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 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积极应对。结合创业过程及创业方式,探讨大学生创业与团队建设的关系和创业团队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9-0028-01
我国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创业教育模式系统性差等情况下,国内创业教育亟待加强。高等院校顺应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同时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已将创业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团队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建设。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现状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以群体进行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热已经形成,但在诸多方面又似乎还没发展到一个健康的水平,由大学生建立的初创公司存活率极低。目前,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模拟式的创业训练,以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做到平等、协商,团队内部能够根据各位同学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方面的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所缺,创业团队内没有权利、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当大学生们走向社会自己组织创业时,各种模拟式的创业需要进行实干时,其个人心理素质、性格与个性上的缺失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经验欠缺、资金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将在创业发展中逐步完善解决。而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很有个性,自信心较强,有的甚至刚愎自用,这对创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大学生创业中团队建设的问题
分析诸多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发现团队建设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不能保持团队建设的初衷,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其二,平衡不好团队责任感与个体独立责任感。其三,不能够充分利用小团队高灵活性的优势。
三、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建议
1. 保持团队的初衷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明确最初做的这件事是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项比赛,虽然资历上相对薄弱稚嫩,但仍希望能通过历练获得提高,而不是以此当作借口,畏首畏尾。通过研究大量大学生创业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一个良好的初衷可以更好地提升效率,对于刚刚组建的团队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积极性。
2. 平衡团队责任与个人责任
对于90后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责任感较弱。这样,容易造成所有责任都要团队核心人员担当的问题,时间长了后果相当严重,会造成能力分化、团队执行力低下,甚至产生内部严重的矛盾。从诸多创业案例中得出的经验,就是要求核心成员具有较强的带领能力,能够带动团队成员并积极培养其独立责任感。
3. 充分发挥灵活性优势
灵活性可能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最稀有但往往最关键的品质。团队开始决定做这件事,就带有某种执拗的坚持作为驱动力,否则无法冲破旁人诸多不看好和投资者的层层拒绝,推动事业前进。但要记得:能随时退后三步审视自己,包括团队在做的事,并做好随时推翻昨天自己的准备。表现在成员个体上,这种灵活性就暴露得更加明显:是否能在必要的时候高效地否定自己,及时承认自己考虑的错误和疏漏,并非常快速地切换到“如何修正错误或调整策略”上。学生创业团队相对于成熟大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正是这种灵活性。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因为团队规模小,说明其自动化程度与技术价值高;小团队,往往包含很多多面手成员,单兵素质远高于大团队,这种素质不仅仅意味着效率,还意味着跨领域跨技术思维的交叉;小团队用较少成本实现了与大团队同样的用户规模,说明其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多数情况下),犯错更少,单位资本 ROI 更高;小团队单位时间消耗远小于大团队,意味着同样资源情况下生存期更长,安全边际更高;小团队,其内部沟通成本远低于大团队,意味着所有会议、人事、行政等边缘活动耗时更低,有更高比例时间可用于核心价值创造;小团队,具有变成更强大团队的战略空间,而大团队要缩小和改进成本与风险更大。当然,不同产品形态之间的团队规模天然存在不同,但在同类产品中,单位成员产出更高的潜在价值更大,这种考量应该被纳入总体规模的比较之中。
四、结束语
总之,确保团队建设初衷,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平衡好团队责任与个体责任的关系并利用好小团队优势,应是值得大学生创业团队关注的问题。只有一个可以产生引力,可以维持长期的、彼此依赖的相处关系的团队,才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合作互补,在创业时代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应焕桃.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
[2]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施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0.
摘 要: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积极应对。结合创业过程及创业方式,探讨大学生创业与团队建设的关系和创业团队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9-0028-01
我国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创业教育模式系统性差等情况下,国内创业教育亟待加强。高等院校顺应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同时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已将创业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团队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建设。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现状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以群体进行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热已经形成,但在诸多方面又似乎还没发展到一个健康的水平,由大学生建立的初创公司存活率极低。目前,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模拟式的创业训练,以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做到平等、协商,团队内部能够根据各位同学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方面的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所缺,创业团队内没有权利、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当大学生们走向社会自己组织创业时,各种模拟式的创业需要进行实干时,其个人心理素质、性格与个性上的缺失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经验欠缺、资金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将在创业发展中逐步完善解决。而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很有个性,自信心较强,有的甚至刚愎自用,这对创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大学生创业中团队建设的问题
分析诸多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发现团队建设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不能保持团队建设的初衷,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其二,平衡不好团队责任感与个体独立责任感。其三,不能够充分利用小团队高灵活性的优势。
三、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建议
1. 保持团队的初衷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明确最初做的这件事是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项比赛,虽然资历上相对薄弱稚嫩,但仍希望能通过历练获得提高,而不是以此当作借口,畏首畏尾。通过研究大量大学生创业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一个良好的初衷可以更好地提升效率,对于刚刚组建的团队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积极性。
2. 平衡团队责任与个人责任
对于90后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责任感较弱。这样,容易造成所有责任都要团队核心人员担当的问题,时间长了后果相当严重,会造成能力分化、团队执行力低下,甚至产生内部严重的矛盾。从诸多创业案例中得出的经验,就是要求核心成员具有较强的带领能力,能够带动团队成员并积极培养其独立责任感。
3. 充分发挥灵活性优势
灵活性可能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最稀有但往往最关键的品质。团队开始决定做这件事,就带有某种执拗的坚持作为驱动力,否则无法冲破旁人诸多不看好和投资者的层层拒绝,推动事业前进。但要记得:能随时退后三步审视自己,包括团队在做的事,并做好随时推翻昨天自己的准备。表现在成员个体上,这种灵活性就暴露得更加明显:是否能在必要的时候高效地否定自己,及时承认自己考虑的错误和疏漏,并非常快速地切换到“如何修正错误或调整策略”上。学生创业团队相对于成熟大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正是这种灵活性。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因为团队规模小,说明其自动化程度与技术价值高;小团队,往往包含很多多面手成员,单兵素质远高于大团队,这种素质不仅仅意味着效率,还意味着跨领域跨技术思维的交叉;小团队用较少成本实现了与大团队同样的用户规模,说明其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多数情况下),犯错更少,单位资本 ROI 更高;小团队单位时间消耗远小于大团队,意味着同样资源情况下生存期更长,安全边际更高;小团队,其内部沟通成本远低于大团队,意味着所有会议、人事、行政等边缘活动耗时更低,有更高比例时间可用于核心价值创造;小团队,具有变成更强大团队的战略空间,而大团队要缩小和改进成本与风险更大。当然,不同产品形态之间的团队规模天然存在不同,但在同类产品中,单位成员产出更高的潜在价值更大,这种考量应该被纳入总体规模的比较之中。
四、结束语
总之,确保团队建设初衷,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平衡好团队责任与个体责任的关系并利用好小团队优势,应是值得大学生创业团队关注的问题。只有一个可以产生引力,可以维持长期的、彼此依赖的相处关系的团队,才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合作互补,在创业时代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应焕桃.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
[2]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施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