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高效课堂成为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各地各校都在摸索高效课堂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中历史科属于“副科”,虽然属于中考科目,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当然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我们历史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办法提高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45分钟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课改后在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达到高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自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他们阅读教材做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在阅读时要掌握所学知识的概况,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基础知识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并加强训练和培养。例如:在讲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情况,将有关政治制度作纵向对比: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夏朝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除了注意纵向联系外,还应注意横向联系。对世界史上不同国家发生的性质相近的重大事件作横向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点。例如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要联系中国的新文化运;讲新航路的开辟时,则要注意与中国指南针的西传及郑和下西洋联系。通过不断练习,触类旁通,学生纵横思维的能力便会逐渐增强,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历史“史鉴”功能的自学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其“史鉴”功能,充分运用历史来解决现实的热点问题,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为了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史鉴”功能,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对所探究的具有启迪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史实,注意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激励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去认识现实,预见未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赋予历史以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学习美国的历史时,引发学生做如下思考:美国是怎样崛起的?并联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借鉴经验?然后让学生谈谈议议,通过学生热烈地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等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有: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要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培养等等。这样,通过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并引出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进而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质疑的自学能力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如在讲《郑和下西洋》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郑和是个太监,为什么让他带领船队去西洋?我先让学生相互解疑,最后我再补充。还鼓励他们对我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对相关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提出质疑,师生通过交流予以解决;甚至鼓励他们对历史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这样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培养学生编写提纲的自学能力
编写提纲,这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历史的一条捷径,因为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在理解了教材内容,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和自己的语言,将教材归为几点及每点中的几个小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鲜明、直观的知识框架。当然这比在教材上直接勾画要难一些。在平时讲述或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应尽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归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中,在宏观上注意讲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要求学生编写教材提纲时,要同阅读教材结合起来,边读边画,随即就编写出教材提纲,在这三个环节上都要快速、高效。
总之,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验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当然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過程,作为教师只有转变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自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他们阅读教材做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在阅读时要掌握所学知识的概况,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基础知识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并加强训练和培养。例如:在讲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情况,将有关政治制度作纵向对比: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夏朝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除了注意纵向联系外,还应注意横向联系。对世界史上不同国家发生的性质相近的重大事件作横向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点。例如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要联系中国的新文化运;讲新航路的开辟时,则要注意与中国指南针的西传及郑和下西洋联系。通过不断练习,触类旁通,学生纵横思维的能力便会逐渐增强,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历史“史鉴”功能的自学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其“史鉴”功能,充分运用历史来解决现实的热点问题,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为了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史鉴”功能,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对所探究的具有启迪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史实,注意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激励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去认识现实,预见未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赋予历史以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学习美国的历史时,引发学生做如下思考:美国是怎样崛起的?并联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借鉴经验?然后让学生谈谈议议,通过学生热烈地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等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有: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要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培养等等。这样,通过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并引出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进而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质疑的自学能力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如在讲《郑和下西洋》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郑和是个太监,为什么让他带领船队去西洋?我先让学生相互解疑,最后我再补充。还鼓励他们对我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对相关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提出质疑,师生通过交流予以解决;甚至鼓励他们对历史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这样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培养学生编写提纲的自学能力
编写提纲,这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历史的一条捷径,因为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在理解了教材内容,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和自己的语言,将教材归为几点及每点中的几个小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其有序的联结起来,形成鲜明、直观的知识框架。当然这比在教材上直接勾画要难一些。在平时讲述或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应尽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归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中,在宏观上注意讲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要求学生编写教材提纲时,要同阅读教材结合起来,边读边画,随即就编写出教材提纲,在这三个环节上都要快速、高效。
总之,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验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当然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過程,作为教师只有转变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