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的两点分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h8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清“改革的原因”与“改革成败的原因”
  “改革的原因”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改革”,而“改革成败的原因”是回答“为什么改革成功了(或失败)了”。下面我们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1. 改革的原因
  例1 从材料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解析 改革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②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如少数民族的改革等;④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社会矛盾。如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⑤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⑥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如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结论 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2. 改革成败的原因
  例2 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解析 改革成败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找: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因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结论 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北魏孝文帝的努力,措施得当。
  相同点: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条件: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忍的毅力,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
  
  二、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对改革的认识”
  1. 改革的历史作用
  例3 依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解析 改革的历史作用一般主要从积极方面去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①改变了社会形态。如商鞅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等;②清除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如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结论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2. 对改革的认识
  例4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次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結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解析 对改革的认识要从原因、过程、经验等多方面思考:①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还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生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于改革中去,共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④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结论 根据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模式,本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危及他国的建设。
  
  【练习】
  1. 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所谓燃油税,即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合并成燃油税。燃油税费改革与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经济基础 B.变革生产方式
  C.调整生产关系 D.调整上层建筑
  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形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为了取得执政党的地位,两党经常互相攻击和谩骂,但是恩格斯却称其为“跷跷板游戏”,这主要是因为( )
  A.民主党与共和党力量对比经常失衡
  B.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得以不断调整
  C.两党轮流执政导致外交政策的变化
  D.两党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下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为追求效率牺牲了公平的是( )
  ①15~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 ②1918~1921年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美国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 ④1958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6.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
  ——《通典》
  材料三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國留学。
  材料五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编自《梦蕉亭杂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指出其重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制度有何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主要的创新之处。
  (3)材料三中提及的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5)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五,归纳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参考答案】
  1~4.CADC
  5.A (解析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局面,但贵族特权仍受到保护;平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治权利,但第四等级公民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体现材料中的“中立”政策。)
  6.(1)变革:废分封制,行县制;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作用: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创立科举制。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创武举和殿试;用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3)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募役法);市易法。
  成效:政府收入大为增加;保证农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生产。
  (4)背景: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
  评价: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只是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根本改变教育制度。
  (5)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内容脱离实际;触动了封建顽固派利益,遭强烈反对;变法理论偏激导致内部意见分歧。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生命之美无定形!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是江南的生命之美;沾衣杏花、吹面杨柳是春日的生命之美;绿嵌大漠、红缀雪原是自然的生命之美……而有一种生命之美,却往往因为我们司空见惯而忽略,那就是留恋花丛时时舞的美丽精灵——蝶——顽强的生命之美。  蝶的生命是一个情节跌宕乃至悲苦的传奇。由蛹而茧而蝶,我们往往只看到蛹的丑陋和蝶的美丽,很少有人会把那种丑陋得甚至让人恶心的蛹和轻盈美丽得
期刊
每年的18套高考作文题,命题者都给出了让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的题目。许多同学只看到了降低的审题难度、广阔的写作空间,却忽视了命题者在开放中设置的一些限制,所以失误从未绝迹。下面以湖北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谈作文审题中的开放性和限制性问题。  立意的开放与制约  2010年的材料作文是“幻想与现实”,让我们阅读材料之后,自由表达对幻想的理解和体会。命题者提供了孙悟空的筋斗云等四个幻想实例,唤起我们对幻想具象
期刊
【阅读关键词 开放性答题】  答案的开放性是近年语文考试的一道风景,它考查我们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理解能力。但无论是个性化的阅读,还是创新理解,都要起于文本,归于文本,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妄加发挥。请大家认真阅读本期的几篇文章,仔细体会开放性答题的“开放”和“限制”问题。    小说人物形象评价命题方式灵活多样,其答案也比较开放,我们答题时很容易弄错。这种新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
期刊
古诗鉴赏的开放性是针对答案表述的自由性而言的。同样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不惟一。笔者在教学中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开放性题型及答题思路,供同学们参考。  赏析型 其特点是在题干中未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只是让我们对其中某一联(字)进行赏析或任选一角度赏析全诗。  前者可以按照“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什么表达效果”的思路来回答。  后者首先要确立一个赏
期刊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试题的亮点,每年形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力图让我们展现自己的语言个性和语言特点,有些试题甚至不给答案,只给一个大体答题的方向,这就是这类试题的开放性;但这并不等于这类试题没有限制性,暗含在试中的限制性是命题者的着力点,答题者的得分点,阅卷者的关注点。没有注意到这种限制,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大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话题的一致性
期刊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中,出现了一些开放型试题,这类试题,既有对某些句子的理解,也有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这里,我们对某些句子的理解的开放性答题,做些探讨。  一、善用主旨解题  对重要句子的理解探究,要弄清楚作者的表达意图,抓住开放点,顺着作者的意图去答题。看下面的文段: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
期刊
1.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情趣与理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表现了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请另举两个带“山、水”的熟语(包括成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情趣与理趣。  (1)“_______”,表现了_______  
期刊
The ranks of America’s poorest poor have climbed to a record high — 1 in 15 people — spread widely across metropolitan areas as the housing bust pushed many inner-city poor into suburbs and other outl
期刊
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因为文化市场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而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生活中存在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因此我们要在文化生活的海洋当中“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而同时另一个行为主体——政府,也必须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例
期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  《决定》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此,《决定》提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