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要突出基层党组织这个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延吉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形成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民族更加团结、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美丽延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延吉市委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界限,彻底改变就社区党建抓社区党建,就行业党建抓行业党建的传统思维模式,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统筹区域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构建“市委领导、街道统筹、社区兜底”的“三级联动”城市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市级层面,依托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重大问题。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融合共建优势,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党组织,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互联共建工作。街道层面,推行“1+4”大工委工作机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街道党建联席会议、街道行政联合党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及社区党组织为支撑的区域化党建联动体系,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及民生项目建议权,使街道工作统筹更有抓手、更具话语权。社区层面,构建“区域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每年双方签订共建协议,确定共建事项,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同时,借助社区党建议事会、网格党支部和居民区党小组,推进区域协同共治。
我们通过“政府搭台、单位参与、社会协同”的方式,积极搭建覆盖全市的三级党建资源网络,促进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党建资源由“我是我的、你是你的”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转变。一是整合平台资源,市委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红色阵地”引擎工程,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推进“1+2+6”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以市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核心,2个园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两翼,6个街道党建服务站为支撑的阵地网络。推进资源整合,全市160余个党员驿站、文化广场、文体中心全面免费开放,实现“驻街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阵地共享共用。同时,在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商务楼宇、市场商圈等集中打造了30余个“党员驿站”。二是整合服务資源,聚焦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全体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开展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非公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活动,推动各类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全市140余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70个非公企业志愿者服务队、1万余名党员主动融入街区联系服务社区困难群众,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城市党组织结对帮扶网络体系。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延吉市委大力实施“互联网+”平台工程,累计投入100余万元,搭建了覆盖全市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体系,切实推动了党组织服务触角向基层群众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实践证明,特色鲜明的品牌是党建工作靓丽的名片。多年来,延吉市委打造了诸多城市党建品牌、涌现出很多党建人物典型,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党建工作整体跃升,充分发挥典型引擎效应,市委大力实施党建示范引领工程,积极推进党建示范区、示范街、示范点“三级”示范体系建设。打造城市党建示范区,以北大新城为核心建设城市党建示范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各自为政的管理状态,将街区内商圈、非公、机关、物业等党建资源有效整合,聚焦红色街路、红色游园、红色网络、红色阵地、红色物业、红色引领和红色载体“七个红色”建设,形成党建工作区域整合、行业联合、部门配合的新兴商圈党建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党建示范优势、社会治理样板、民族团结特色的城市党建综合体和示范区。打造城市党建示范街,我们在6个街道全面推进党建示范街路建设,选取党建工作基础好、非公组织发展好、群众团体建设好的街路为试点,在示范街两侧商铺墙体、公交车站台、沿街路灯等处悬挂党建宣传标语,在商场和非公企业内部采取“墙上贴、胸前挂”的方式,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在每条党建示范街设立一个党员志愿服务站,配备一台党员便民服务车,每天由社区党组织轮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者为沿街居民免费提供日常便民服务,充分调动驻街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有阵地、有载体、有看点的党建示范街路。打造城市党建示范点,在全市各领域广泛开展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在街道社区以“一街一品牌,一区一特色”为目标,坚持“抓点带面”,集中打造了12个区域共建品牌社区,全市70个城市社区建立“邻里养老互助点”350余处。在机关、国企和教育、卫生系统以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目标,集中打造了50余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准化党支部”。同时,注重发挥“老书记工作室”传帮带作用,组建成立“林松淑工作室”“淑清大姐工作室”“老崔党建工作室”,实现大事小情基层解决,通过抓示范、树品牌全面推动延吉城市党建工作跨越提升。
党建工作载体,既是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我们紧紧把握全市中心工作脉搏,将党建载体与促进延吉绿色转型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党建+文化”“党建+旅游”“党建+服务”“党建+治理”四项工程。“党建+民俗文化”,坚持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主动顺应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了“快乐延吉大舞台”“四季如歌”“民俗文化节”等一大批群众文化特色载体,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确保了党对文化团体的政治引领。“党建+全域旅游”,结合延吉绿色转型发展战略,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各行业党组织联动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节、旅游节、冰雪节等30余项载体活动。同时,广泛推介红色游、文化游、民俗游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收入和来延游客连续5年增长率达20%以上,抓党建促发展效应显著提升。“党建+志愿服务”,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动城市党建跨越发展“新引擎”,打造了“党员义工”“雷锋班”等50余个党员服务团体,建立“留守儿童蒲公英之家”“居家养老驿站”等党员服务阵地,形成了万名党员“连民心”的服务常态。“党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街区统筹作用,推行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群众诉求“五步工作法”,设置街巷长、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三长制度”,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有效延伸。(作者系中共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一、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城市党建由“单向发力”向“联合驱动”转变
延吉市委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界限,彻底改变就社区党建抓社区党建,就行业党建抓行业党建的传统思维模式,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统筹区域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构建“市委领导、街道统筹、社区兜底”的“三级联动”城市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市级层面,依托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重大问题。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融合共建优势,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党组织,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互联共建工作。街道层面,推行“1+4”大工委工作机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街道党建联席会议、街道行政联合党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及社区党组织为支撑的区域化党建联动体系,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及民生项目建议权,使街道工作统筹更有抓手、更具话语权。社区层面,构建“区域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每年双方签订共建协议,确定共建事项,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同时,借助社区党建议事会、网格党支部和居民区党小组,推进区域协同共治。
二、加强资源融合,实现城市党建由“封闭运行”向“开放共享”转变
我们通过“政府搭台、单位参与、社会协同”的方式,积极搭建覆盖全市的三级党建资源网络,促进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党建资源由“我是我的、你是你的”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转变。一是整合平台资源,市委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红色阵地”引擎工程,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推进“1+2+6”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以市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核心,2个园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两翼,6个街道党建服务站为支撑的阵地网络。推进资源整合,全市160余个党员驿站、文化广场、文体中心全面免费开放,实现“驻街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阵地共享共用。同时,在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商务楼宇、市场商圈等集中打造了30余个“党员驿站”。二是整合服务資源,聚焦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全体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开展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非公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活动,推动各类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全市140余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70个非公企业志愿者服务队、1万余名党员主动融入街区联系服务社区困难群众,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城市党组织结对帮扶网络体系。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延吉市委大力实施“互联网+”平台工程,累计投入100余万元,搭建了覆盖全市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体系,切实推动了党组织服务触角向基层群众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三、注重示范带动,实现城市党建由“局部推进”向“整体跃升”转变
实践证明,特色鲜明的品牌是党建工作靓丽的名片。多年来,延吉市委打造了诸多城市党建品牌、涌现出很多党建人物典型,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党建工作整体跃升,充分发挥典型引擎效应,市委大力实施党建示范引领工程,积极推进党建示范区、示范街、示范点“三级”示范体系建设。打造城市党建示范区,以北大新城为核心建设城市党建示范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各自为政的管理状态,将街区内商圈、非公、机关、物业等党建资源有效整合,聚焦红色街路、红色游园、红色网络、红色阵地、红色物业、红色引领和红色载体“七个红色”建设,形成党建工作区域整合、行业联合、部门配合的新兴商圈党建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党建示范优势、社会治理样板、民族团结特色的城市党建综合体和示范区。打造城市党建示范街,我们在6个街道全面推进党建示范街路建设,选取党建工作基础好、非公组织发展好、群众团体建设好的街路为试点,在示范街两侧商铺墙体、公交车站台、沿街路灯等处悬挂党建宣传标语,在商场和非公企业内部采取“墙上贴、胸前挂”的方式,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在每条党建示范街设立一个党员志愿服务站,配备一台党员便民服务车,每天由社区党组织轮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者为沿街居民免费提供日常便民服务,充分调动驻街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有阵地、有载体、有看点的党建示范街路。打造城市党建示范点,在全市各领域广泛开展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在街道社区以“一街一品牌,一区一特色”为目标,坚持“抓点带面”,集中打造了12个区域共建品牌社区,全市70个城市社区建立“邻里养老互助点”350余处。在机关、国企和教育、卫生系统以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目标,集中打造了50余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准化党支部”。同时,注重发挥“老书记工作室”传帮带作用,组建成立“林松淑工作室”“淑清大姐工作室”“老崔党建工作室”,实现大事小情基层解决,通过抓示范、树品牌全面推动延吉城市党建工作跨越提升。
四、党建载体共创,实现城市党建由“零散服务”向“聚焦大局”转变
党建工作载体,既是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我们紧紧把握全市中心工作脉搏,将党建载体与促进延吉绿色转型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党建+文化”“党建+旅游”“党建+服务”“党建+治理”四项工程。“党建+民俗文化”,坚持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主动顺应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了“快乐延吉大舞台”“四季如歌”“民俗文化节”等一大批群众文化特色载体,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确保了党对文化团体的政治引领。“党建+全域旅游”,结合延吉绿色转型发展战略,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各行业党组织联动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节、旅游节、冰雪节等30余项载体活动。同时,广泛推介红色游、文化游、民俗游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收入和来延游客连续5年增长率达20%以上,抓党建促发展效应显著提升。“党建+志愿服务”,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动城市党建跨越发展“新引擎”,打造了“党员义工”“雷锋班”等50余个党员服务团体,建立“留守儿童蒲公英之家”“居家养老驿站”等党员服务阵地,形成了万名党员“连民心”的服务常态。“党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街区统筹作用,推行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群众诉求“五步工作法”,设置街巷长、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三长制度”,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有效延伸。(作者系中共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