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的应用价值,为法医准确鉴定人体受损程度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本院接入的66例鼻外伤患者进行CT平扫、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诊断,明确患者鼻骨是否骨折,同时观察其鼻骨骨折类型,统计对比CT平扫与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诊断阳性率。结果:CT平扫显示Ⅰ型鼻骨骨折阳性率90.00%、Ⅱ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Ⅲ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Ⅳ型鼻骨骨折阳性率95.00%;而MSCT薄層最大密度投影显示Ⅰ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Ⅱ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Ⅲ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Ⅳ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二者阳性率无差异(p>0.05)。结论:与CT平扫而言,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获得的图像更加直观、立体,有助于法医准确判断患者鼻骨骨折类型、位置、程度、范围,提高鉴定可信度。
关键词:鼻骨骨折;法医鉴定;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鼻骨骨折普遍可见,根据骨折程度,法医鉴定通常分为轻伤、轻微伤、重伤等。人体鼻骨结构十分复杂,一旦骨折,常规超声、X线等影像学技术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极易影响法医鉴定[1]。虽然CT平扫可以通过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进行良好判断,但是CT平扫获得的信息不完整,难以辨别隐匿性骨折,使其应用受限。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发展进程加快,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逐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现如今法医鉴定鼻骨骨折程度过程中备受青睐[2]。因此,本研究以鼻外伤患者66例作为课题对象,着重观察分析了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66例鼻外伤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其中43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19-75岁,均龄(49.8±13.5)岁;临床资料齐全完整,伴有不同程度的鼻胀痛、出血、淤血、鼻结构畸形等症状;鼻部外伤史明确。排除精神系统异常、认知或视听障碍而不能正常沟通、合并恶性肿瘤、非自愿参与者。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
本研究所用多排螺旋CT诊断设备由西门子提供。患者仰卧,内收下颌,从眼眶上方1cm开始扫描观察,一直到鼻尖下发1cm处。电流250mAs、电压110kV,层厚1mm,进行图像重建,然后将之传送到工作站,利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安排经验丰富的2名影像科医师分析CT平扫冠状位、横断位、矢状位图像,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层厚5mm,重建鼻骨矢状位、冠状位薄层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由影像科医师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骨折位置,多层次、全面观察对应骨窗、筛骨、骨间缝、周围骨组织结构、上颌骨额突。遇到分歧时,共同探讨、商定,最终做主诊断记录。
1.3观察指标
鼻骨骨折类型如下:鼻骨单纯骨折,骨折线并未位移,视为Ⅰ型鼻骨骨折;鼻骨单纯骨折且骨折线明显位移,视为Ⅱ型鼻骨骨折;鼻骨粉碎性骨折,视为Ⅲ型鼻骨骨折;鼻骨明显骨折且上颌骨额突或者是鼻中隔明显骨折,视为Ⅳ型鼻骨骨折。其中Ⅰ型与Ⅱ型骨折为轻微伤,Ⅲ型与Ⅳ型骨折为二级轻伤。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X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2.结果
分析CT平扫获得的冠状位、横断位、矢状位图像,结果2例骨折不明显、 9例Ⅰ型鼻骨骨折、17例Ⅱ型鼻骨骨折、19例Ⅲ型鼻骨骨折、19例Ⅳ型鼻骨骨折。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重建矢状位、冠状位图像,结果10例Ⅰ型鼻骨骨折、17例Ⅱ型鼻骨骨折、19例Ⅲ型鼻骨骨折、20例Ⅳ型鼻骨骨折。二者阳性检出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处于面部正中的鼻骨,其结构组成为一对长方形骨并向外突出,表现为椎体状;鼻骨单薄、复杂,容易因为外部撞击而发生骨折。鼻骨连接额骨、上颌骨额突、泪骨,部位区域重叠、交错,且鼻骨结构多变、复杂,给法医鉴定带来了一定难度[3]。鼻骨一旦骨折,时常会对周围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患者疼痛不适、肿胀,影响颜面美观。法医鉴定鼻骨骨折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周围结构是否受损,因为最终的诊断结果,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实际损伤程度的判定,干扰临床诊断治疗,而且还会影响到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既往临床诊断鼻骨骨折通常以CT平扫为主,以冠状位、横断位、矢状位图像重建为主。但是鼻骨骨折与上颌骨额突的图像极易混淆,不利于临床准确判断患者鼻骨骨折类型。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的鼻上颌缝的密度影偏低,CT平扫未能准确判断,这是因为四周解剖结构与鼻骨重叠,存在交错、纵横区域;另1例患者鼻骨骨折的同时上颌骨腭突骨折,而CT平扫未能准确诊断,这是因为CT平扫过程中并未发现错位的骨折线,且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图像重建也没有清晰显示出患者鼻骨存在骨折情况[4]。对于容易错误诊断的鼻骨位置,横断位图像能够准确显示出鼻颌缝、上颌骨额突、鼻骨间缝隙、泪颌缝的骨折;冠状位图像能够辨别额骨鼻突、鼻额缝以及横行骨折;矢状位则可以评价前后错位的骨折,但是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除此之外,重组间隔不同、层厚不同所获得的重建图像,难以完全显示出移位较小的骨折,引起漏诊或误诊,这是因为空间压缩所致。CT平扫虽然能够明确诊断普通鼻骨骨折,但是难以准确判断鼻骨间缝、微小骨折或骨折不突出的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