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时空、体裁方面对李商隐三峡诗进行分类探讨,这些三峡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运用的化虚为实、时空转换的写作手法,题材上善于将三峡特有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如诗,抒写了个人困顿遭遇、身世漂泊和人生悲慨之情,进而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 三峡 诗 艺术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是一位才情卓绝的人,在他的幕府生涯期间,曾先后两次途经三峡,写下脍炙人口的三峡诗歌。第一次经三峡是大中二年(848),李商隐取道潭州北上,还赴洛阳,途经三峡时游览了许多三峡的名胜遗迹,像旧楚宫、巫山神女峰等,在此期间写下了《摇落》《过楚宫》《楚宫》等多首有关三峡传说、人物以及风景名胜的名篇佳作。第二次经三峡是大中五年(851)跟随柳仲郢入蜀,这时候诗人写下了千古名篇《夜雨寄北》等,笔者遂对其三峡诗细加正整理并从不同角度剖析之。
一 李商隐三峡诗的分类
本文所指“三峡”是从湖北宜昌南津关至重庆的长江沿岸地区即三峡地区,李商隐所作的三峡诗歌现存13首。可从地域、体裁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按创作空间的不同可以把李商隐的三峡诗分为诗入三峡前、在三峡时以及离开三峡后三种类型。其中李商隐入三峡前创作与三峡有关的诗作有《送崔钰往西川》《席上作》和《楚宫》3首。李商隐曾先后两次到过三峡,在此创作的三峡诗今存《摇落》《过楚宫》《楚宫》《风》《夜雨寄北》《巴江柳》《因书》7首。李商隐离开三峡后他写了《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无题二首》(重帏深下莫愁堂)、《深宫》3首三峡诗歌。
从诗歌体裁角度看,可把李商隐的三峡诗歌分为三类:绝句、律诗和五排。李商隐三峡诗中的绝句有4首,其中七绝《过楚宫》《楚宫》(十二峰前落照微)、《夜雨寄北》3首,五绝有《巴江柳》1首。而律诗有8首,其中七律有《送崔钰往西川》《楚宫》(湘波如泪)、《无题》(万里风波)、《无题二首》(其二)(重帷深下)、《深宫》等6首,五律有《风》和《因书》2首。五言排律是在五言律诗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最短要有十句,李商隐的五言排律三峡诗有《摇落》1首。
二 李商隐三峡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后期的人生是漂泊天涯,政治上的失意,家庭的不幸使他的身心备受煎熬,此时诗人来到三峡,三峡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在推动诗人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上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其三峡诗创作的艺术特色也是其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的闪光点。
1 运用的化虚为实,时空转换的写作手法
这是李商隐三峡诗歌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写作手法,如《夜雨寄北》诗的前两句“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盛满秋池连绵不尽的巴山夜雨,想到远方之人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却也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乡,心中难免如那渐渐被雨水溢满的池塘一样愁绪渐生。一问一答,有实有虚既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又构成了一种凄清愁闷的艺术境界。诗歌前三联分别写出了所经之地,所观之景及所做之事,一联一叙,脉络清晰,言简却意达。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进行时空换位,想象着自己有一天在家乡与那远方之人西窗剪烛,谈论今时所见之景,这样的情形是什么时候会来到呢?在渴望归期的情怀的基础之上,表现北归和友人畅叙的强烈愿望。全诗情思委婉,以现在之景预期未来,又期未来重现现在,可为构思极为新颖独特另人深觉叹服。另一首《因书》在这一创作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题材上善于将三峡特有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如诗
巫山神女的故事是一个早已在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其独具风采的美神形象和“云雨”意象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和绵长情思。当李商隐来到这烟云飘渺的巫山神女峰下时,思如泉涌,写下了《过楚宫》《楚宫》(十二峰前落照微)、《无题二首》(其二)、《深宫》等多首与之相关的诗篇。如诗人《过楚宫》借襄王痴迷神女梦的事件而寓事抒怀,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理想,但自己的梦想却如襄王的梦般,难以实现,从而抒发自己梦想难以实现的感伤之情。又如《无题二首》(其二)全诗围绕爱情这个主题来展开,一字一泪,情真意切,乃为商隐运用三峡传说书写爱情的佳作。《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则写了出生在三峡地区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屈原受后人追思纪念的场景。
3 抒写个人困顿遭遇、身世漂泊和人生悲慨之情
在李商隐的13首三峡诗歌中,几乎每一篇都与商隐的悲剧性身世遭遇有或显或隐的联系,写景、纪行、酬赠、咏物、怀古,都贯串或渗透了上述内容。这些诗歌普遍透露出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与思乡怀远之情,有着羁旅之愁、孤独之苦的宣泄的艺术特色。《摇落》诗中开头便说“摇落伤年日”,一“伤”字道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后句“羁留念远心”,一“念”字指出了作者此时的情感,整篇即为悲秋怀远之作。《无题二首》(其二)中,以巫山神女之梦幻生涯与清溪小姑之独居身世喻诗人自身的生涯身世,而诗人的幻灭感、孤独无依感亦得到象征性的表现。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愁苦,使得诗人开始幻想自己有天回到家中,在亲人与友人的陪伴下秉烛夜谈的场景,既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同时又更承托出诗人此时的孤寂,正如《夜雨寄北》和《因书》中所写的那样。
三 李商隐三峡诗艺术特色的原因探析
1 三峡历史名人对李商隱的影响
三峡地区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著名人物,这些历史名人历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在李商隐的三峡诗歌创作中也不例外。但作为描述的对象,李商隐不可能把所有的三峡名人都写进去,能进入他作品中的人物肯定是可以牵动他的情感,引发他的感慨的。例如,《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里的屈原,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忠君爱国且性格耿直,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力主以变法来提高楚国国力。可是后来却遭到贵族排挤被流放,最终在得知楚国被攻破后忧国忧民的他投身汨罗江殉国。诗人在看见老百姓纪念的屈原的场景后,为这位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打击的爱国诗人深感惋惜和同情,又加之自己与屈原一样都有着天涯漂泊的命运而产生共鸣,以屈原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且沦落天涯的身世感慨,并且批判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 李商隐在政治上受到牛、李党的排挤,仕途上连受打击而寄居幕府的他,一再有着想归隐田园的想法。但是在想到历史上那些曾建立丰功伟业的人物后又有了勇往直前,继续追求梦想到勇气,正如《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中所写的张飞和王濬那样。张飞在战场所向无敌,最后却死在自己部下,实在是死的冤枉,可见小人的阴险狠毒。张飞的忠君报主和在沙场上的英勇使诗人很是钦佩,因此诗人有了“怀古”和“思乡”的两种心理,虽想归隐山林但仍希望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在有生之年能建立一番功业。
2 三峡自然风光对李商隐的影响
三峡的自然风光最为著名的要属巫山十二峰之最的神女峰,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神女峰乃是一根突兀于青峰云峡之中的巨石,远远看去,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每当云烟缭绕峰顶,它便似披着薄纱,更显妩媚动人。而巫山神女的故事也渗入到民族心理的深层,成为人们心中一个美丽的原型。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为其赋予了梦幻般的浪漫色彩。李商隐的三峡诗歌中一连四首都是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的美丽以及与襄王的爱情传说,对于李商隐这位追求诗美的作者来说无疑是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创作素材。李商隐这四首诗或写有关神女的美丽爱情,或通过写襄王对神女的痴迷而暗喻自己不能得到君王的重用等。
另外,三峡所独有的一些景观也赋予了李商隐诗歌丰富的内涵。像《因书》一诗中的猿声,《夜雨寄北》中的夜雨,《风》中风,《送崔钰往西川》中的“雪浪”和“火云”等三峡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使其作品赋予了浓厚的凄苦之感,也使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在这种环境下独自一人漂泊的诗人的形象,通过诗人的眼睛来看这些,而感受到诗人的当时的心情。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李商隐来到三峡后,其心态的微妙变化,这些三峡所特有的人文自然风光丰富了诗人的情感,使其创作得到了提升。
四 李商隐三峡诗对三峡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峡丰富了李商隐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绝丽”以及艺术化的美的感伤情调,同时李商隐那让人难以企及的才情也为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添了几多异彩、几许华章。他的到来以及他所留下的一篇篇为人传颂的诗歌佳赋,使后世的许多人对三峡这个神奇又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寻求着他的足迹来探索三峡的神秘,感受三峡的民风民俗,欣赏三峡的自然景观。李商隐对三峡地域文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1 通过其如椽大笔对三峡雄奇俊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来到三峡,又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内容。在李商隱的诗歌中三峡的水是雪浪翻滚怒吼,云如火般在碧空中燃烧;三峡的风是冷、厉、寒;三峡的雨是淅淅沥沥说来就来;三峡的猿声是响彻凄清的夜月;三峡的神女峰是朝云暮雨。如唐代诗人唐彦谦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歌,咸通十一年(870)春唐彦谦循着李商隐的足迹来到三峡,他的《无题十首》其三云:“楚天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吹罢雨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却飞来。”其七云:“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多情惊奇双蝴蝶,飞如巫山梦里来。”皆是写巫峡春景。宋代也有很多诗人都曾受李商隐诗歌的影响,如陆游在《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中说:“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他除了继承和发展了李商隐的七律,还继承了商隐《无题》诗比兴寄托的传统,共作《无题》诗七首。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委任为夔州通判,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关于三峡的诗歌。
2 通过对三峡民风民俗、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的感悟和评点,加深了人们对三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客观上促进了三峡地域文化的传播。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三峡的“郫筒当酒缸”用、爱喝郫筒酒,“海石”作“棋子”玩等民风民俗,宋代的苏轼称颂则言:“所恨巴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陆游甚至可以为了它“典衣犹拟醉郫筒”(《思蜀》)。三峡名人屈原是魂魄难招,但忠魂仍为后人永久地纪念;宋玉才华横溢却始终不得重用;王昭君倾国倾城因为小人所误而香魂消于边塞;张飞叱咤风云、驰聘沙场最终以死回报了自己的君主;三峡的神话传说是巫山神女的神秘无比而遥不可及;“襄王梦觉”只是楚襄王荒谬的一场梦而已。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无论是对三峡的何种描绘,何种感慨,无不都深深印在读者的心中,使人在领略到三峡文化的同时而心之向往。
注: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唐宋流寓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编号:2013pyzw07);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唐代流寓三峡文人与三峡文化互动关系研究”(编号:KF201301);重庆市高教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42002);重庆三峡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4ZD02);重庆三峡学院教研项目(编号:JG1206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宦书亮,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李商隐 三峡 诗 艺术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是一位才情卓绝的人,在他的幕府生涯期间,曾先后两次途经三峡,写下脍炙人口的三峡诗歌。第一次经三峡是大中二年(848),李商隐取道潭州北上,还赴洛阳,途经三峡时游览了许多三峡的名胜遗迹,像旧楚宫、巫山神女峰等,在此期间写下了《摇落》《过楚宫》《楚宫》等多首有关三峡传说、人物以及风景名胜的名篇佳作。第二次经三峡是大中五年(851)跟随柳仲郢入蜀,这时候诗人写下了千古名篇《夜雨寄北》等,笔者遂对其三峡诗细加正整理并从不同角度剖析之。
一 李商隐三峡诗的分类
本文所指“三峡”是从湖北宜昌南津关至重庆的长江沿岸地区即三峡地区,李商隐所作的三峡诗歌现存13首。可从地域、体裁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按创作空间的不同可以把李商隐的三峡诗分为诗入三峡前、在三峡时以及离开三峡后三种类型。其中李商隐入三峡前创作与三峡有关的诗作有《送崔钰往西川》《席上作》和《楚宫》3首。李商隐曾先后两次到过三峡,在此创作的三峡诗今存《摇落》《过楚宫》《楚宫》《风》《夜雨寄北》《巴江柳》《因书》7首。李商隐离开三峡后他写了《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无题二首》(重帏深下莫愁堂)、《深宫》3首三峡诗歌。
从诗歌体裁角度看,可把李商隐的三峡诗歌分为三类:绝句、律诗和五排。李商隐三峡诗中的绝句有4首,其中七绝《过楚宫》《楚宫》(十二峰前落照微)、《夜雨寄北》3首,五绝有《巴江柳》1首。而律诗有8首,其中七律有《送崔钰往西川》《楚宫》(湘波如泪)、《无题》(万里风波)、《无题二首》(其二)(重帷深下)、《深宫》等6首,五律有《风》和《因书》2首。五言排律是在五言律诗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最短要有十句,李商隐的五言排律三峡诗有《摇落》1首。
二 李商隐三峡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后期的人生是漂泊天涯,政治上的失意,家庭的不幸使他的身心备受煎熬,此时诗人来到三峡,三峡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在推动诗人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上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其三峡诗创作的艺术特色也是其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的闪光点。
1 运用的化虚为实,时空转换的写作手法
这是李商隐三峡诗歌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写作手法,如《夜雨寄北》诗的前两句“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盛满秋池连绵不尽的巴山夜雨,想到远方之人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却也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乡,心中难免如那渐渐被雨水溢满的池塘一样愁绪渐生。一问一答,有实有虚既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又构成了一种凄清愁闷的艺术境界。诗歌前三联分别写出了所经之地,所观之景及所做之事,一联一叙,脉络清晰,言简却意达。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进行时空换位,想象着自己有一天在家乡与那远方之人西窗剪烛,谈论今时所见之景,这样的情形是什么时候会来到呢?在渴望归期的情怀的基础之上,表现北归和友人畅叙的强烈愿望。全诗情思委婉,以现在之景预期未来,又期未来重现现在,可为构思极为新颖独特另人深觉叹服。另一首《因书》在这一创作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题材上善于将三峡特有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如诗
巫山神女的故事是一个早已在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其独具风采的美神形象和“云雨”意象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和绵长情思。当李商隐来到这烟云飘渺的巫山神女峰下时,思如泉涌,写下了《过楚宫》《楚宫》(十二峰前落照微)、《无题二首》(其二)、《深宫》等多首与之相关的诗篇。如诗人《过楚宫》借襄王痴迷神女梦的事件而寓事抒怀,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理想,但自己的梦想却如襄王的梦般,难以实现,从而抒发自己梦想难以实现的感伤之情。又如《无题二首》(其二)全诗围绕爱情这个主题来展开,一字一泪,情真意切,乃为商隐运用三峡传说书写爱情的佳作。《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则写了出生在三峡地区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屈原受后人追思纪念的场景。
3 抒写个人困顿遭遇、身世漂泊和人生悲慨之情
在李商隐的13首三峡诗歌中,几乎每一篇都与商隐的悲剧性身世遭遇有或显或隐的联系,写景、纪行、酬赠、咏物、怀古,都贯串或渗透了上述内容。这些诗歌普遍透露出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与思乡怀远之情,有着羁旅之愁、孤独之苦的宣泄的艺术特色。《摇落》诗中开头便说“摇落伤年日”,一“伤”字道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后句“羁留念远心”,一“念”字指出了作者此时的情感,整篇即为悲秋怀远之作。《无题二首》(其二)中,以巫山神女之梦幻生涯与清溪小姑之独居身世喻诗人自身的生涯身世,而诗人的幻灭感、孤独无依感亦得到象征性的表现。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愁苦,使得诗人开始幻想自己有天回到家中,在亲人与友人的陪伴下秉烛夜谈的场景,既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同时又更承托出诗人此时的孤寂,正如《夜雨寄北》和《因书》中所写的那样。
三 李商隐三峡诗艺术特色的原因探析
1 三峡历史名人对李商隱的影响
三峡地区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著名人物,这些历史名人历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在李商隐的三峡诗歌创作中也不例外。但作为描述的对象,李商隐不可能把所有的三峡名人都写进去,能进入他作品中的人物肯定是可以牵动他的情感,引发他的感慨的。例如,《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里的屈原,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忠君爱国且性格耿直,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力主以变法来提高楚国国力。可是后来却遭到贵族排挤被流放,最终在得知楚国被攻破后忧国忧民的他投身汨罗江殉国。诗人在看见老百姓纪念的屈原的场景后,为这位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打击的爱国诗人深感惋惜和同情,又加之自己与屈原一样都有着天涯漂泊的命运而产生共鸣,以屈原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且沦落天涯的身世感慨,并且批判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 李商隐在政治上受到牛、李党的排挤,仕途上连受打击而寄居幕府的他,一再有着想归隐田园的想法。但是在想到历史上那些曾建立丰功伟业的人物后又有了勇往直前,继续追求梦想到勇气,正如《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中所写的张飞和王濬那样。张飞在战场所向无敌,最后却死在自己部下,实在是死的冤枉,可见小人的阴险狠毒。张飞的忠君报主和在沙场上的英勇使诗人很是钦佩,因此诗人有了“怀古”和“思乡”的两种心理,虽想归隐山林但仍希望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在有生之年能建立一番功业。
2 三峡自然风光对李商隐的影响
三峡的自然风光最为著名的要属巫山十二峰之最的神女峰,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神女峰乃是一根突兀于青峰云峡之中的巨石,远远看去,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每当云烟缭绕峰顶,它便似披着薄纱,更显妩媚动人。而巫山神女的故事也渗入到民族心理的深层,成为人们心中一个美丽的原型。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为其赋予了梦幻般的浪漫色彩。李商隐的三峡诗歌中一连四首都是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的美丽以及与襄王的爱情传说,对于李商隐这位追求诗美的作者来说无疑是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创作素材。李商隐这四首诗或写有关神女的美丽爱情,或通过写襄王对神女的痴迷而暗喻自己不能得到君王的重用等。
另外,三峡所独有的一些景观也赋予了李商隐诗歌丰富的内涵。像《因书》一诗中的猿声,《夜雨寄北》中的夜雨,《风》中风,《送崔钰往西川》中的“雪浪”和“火云”等三峡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使其作品赋予了浓厚的凄苦之感,也使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在这种环境下独自一人漂泊的诗人的形象,通过诗人的眼睛来看这些,而感受到诗人的当时的心情。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李商隐来到三峡后,其心态的微妙变化,这些三峡所特有的人文自然风光丰富了诗人的情感,使其创作得到了提升。
四 李商隐三峡诗对三峡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峡丰富了李商隐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绝丽”以及艺术化的美的感伤情调,同时李商隐那让人难以企及的才情也为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添了几多异彩、几许华章。他的到来以及他所留下的一篇篇为人传颂的诗歌佳赋,使后世的许多人对三峡这个神奇又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寻求着他的足迹来探索三峡的神秘,感受三峡的民风民俗,欣赏三峡的自然景观。李商隐对三峡地域文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1 通过其如椽大笔对三峡雄奇俊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来到三峡,又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内容。在李商隱的诗歌中三峡的水是雪浪翻滚怒吼,云如火般在碧空中燃烧;三峡的风是冷、厉、寒;三峡的雨是淅淅沥沥说来就来;三峡的猿声是响彻凄清的夜月;三峡的神女峰是朝云暮雨。如唐代诗人唐彦谦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歌,咸通十一年(870)春唐彦谦循着李商隐的足迹来到三峡,他的《无题十首》其三云:“楚天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吹罢雨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却飞来。”其七云:“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多情惊奇双蝴蝶,飞如巫山梦里来。”皆是写巫峡春景。宋代也有很多诗人都曾受李商隐诗歌的影响,如陆游在《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中说:“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他除了继承和发展了李商隐的七律,还继承了商隐《无题》诗比兴寄托的传统,共作《无题》诗七首。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委任为夔州通判,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关于三峡的诗歌。
2 通过对三峡民风民俗、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的感悟和评点,加深了人们对三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客观上促进了三峡地域文化的传播。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三峡的“郫筒当酒缸”用、爱喝郫筒酒,“海石”作“棋子”玩等民风民俗,宋代的苏轼称颂则言:“所恨巴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陆游甚至可以为了它“典衣犹拟醉郫筒”(《思蜀》)。三峡名人屈原是魂魄难招,但忠魂仍为后人永久地纪念;宋玉才华横溢却始终不得重用;王昭君倾国倾城因为小人所误而香魂消于边塞;张飞叱咤风云、驰聘沙场最终以死回报了自己的君主;三峡的神话传说是巫山神女的神秘无比而遥不可及;“襄王梦觉”只是楚襄王荒谬的一场梦而已。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无论是对三峡的何种描绘,何种感慨,无不都深深印在读者的心中,使人在领略到三峡文化的同时而心之向往。
注: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唐宋流寓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编号:2013pyzw07);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唐代流寓三峡文人与三峡文化互动关系研究”(编号:KF201301);重庆市高教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42002);重庆三峡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4ZD02);重庆三峡学院教研项目(编号:JG1206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宦书亮,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