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地理新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的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课堂上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影响气候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活动,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了。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造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
二、大胆质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用最大,也只不过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讲述世界分区地理,我教给学生学习“亚洲”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的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课堂上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影响气候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活动,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了。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造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
二、大胆质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用最大,也只不过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讲述世界分区地理,我教给学生学习“亚洲”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