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酝酿、后交流——作文教学一对隐形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文前充分酝酿,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期待心理
  
  (一)发现生活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如罗梭所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地重复,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老师在平常和学生一起时,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随时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用心去记录,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当然,生活是很宽泛的,不加提示,让学生去记录自己的生活,那可能是一段流水账。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找到一个点,去把点擦亮,写细。回忆起一天,什么是你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一个亮点。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需要老师的熏陶,也需要老师的点拨。而老师要寻找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就需要细心去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课堂内外的喜怒哀乐,眼神话语都会给我们研究的灵感。什么时候学生最兴奋,最异常,眼睛最亮,那就是该提示学生抓住的亮点。学生身上有教师永远读不完的经典,永远不会穷尽的课题,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二)学科整合
  作文跟其他学科结合。如科学课程,是那么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科学老师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动手、养殖等活动。于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积累题材,进行习作。如让学生观察蜗牛、养蚕、放孔明灯、做各种小实验……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科学课,几人小组进行放“孔明灯”活动,学生个个参与做灯,放灯。最后,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然后让他们写写自己的过程和感受,谁会没有话呢。科学老师让学生种凤仙花,于是,个个回家买花盆、挖泥土、播种、浇水……天天回来张望着那一盆盆花盆,盼望着黑黑的泥土有点小动静,有一天,冒出了三棵芽芽了,学生能不激动吗?让他们写这些生活中的快乐,学生当然会愿意。
  这类科学小实验,学生是科学实验的实践者,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科学实验,自主地在课内外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过程,他们追求新奇、渴望求知,与伙伴合作,与他人沟通。在科学实验中他们会产生朦胧的科学的意识;在活动中他们会释放大胆的思想,在研究中他们会体验到各种酸甜苦辣。经历了这些过程,学生就有了鲜活的作文题材。
  还有,在低段的写话中,可以采用先画图再看图写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先画自己喜欢的画,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的意思写下来,把作文和美术结合起来,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再是将音乐和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再可以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想到的一切写下来……都是不错的学科整合尝试。
  (三)观察体验
  给孩子充分地观察和体验,只有经过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只有经过充分的酝酿,才能写出词真意切的好作文。大作家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还需要几年的体验、采风,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新教材都采取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阅读材料和作文题材是同一个主题。在作文方面来说,等于是举四反一。老师在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后,马上让他们了解一下,这一单元要写的作文的主题是哪一方面。然后学生心中有了方向,就可以不断地观察、思考、记录点滴的资料,也可以查找同题材的文章。这样一单元教学下来,大概有一星期半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思考和记录,再到作文课时,学生有了充分的酝酿,进入不吐不快的状态,写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如人教版六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作文就需要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实践,去体验。于是,在这一单元刚开始教学时,就布置学生在周末好好去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学生有的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考察葭芷泾的河道的变迁;有的到外沙化工厂去考察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有的去老年公园,也看到有人在湖里乱扔垃圾;有的在小区里看到有人乱倒垃圾,看到小区的草坪上有一些废电池;有的在学校操场上看到夜间野狗窜进操场留下的粪便……回到学校,同学们交流起这一切,简直是群情激愤。也让我这做老师的大吃一惊,没想到学生的触觉是那么地灵敏。然后布置学生去讨论,采访,查资料,想想你可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并督促学生行动起来。于是,有的学生组织小组同学去小区扫垃圾,有的开始集中处理家里的废电池,有的开始进行废纸回收……所以当写起这一方面的作文时,学生有了生活的铺垫和积累,思路开阔,题材各异,写得情真意切。
  整个酝酿过程也就是学生生活的积累过程,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对孩子个人的成长也很有好处。酝酿过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和心灵世界。
  
  二、作文后充分交流,激发起学生再习作的兴趣
  
  (一)评价激励
  学生的作文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步。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帮助孩子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锤炼字句熏陶情感的过程。作文的评价也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们平时主要让老师来评价,老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好话。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看学生的作文,应该蹲下身来倾听,发现其中的亮点。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也如同是学生的“孩子”。对于这份劳动成果,老师一定要珍视。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很多价值观还是会受老师家长的潜移默化。当老师和家长以及同学都很珍视他的作文时,他自然会对自己的作文珍视起来。我觉得此时的老师应该像二三岁孩子的父母,当孩子跨出一步时,我们为他喝彩。当孩子说出第一句话时,尽管语言是那么地简单,不过是简单的“妈妈、爸爸”,可足以让我们欣喜若狂。所以,当老师的也应该用这种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无论简单,或者粗糙,蹲下身来倾听,总有让人感动的地方。成功的感觉对激发一个人的兴趣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作文写好了,我改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如一个人辛辛苦苦把菜做好了,是多么期待别人细细品尝他的菜啊!应该在每节作文课之后都有一个佳作赏析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一起来品读写得特别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这篇文章,这段话或这句话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细细地点评展示给所有的孩子听。一开始,重在老师赏析,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点评功夫就会长进起来。这种集体的交流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学了,范围可以扩得更大。
  (二)多元交流
  也可以变教师一人批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家长评,教师批改。多渠道批改主要不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而是让习作与生活联系,让批改成为提高学生改评能力的训练过程。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家长的桥梁。习作批改点评,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批判性。
  学生互相评改时,指导学生要会用两种眼光观察别人的作文,第一是欣赏,第二是批判。人有惰性,容易包容自己,否定他人。小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亮点。只有发现,才可能吸取使自己更靓。欣赏他人不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善意,一种人品。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第二要有锐气,敢于发现自己、他人(包括名人)的不足,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创新,有自信的个性化的习作。
  (三)充分展示
  除了点评,相对优秀的作文还需要展示。可以设置一流程,让学生在墙壁上开辟一块“自留地”,自己设计自己的版面,再以活页形式贴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师评价高的或者自己认为棒的,都可以贴上去,让全班的同学都来当读者,而且可以随时交流意见。当个人的作文页数超出一定数量时,可以将这些作文整理装订成一本书。将这些书放在班级的书架上,成了班级图书的一本。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积极投稿,当孩子的文字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出来时,那时的成就感又是另一个级别了。
其他文献
本文收集1302头北京黑猪个体测定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模型估计北京黑猪背膘脂肪组织NADPH生成酶活性、背膘厚、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等参数。
《第五子》是部很难把握的作品,批评者对它意义的看法是庞杂的,这本书也因此被界定为一个次要经典(minor classic)。事实上它并不是一般的“次要的”恐怖故事,而是对《圣经》的颠
片断实录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
分析结果表明:青霉素菌体蛋白粗蛋白质41.0%,钙1.44%、总磷1.11%,代谢能力水平为9.96KJ/g,5种主要的氨基酸含量如下:精氨酸1.84%,蛋氨酸0.60%,胱氨酸0.62%,苏氨酸1.78%,色氨酸0.50%,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4%,90.7%,61.9%,80.4%,91.4%,通过饲养实验说明,在蛋鸡全价料中添加3%、
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陶瓷就已经使用印压纹路、刻画文字、绘制图案等方法来装饰器物,这也是最早的陶瓷装饰艺术。而紫砂壶作为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这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同天空中的星辰璀璨夺目,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后人崇拜和学习的典范。
莲花,在我的家乡陶都宜兴随处可见,每当夏日来临,无数的荷田便陆续在阳羡大地一一登场。湿地、公园,甚至是古厝院落的盆栽景观等都随处可见,"莲叶何田田",花叶清秀,花香四溢,
目的:观察治痢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伤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治痢汤(葛根、槐花、地锦草、苦参等)口服,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
2007年底,“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实践,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初,“家电下乡”推广至全国共计14个省、自治区、
玉,石之美者,常被人用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将其视为吉祥、美好和幸福的象征。我国有着悠久的玉器发展历史,玉石雕刻传承几千年,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