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11日,开罗时间18点,埃及航空的飞机带着我向黎巴嫩飞去。蓝天之上,浓厚洁白的云朵连绵不断,遮挡了下面曾经的硝烟,仙境般纯净美好。黎以停火一周年后的今天,贝鲁特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名城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呢?
压抑的夜晚,看不见路人的街头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感到飞机在下降,于是探头看向窗外:庞大的机翼掠过蔚蓝的地中海,一座旖旎的城市安静地躺在大海的怀抱里。隔着舷窗,隔着城市上空的雾气,我仍能见到海浪温柔地拍打着城市黄色的脚趾,溅起簇簇雪白的浪花,令人惊艳。
战后的黎巴嫩,我来看你了!
出了机场,我一脚跨进黎巴嫩的夜色中。先找个地方下榻,我扬手叫停一辆出租车,10美金的价钱谈好后一路开往贝鲁特第一背包客旅馆——Tala’s New Hotel。
机场位于贝鲁特的南端,旅馆位于北端,出租车穿过隧道,奔驰在寂静的街头。除了同样快速奔跑的汽车与夜风中飘摇的树木外,在街头能看到的唯一会动的东西基本就是穿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贝鲁特全城处于森严戒备中。
阿拉伯世界的夜生活相当热闹,若此时在埃及开罗,街头必是车水马龙,商铺灯光通明,红男绿女穿梭不息,直到夜深依然人气不散。对于贝鲁特,战争带来的不只是死伤,还有那被改变了的生活。
到了旅馆,我躺在床上,脑海里不停浮现那寂静的公路,看不见路人的街头,还有那些扛枪的士兵。夜晚何等压抑,明天沐浴在阳光下的贝鲁特会是什么光景呢?
左眼是海,右眼是山,向前看是黑洞洞的枪口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坐当地小巴前往贝鲁特以北40公里的世界遗产——比布鲁斯(Byblos)。
贝鲁特街头汽车疯狂穿梭,空气实在糟糕。而如果你问起贝鲁特人为什么空气如此糟糕,他们会回答你“开罗更糟糕”。这样幽默的回答我倒是十分赞同,进出埃及四次,开罗街头“更糟糕”的空气我领教够了。
小巴沿海岸线北上,渐渐远离市区,凉爽的海风一路伴随,让人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这时我感觉空气好多了,心情也变得明媚起来。
向左看,蔚蓝的海,不时能看到黄色的沙滩、白色的水鸟。向右看,无数红顶的小房子镶嵌在山坡上,山坡深处则是一片葱绿。左眼是海,右眼是山,无论看向哪,都是美景。
比布鲁斯是个拥有7000年历史的海边古城,当年的欧洲十字军与阿拉伯穆斯林在此展开血战。我登上城堡,临海的白色罗马柱让人心旷神怡,战争的血腥早被海风吹得无影无踪。
参观完后,我回到贝鲁特市区。没走几步,就看到一辆装甲坦克守在路口,坦克上有个士兵端着机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潜在的危险。
贝鲁特是我见到过真正的带着伤痕的城市。抬起头就能看到被战争摧残过的高楼,焦黑的残骸,触目惊心的弹孔,去年的此时,贝鲁特陷入血与火的地狱,今年的此时,我站在它的伤口旁无奈地注视。
街头到处是施工的吊车,开挖的路面,机器轰隆,黎巴嫩在努力修复伤痕。
清真寺下绵延一片的难民营
收拾好心情,下一站我决定前往贝鲁特海岸。远远就看见一座湖蓝色的清真寺,后来知道它的名字叫Mohamed Amin,是那位在2005年被炸死的前总理哈里里独资修建的。阿拉伯世界的有钱人都以出资建造清真寺为荣。
苍穹下,清真寺的穹顶犹如巨大的蓝宝石,四座铅笔形的宣礼塔守卫着穹顶,直刺云霄。它的美吸引着我加快步伐。走近了,才发现清真寺所在的地方是个特殊而敏感的区域,我毫无预想地来到了一片难民营。
清真寺脚下的难民营绵延一大片,在去年的黎以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当地人在这里生活。昔日的家早已灰飞烟灭,如今的家由帐篷支撑,里面有张床,或许还有台电视。透过帐篷缝,我看到一个难民躺在床上看报纸,电视开着。
就在清真寺前面的地面,有一个巨大的黑洞,仿佛张开的大嘴,这是炮弹所赐,而黑洞后是一幢高楼,现在已成了一副空架子,从焦黑的楼面可以想象炮弹落下时的惨烈景象。
清真寺已关闭,它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难民营,似乎要以自己无声的沉稳安抚受伤的心灵。活下来的人们,生活还要继续。
在“中东的小巴黎”暂时忘却创伤
贝鲁特最繁华的市中心被叫做“Downtown”,到处都是法式建筑,难怪人称“中东的小巴黎”。市中心的标志是钟塔,即使在这繁华之地,扛枪的大兵也时常可见。就在一个月内,贝鲁特的几起爆炸都在基督街区的商业中心。
走累了,我坐在一家露天咖啡馆里,街头随处可见穿着时髦、身材火辣的美女。整个贝鲁特就是个时尚的大舞台,最In的时装,最Cool的妆容,最时髦的首饰,不必去伦敦巴黎米兰,这一切在中东的黎巴嫩就可感受。
我一边品咖啡一边静静地看着街头穿着缤纷的小吊带、曲线毕露的美女。喜欢看着她们踏着精致的凉鞋,秀出玉足;喜欢看着她们穿着短裙、娉婷赶路的样子;喜欢看着她们有意无意露出的妩媚笑容。
黎巴嫩的美女们以她们的身影告诉我,即使在某个巨大的阴影下,黎巴嫩人从来不曾放弃过生活。那一瞬间,我竟然也忘了战争,忘了流血。
硝烟中没有胜者
傍晚,我赶往海岸看那著名的鸽子岩(Pigeon Rock)。鸽子岩其实就是海里的两块大岩石,海水在岩石下打着旋涡,撞击出白色的浪花。人们说这两块巨石像大白鸽,可是我却觉得怎么看都不像。不过这里显然人气很高,是感受贝鲁特当地生活的一个好地方。
我坐在海岸边的栏杆上,看着太阳一点点西斜,看着落日的余晖为贝鲁特的楼宇镀上一层金黄的色彩,度过一个懒散的黄昏。人越来越多,老人搬来小凳子,坐在那里抽水烟;情侣们依偎着走过;孩子们追逐嬉戏;跑步的人们额头渗出汗珠,脸庞被落日染红;卖小吃的小推车插着印有雪松的黎巴嫩国旗……
我突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我在哪?我真的在那个爆炸、刺杀层出不穷,到处是士兵、坦克、长枪、短剑,政治纠纷不断的黎巴嫩吗?
这时,我完全理解了黎巴嫩大文豪纪伯伦的话: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Tips
1.黎巴嫩对中国公民是48小时过境免费签,一个月落地签。若从国内出发,可以提交身份证明、英文在职证明、英文旅行计划书寄到北京的黎巴嫩大使馆,签证费350元。若从第三国出发,则不需要提前办理签证。
2.黎巴嫩国土比较小,以贝鲁特为据点,早出晚归,可以轻松地游览周边景点。
3.住宿推荐Tala’s New Hotel,双人间含空调、洗澡间,20美金/间。
4.在黎巴嫩,货币是里拉,100美元目前可兑换15万里拉。
5.有国际学生证在各个景点可以享受至少五折的优惠,但巴勒贝克神庙不参加优惠。
压抑的夜晚,看不见路人的街头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感到飞机在下降,于是探头看向窗外:庞大的机翼掠过蔚蓝的地中海,一座旖旎的城市安静地躺在大海的怀抱里。隔着舷窗,隔着城市上空的雾气,我仍能见到海浪温柔地拍打着城市黄色的脚趾,溅起簇簇雪白的浪花,令人惊艳。
战后的黎巴嫩,我来看你了!
出了机场,我一脚跨进黎巴嫩的夜色中。先找个地方下榻,我扬手叫停一辆出租车,10美金的价钱谈好后一路开往贝鲁特第一背包客旅馆——Tala’s New Hotel。
机场位于贝鲁特的南端,旅馆位于北端,出租车穿过隧道,奔驰在寂静的街头。除了同样快速奔跑的汽车与夜风中飘摇的树木外,在街头能看到的唯一会动的东西基本就是穿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贝鲁特全城处于森严戒备中。
阿拉伯世界的夜生活相当热闹,若此时在埃及开罗,街头必是车水马龙,商铺灯光通明,红男绿女穿梭不息,直到夜深依然人气不散。对于贝鲁特,战争带来的不只是死伤,还有那被改变了的生活。
到了旅馆,我躺在床上,脑海里不停浮现那寂静的公路,看不见路人的街头,还有那些扛枪的士兵。夜晚何等压抑,明天沐浴在阳光下的贝鲁特会是什么光景呢?
左眼是海,右眼是山,向前看是黑洞洞的枪口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坐当地小巴前往贝鲁特以北40公里的世界遗产——比布鲁斯(Byblos)。
贝鲁特街头汽车疯狂穿梭,空气实在糟糕。而如果你问起贝鲁特人为什么空气如此糟糕,他们会回答你“开罗更糟糕”。这样幽默的回答我倒是十分赞同,进出埃及四次,开罗街头“更糟糕”的空气我领教够了。
小巴沿海岸线北上,渐渐远离市区,凉爽的海风一路伴随,让人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这时我感觉空气好多了,心情也变得明媚起来。
向左看,蔚蓝的海,不时能看到黄色的沙滩、白色的水鸟。向右看,无数红顶的小房子镶嵌在山坡上,山坡深处则是一片葱绿。左眼是海,右眼是山,无论看向哪,都是美景。
比布鲁斯是个拥有7000年历史的海边古城,当年的欧洲十字军与阿拉伯穆斯林在此展开血战。我登上城堡,临海的白色罗马柱让人心旷神怡,战争的血腥早被海风吹得无影无踪。
参观完后,我回到贝鲁特市区。没走几步,就看到一辆装甲坦克守在路口,坦克上有个士兵端着机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潜在的危险。
贝鲁特是我见到过真正的带着伤痕的城市。抬起头就能看到被战争摧残过的高楼,焦黑的残骸,触目惊心的弹孔,去年的此时,贝鲁特陷入血与火的地狱,今年的此时,我站在它的伤口旁无奈地注视。
街头到处是施工的吊车,开挖的路面,机器轰隆,黎巴嫩在努力修复伤痕。
清真寺下绵延一片的难民营
收拾好心情,下一站我决定前往贝鲁特海岸。远远就看见一座湖蓝色的清真寺,后来知道它的名字叫Mohamed Amin,是那位在2005年被炸死的前总理哈里里独资修建的。阿拉伯世界的有钱人都以出资建造清真寺为荣。
苍穹下,清真寺的穹顶犹如巨大的蓝宝石,四座铅笔形的宣礼塔守卫着穹顶,直刺云霄。它的美吸引着我加快步伐。走近了,才发现清真寺所在的地方是个特殊而敏感的区域,我毫无预想地来到了一片难民营。
清真寺脚下的难民营绵延一大片,在去年的黎以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当地人在这里生活。昔日的家早已灰飞烟灭,如今的家由帐篷支撑,里面有张床,或许还有台电视。透过帐篷缝,我看到一个难民躺在床上看报纸,电视开着。
就在清真寺前面的地面,有一个巨大的黑洞,仿佛张开的大嘴,这是炮弹所赐,而黑洞后是一幢高楼,现在已成了一副空架子,从焦黑的楼面可以想象炮弹落下时的惨烈景象。
清真寺已关闭,它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难民营,似乎要以自己无声的沉稳安抚受伤的心灵。活下来的人们,生活还要继续。
在“中东的小巴黎”暂时忘却创伤
贝鲁特最繁华的市中心被叫做“Downtown”,到处都是法式建筑,难怪人称“中东的小巴黎”。市中心的标志是钟塔,即使在这繁华之地,扛枪的大兵也时常可见。就在一个月内,贝鲁特的几起爆炸都在基督街区的商业中心。
走累了,我坐在一家露天咖啡馆里,街头随处可见穿着时髦、身材火辣的美女。整个贝鲁特就是个时尚的大舞台,最In的时装,最Cool的妆容,最时髦的首饰,不必去伦敦巴黎米兰,这一切在中东的黎巴嫩就可感受。
我一边品咖啡一边静静地看着街头穿着缤纷的小吊带、曲线毕露的美女。喜欢看着她们踏着精致的凉鞋,秀出玉足;喜欢看着她们穿着短裙、娉婷赶路的样子;喜欢看着她们有意无意露出的妩媚笑容。
黎巴嫩的美女们以她们的身影告诉我,即使在某个巨大的阴影下,黎巴嫩人从来不曾放弃过生活。那一瞬间,我竟然也忘了战争,忘了流血。
硝烟中没有胜者
傍晚,我赶往海岸看那著名的鸽子岩(Pigeon Rock)。鸽子岩其实就是海里的两块大岩石,海水在岩石下打着旋涡,撞击出白色的浪花。人们说这两块巨石像大白鸽,可是我却觉得怎么看都不像。不过这里显然人气很高,是感受贝鲁特当地生活的一个好地方。
我坐在海岸边的栏杆上,看着太阳一点点西斜,看着落日的余晖为贝鲁特的楼宇镀上一层金黄的色彩,度过一个懒散的黄昏。人越来越多,老人搬来小凳子,坐在那里抽水烟;情侣们依偎着走过;孩子们追逐嬉戏;跑步的人们额头渗出汗珠,脸庞被落日染红;卖小吃的小推车插着印有雪松的黎巴嫩国旗……
我突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我在哪?我真的在那个爆炸、刺杀层出不穷,到处是士兵、坦克、长枪、短剑,政治纠纷不断的黎巴嫩吗?
这时,我完全理解了黎巴嫩大文豪纪伯伦的话: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Tips
1.黎巴嫩对中国公民是48小时过境免费签,一个月落地签。若从国内出发,可以提交身份证明、英文在职证明、英文旅行计划书寄到北京的黎巴嫩大使馆,签证费350元。若从第三国出发,则不需要提前办理签证。
2.黎巴嫩国土比较小,以贝鲁特为据点,早出晚归,可以轻松地游览周边景点。
3.住宿推荐Tala’s New Hotel,双人间含空调、洗澡间,20美金/间。
4.在黎巴嫩,货币是里拉,100美元目前可兑换15万里拉。
5.有国际学生证在各个景点可以享受至少五折的优惠,但巴勒贝克神庙不参加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