发展概述
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的制度探索由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为首,率先进行导师制的学生管理方式,并规定行政权分至副校长和大学下属各二级学院院长,职权包括领导力、资金分配权和招生权。随着殖民扩张、文化交流等原因,学院管理模式被多个国家采用。经过不断发展融合,学院管理制度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一是以英国为例的权利均衡、教授治校型;二是以日本为例的学术最高型;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行政为主、权利至上型。学院管理制度虽兴起于欧洲,但实质上是在美国全面发展,在美国的高校管理中,其下属二级学院得到充分授权,拥有独立决断的高度自主权和处理权,在教学效果上更具吸引力。目前,国外二级学院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特色性
綜合性强固然是大学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指标之一,特色性的影响力也毫不逊色。一所大学可以因其突出的二级学院而被关注,近八成大学设有其特色学院。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政府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的医学部、英国伦敦大学的法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医学院、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大学在保持自身师资水平竞争力的同时,需根据国情、经济、文化的需求,侧重发展特色学院,以求得出色表现。
1.2 发展性
二级学院管理制在不同大学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发展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特色学科的需求不同,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发展性。如在德国大学的法学、哲学、医学和神学传统划分之上,为配合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在1960年以后逐步形成学域管理制度;日本在借鉴欧美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日本的发展需求逐渐发展形成了学部制管理;美国的管理方式最早借鉴英国,而后受德国学域管理模式影响,如今发展形成了美国特色的教授负责的学院制。
1.3 包容性
一所大学至少要包含3个学院以上,从这点来看,大学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即必须有一定的学科数量。例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共包含16个学部,部分学部设立专有研究所,其中理学部又下设30多个系;美国的哈佛大学设有十多个学院,平均每个学院包含10个系,理学院下设17个系;德国的慕尼黑大学现有20个学院,学院下属研究所及诊所共178个;日本的东京大学共有10个学部,每个学部包含数量不同的对应学科,
1.4 实体性
早期西方进行高等教学是先设立学院,后成立大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学是综合了几个学院,是学院发展后的集合体。国外的高校管理大多赋予学院较高的独立权,可自主决定内部管理和运行事宜,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实体。学院的实体性体现在学院是管理中心,大学不具备自主权,在德国教授被赋予高地位和高权力,在其研究领域有充分的话语权;美国的高校教学以系为单位实行教授负责制。
除以上特点外,各个大学划分学院的标准也无法一概而论。例如,德国以学域进行学院划分,美国采用文理学院为主、专业学院为辅的传统多学科综合划分方式,日本依照学科进行学部划分,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学生住所进行学院划分,法国则是以传统科学知识进行学院划分。
2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现状分析
《大学组织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具备以下三个学院以上方可称为大学:文、理、商、工、法、农、医、教育。二级学院泛指一所大学下属设立的所有学院,最早分为独立二级学院和校属二级学院。在特点上,独立二级学院是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和需求,以学校的名义联合社会上的团体或民营经济,拥有独立招生权、独立办学、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校属二级学院则是学校对其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办学权,学校负责招生,二级学院只负责教学安排和管理。组织法颁布初期,我国高校只有少数采取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学需求的发展,受教育人数不断增加,原本以一些学院为名的院校晋升为大学,并设置相应学院,不断扩展学科。与国外学院制相比,我国学院制管理的独立性、自主权相对较弱。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我国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多元化,如党政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制的二级学院管理、院党总支下的院长负责制等,各有所长,特色鲜明。但由于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间相对较短,仍有不足,如学院管理的权责划分失衡、职责定位不清晰、欠缺民主性、监督力度不足和独立性较差等问题。为应对此类问题,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十七所大学开设试点学院,目的是作为教学改革试验区,在人才选拔、人才招录、人才培养、师资聘选和教师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的学院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便于进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推广。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这一试点学院为例,其招生方面的改革是在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录取考试的基础上,加设专业素质能力考核,选拔具有潜质的学生,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新书院培养模式”。该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的设置较为集中,以网络资源为辅,探索团队模式下的学习管理效率,同时设置本、硕、博深化培养,采取学业导师和德育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在师资聘用及教学评价方面,该校采用全员聘任制,并建立了明确的薪酬制度,执行“AB轨”的改革方案:“A”为继续使用原有薪酬制度和考核方案,“B”为在师资聘用的入门考核基础之上,增加教学成果、人才培养等标志性指标实行年薪制的方案。 我国现阶段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高校目前采用岗位聘任的教师聘任机制,聘任耗费时间长且复杂,大多由高校进行选择,二级学院的自由选择权小,但由于聘任涉及范围广,若不能与二级学院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会造成教师与学院教学需求不符的情况,且对二级学院行政人员的任用要求不高,易发生行政工作不到位、管理力度低等工作混乱状况;二是高校在招生方面通常以招生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设立分数线进行筛选,却忽视选择适合学院发展的特长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潜质;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高校的校级与院级两级间欠缺监督管理,校级要求在院级的落实程度无法保障;四是尚未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合理的考核有利于提升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考核制度使教育质量和水平停滞不前。
3 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基本制度
高校应明确二级学院职责,在章程中作出细化规定,减少传统集权管理与创新二级学院管理方向的冲突。高校要重点完善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所设立的特色学院,并健全学院内部管理制度、考核方式、监督办法等,使得二级学院管理有理有序。
3.2 创新行政人员和教师选聘制度
高校应对二级学院行政人员任用进行细致要求,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素质,还需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人员管理能力,同时将教师选聘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赋予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和自主权。二级学院可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聘用教师,从而逐步形成符合本学院的人事制度。
3.3 注重培养特色学科
术业有专攻,为谋求高校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提升二级学院的质量,努力培养特色学院。高校不可盲目设立特色二级学院,可根据高校建校宗旨、校址环境、社会因素、经济特点和人文历史选择发展方向,努力建设学科品牌,划分专业方向,逐渐提升学科包容性,从而推动学院发展,从而提高学院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3.4 录取特长生,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應注重人才培养,而非寻求全才,可参照国外高校进行学院自主招生,可适当降低招生标准招收特长生,如化工学院可招收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防止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流失。在人才培养方面,二级学院可采取导员和教学导员双重的培养机制,分别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和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师讲授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5 与企业建立合作及三方监督机制
创新管理思路之一是可以通过开放办学增加二级学院的生命力。二级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可以使二级学院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在院领导和校领导监督之上增加第三方监督管理方式,并适当设立目标体系,激励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有利于二级学院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4 结 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管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是全球共同认可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我国认可的高校改革方向。学院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执行力,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在多方面仍有欠缺,需要深刻理解我国高校创新的要求。同时,二级学院也要不断优化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并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有序进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荃.关于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创新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17).
[2]王云,同昭燕,袁斓,等.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探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3]崔凤珍,崔海波,苏翠红.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J].大学教育,2014(7).
[4]江涛,张磊.创新与协调:高校二级学院治理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2).
[5]宁峰.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的理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6]徐茵,陈聪诚,岑淑儿.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目标管理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