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氏通备武艺的劲道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通备武艺是我国武术中独树一帜、融会贯通,宏富深邃的一个武术流派门类。它继承了颜李学派“文通武备”学说,以“理象会通、体用兼备、融通古今、兼备内外、通神达化、备万贯一”为理论基础,弘扬明清以来诸多古典武艺拳械技艺精粹,将流传于河北、东北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长拳与短打两类拳法及西北鞭棍精要合为一体,形成“气势雄峻、身法矫健、劲力通透、打手洗炼”的风格,成为以“刚柔相济、长短兼备、三体同功、精力神全”的通备劲统领的通备门拳械体系。它流传于国门内外,盛行于大西北陕、甘、宁、青、新诸省区。由于西北地区的通备拳主要是马凤图、其子“马氏四杰”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及其弟子门人所传教,故而西北地区的通备拳被称为“马氏通备武艺”或“马氏武艺”、“马家拳”。
  目前,马氏通备武艺成为一门武术显学,国内外承传和研习马氏通备武艺的组织、团体和个人蔚为壮观,马氏通备武艺之体系构建亦日臻完备,目前一批研究成果日见丰富,武学及体系特色诸方面多有论述。本文试以马氏通备武艺为题,对通备劲道加以论述。
  
  一、“劲道”之解释
  
  “劲”在汉语中的义项为坚强、有力和猛烈,而“道”为法则、规律、方法。武术中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武术技术的力。然“劲”与“力”既相同又有区别,相同点在于两者均由内力牵动关节,产生人体各部位间的相对运动。区别在 于,“力”指大脑指挥下的肌肉收缩力,作用于外界时为局部用力,作用面积大,压强相对小,传递慢,随意性小;而“劲”是意识支配下的气息吐纳和肌肉收缩,按照一定动作规格进行有序化配合产生的力,包含要点多,作用于外界时,强调聚全身之力(整劲)于一点发出,作用面积小,压强相对大,攻击力大,且劲经意识支配和有序化配合锻炼,传递迅速,变转灵活,随意性较大。可以说,劲道为武术中的劲力特点与用劲、发动技巧方法,主要指刚、柔、长、短等劲法在拳艺中的变化运用。
  
  二、通备的“劲道”论述
  
  马氏通备武艺的“通备劲道”是一种自然劲的总结和升华,其将人们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劲力合理地运用到技击中去,并通过快速的躯体移动,将身体的整个动量传递到拳脚等八拳上,产生出最大的力量、速度及击打效果。也可以说,“通备劲”是由多种劲道逐步形成的,基本上是将长拳与短打两种劲法融合为一体,在躯干的最大幅度的起伏活动中,在脚下的拧转中,开合吞吐同时进行,以腰为中轴把多种劲力完整协调起来,并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大力量发射到对方最薄弱的环节中去。
  通备师祖马凤图在“通备学内功气调势真约旨”中对“通备劲”歌曰:
  立地通天,格律谨严;三体同功,理法势绾;两臂挑直,溜肩和腕;拧腰切胯,伸收往还;吞吐内运,通窍导毂;三盘六合,精气神全;阴阳刚柔,武美矫健。
  在“通备劈挂拳调劲字诀”中进一步提炼了通备劲,其对人体中上盘的劲道阐述为:
  吞胸拔背,两臂调直;溜肩和腕,肩沉气按;拧腰切胯。
  在对以人体正面之中轴线上的分布点及内部生理、筋骨脉胳的译解表述为:
  肩穴吞吐,脑穴有无,腹穴鼓荡,胯穴起伏。
  同时,其又重点强调了腰胯的决定性作用:
  左胯出时右胯掀,右胯出时左亦然。古人说是在腰间,胯起胯落牵着拳。
  从先哲的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氏通备武艺“通备劲”的关键在于“三体同功,三盘六合”,而核心在于腰胯的主宰中轴作用和“吞吐开合,起伏拧转”的劲力。“三体同功,三盘六合”符合和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的发劲基本规律,并在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驰中,使全身之力能在一瞬间到达着力点,即集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成为典型的整劲、合劲。“吞吐开合,起伏拧转”之说合乎“命意在腰间”之理,“吞吐”系胸背借助于呼吸而完成之动作;“开合”系以腰椎为中心,颈椎、尾椎为两端的伸屈动作。“吞吐”、“开合”融为一体,使躯干开合如弓,胸背吞吐如弦,发出之力如无影之箭,加之上下肢的起伏拧转,形成调动全身之力,以最快速度集于一点之合力。
  
  三、“通备”劲道之解析
  
  “通备”劲道是马氏通备武艺中的灵魂,是此一武艺区别于他一武艺的解码,更是马氏通备武艺科学生命力之所在。然而,“通备”劲道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游弋于马氏通备武艺之外的,它是和马氏通备武艺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套路体系乃至技击体系融为一体的,即是与“理、法、势、招”融为一体的。先哲们在“通备武学拳变”中歌曰:理法势招四总妙,顺利击健运用巧;奇正灵实极变化,通神达化贯千招。
  恩师马颖达先生在论及“理法势招”时谈到:夫武术不外理、法、势、招,四者势即常习之拳械套路,招即技击之招手,正如戚继光所说“不招不架,便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唯理与法全凭诀法,如得势而不得诀,如画龙画虎虽工,未尝点睛,终为无神,故常有练艺数十年仍为门外汉者,非其功力不到,知不及也。因其未得法,不明理法。习练劈挂掌,能否得法,能不失通备之劲道及功力,全在于字诀,诀是指导奉法之定律。
  “理法势招”是建立在马氏通备武艺内容体系基础上的主体,“通备劲道”是马氏通备武艺的灵魂,两者互为彼此,互相作用,互为结果,常言道:熟读千遍,其理自明,熟练千遍,其义自见。
  “通备”劲道当源自于劈挂拳械,因劈挂拳械是马氏通备武艺的立命基础,是“通备劲”的来源和融会其它劲法的基础。劈挂讲求翻扯(滚勒)劲、辘辘劲、吞吐劲和劈挂(开合)劲,技法上讲究大开大合,势短节猛,长刁冷抽,搅靠劈重,动作特点上“拧腰切胯,含胸拔背,合膝钻足,缩肩藏头,两臂挑直,搂臂立腕,肩沉气按,两臂劈挂”,而劈挂劲可归纳为“大开大合,猛起硬落,辗轳翻扯;吞吐开合,起伏拧转。”在马氏通备武艺中,八极、翻子、戳脚,原本是自有其劲道的,如八极拳讲究“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以及“崩、撼、突、击、挨、旁、挤、靠”等;翻子拳讲究“脆、快、硬、弹、冷”,特色上为“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戳脚讲究“硬、脆、滑、寸”,在腿法上讲“跺、蹶、寸、摆、插、点、圈、掀”,拳法上讲“起、落、钻、翻、崩、转、横、直”八字。
  马氏通备武艺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融会贯通、通神达化的过程。即以劈挂、八极为基础,以“集古典武艺精粹,融科学性和竞技性于一体,汇实战技击和武而美于一法”为原则,凝聚传统枪、棍点法精要,提炼出以劈挂劲力为基础的“通备”劲道,进而对自身的劈挂、八极,后来的翻子、戳脚及西北的鞭、棍进行改造创新,融会贯通,提纯构建及劲道染化,从而形成了以“通备”劲道统领的以劈挂、八极、翻子、戳脚为构建的马氏通备武艺体系。
  归纳之,“通备”劲道就是以“三体同功”的通透整体为统领,“三盘六合”(即上盘的开合劲、劈挂劲,中盘的扭丝劲、吞吐劲,下盘的翻扯劲、辘轳劲)为统一体的始于劲道,又高于一盘的意义上劲道的武艺劲道。
  
  
其他文献
我厂六角车床原来是以继电器作为控制部分,每一台需要40只左右继电器来进行逻辑组合以实现控制。由于继电器是一种有触点的控制器件,所以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它的触点容易烧坏
跳远起跳是跳远技术环节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项,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点自己的看法。跳远起跳,要求人在高速度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理、法、效奥妙无穷。就武学价值而言,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武道中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武学价值”问题谈谈一得之见,以期与朋友们切磋交流。 从
文章通过网络对云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特色库选题、资源类型和特色库网站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建设中积累的可复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Th1和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称为Th17、Th IL-17或者TH I细胞。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第二章 场地与器材 1.1 拳台规格要求 比赛时使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标准擂台。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1.1.1 台型与尺寸:擂台对边距离为8.5米,呈六角形。台面边长4.9米,围绳
拳谚说:“拳、兵同源。”已故著名武术家温敬铭教授生前常说:“古来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对手。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话出于《孙子·谋政篇》:“知彼知己, Fis
在乒乓球比赛中,有一些错误和毛病经常容易出现,但同时也很容易被选手们所忽视。对于这些问题,你千万不要以为“瑕不掩瑜”,相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并非实力悬殊的比赛中,胜
长寿古镇位于重庆长寿区城区,地处重庆核心都市区外围,虽是人造景观,但风景十分优美。古镇结合了江南水乡的风格,将长寿和巴渝风情完美地融入其中,行走其间,有时你会感觉是在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巫咸"不是商太戊之臣而是神圣化的祖巫。巫者并非人人皆能胜任,需要特殊的生辰或居住地点。巫者通过与鬼神沟通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招灾致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