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园城市”厦门剪影
厦门是我国东南海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海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宜人,我们几位厦门“发烧友”结伴厦门行,走进厦门的老街新衢,融入海色山光,零距离地去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脉膊跳动,留下了一组剪影。
站在“城市原点”白鹭洲上
从中山公园南门登车,约莫8分钟时间,我们便来到厦门的文化活动中心白鹭洲公园。走近公园西园大门,门前水泥地上一幅“厦门城市原点图”吸引着我们。图的外围是一个矩形框,框中共有内、中、外三圈。内圈在指南针刻图上迭印着厦门全境宛若枫叶状的图形,上面赫然标着“0”公里的一个大字,表示这里是城市的原点;中圈按东、西、南、北方位分别镌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无不栩栩如生;外圈直径为3.8米,分别标出厦门至几个重要城市的直线距离:至金门17公里,至福州222公里,至台北375公里,至香港503公里,至澳门561公里,至上海830公里,至北京1729公里,至西安1469公里。把厦门定位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着,我们走入大门去参观回归园,这个园是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而建的,园中有音乐喷泉,每逢节假日,喷泉伴着悦耳的音乐声喷发,如梦如幻。继之,我们穿过市府大道来到东园的白鹭女神广场。汉白玉石雕成的一尊白鹭女神像蹲踞在一个圆锥形的花岗岩基石上。女神身材修长,脸带微笑,双手握着垂地长发,凝神静思,正在临波梳洗,显得十分端庄秀丽;一只小鹭伫立在女神左肩上,翘首望着女神,整个石雕像充满温馨气息。成群的白鹭在女神像周围翻飞、鸣叫,一片欢腾,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然而20多年前的这个地方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白鹭洲公园所在地的筼筜港位于厦门岛西部,取其形状若“筼筜竹”而名。筼筜,竹名也,“薄肌而长节,长数丈,围尺六、七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是竹之最大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港湾不但纳流量大,且盛产鱼虾,是厦门岛内出了名之鱼仓,“筼筜渔火”列厦门旧24景之一。可是在“文革”期间,有人搞“发展经济粮为纲,千军万马垦筼筜”,要把筼筜港截流,建了一条长长的西堤,阻隔了海水的流入,要把滩涂地“改造”成千顷良田。然而因土质盐碱分高,不惟水稻种不好,连树木也种不成,筼筜港成了厦门的“龙须沟”、臭水浜、蚊蝇孳生地。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市政府做出“炸堤引流”的决定,自此,筼筜港成了筼筜湖,几经排污治理,终于湖水清了,白鹭回来了,且在湖中建起了这个白鹭洲广场,成了厦门的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和水上运动中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厦门增加了30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成了厦门的新市区。环湖的湖滨北路、湖滨南路成了厦门新市区的主要街衢,市政府办公楼、人民会堂和许多金融单位、税务部门聚集于湖滨北路。筼筜湖成了厦门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厦门今昔变化的见证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天风海涛话英雄
从白鹭洲出来,我们驱车到轮渡码头,登上渡轮,穿越厦鼓海峡去鼓浪屿。渡轮行驶在600米宽的眼前这条称为“鹭江”的水道上,约莫6分钟光景便到了鼓浪屿了。走出趸船上岸,抬头一看,面前的码头是一座钢琴形状的建筑物,以表示鼓浪屿这个面积仅1.91平方公里的小岛是闻名中外的“钢琴之岛”。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欧、美、日政府和许多外国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登上鼓浪屿,在岛上设立领事馆、教堂,建具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同时也带来做为西洋乐器标志的钢琴,弹钢琴在鼓浪屿自彼时风靡至今,历久不衰。现在岛上不但设办有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厦门音乐学校,还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钢琴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世界闻名的钢琴供游人观赏。
我们心中一直缅怀着300多年前那位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于是大家便先去皓月园瞻仰建在海边覆鼎礁上的那尊郑成功石雕像。这座巨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石雕的郑成功像,他一身戎装,手握佩剑,注视着远方,显得十分威武。而在皓月园里,另有一座铜雕群像,是郑成功跟他的部将们出征前的一个“合影”。画面上的郑成功与他的战友们个个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格外雄伟,令人望之便肃然起敬起来。
鼓浪屿天风海涛,天地造化,构成独特的自然地貌,它像一个大盆景放置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之中。而由台湾人林尔嘉(又名“叔臧”)建于甲午战争后的菽庄花园,依海建园,傍山为洞,正是这个大盆景中最精致之一景。我们一一浏览后,再从园前的广场一条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日光岩山脚,穿过一个石寨门,经古避暑洞攀登上了山巅上的日光岩水操台。站在台上放眼看去,满眼是连天的波涛,腋下凉风飒飒,十分凉爽。遥想当年,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抗清主帅郑成功正是站在这里,挥舞着令旗,指挥着他的水师战船做攻防进退操练的,顿时大家内心激动澎湃起来了。郑成功后来于1661年4月21日从这里聚集他的军队,移师金门,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带着2.5万将士去东征,一举攻下澎湖、台湾赤嵌等地,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7年的统治,一举收复了台湾,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张学良《郑成功》诗云:“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做了充分的肯定。
集美鳌园忆先贤
午后,下起霏霏细雨,天气乍暖犹寒起来。我们又渡海回到厦门,穿越市区,过厦门大桥去参观集美鳌园。厦门原本是一个海岛,四周环海,全靠海轮对外交通,1956年建高(崎)集(美)海堤后,岛才成了半岛。改革开放初期建了厦门大桥,前几年又建了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现在厦门已有多条通道进出岛了。
车到了位于龙舟池畔的鳌园大门口时,早有一位讲解员迎了过来,引导我们步入鳌园。听讲解员讲,鳌,泛指大龟、大鳖,是吉利长寿的象征。鳌园所在地原系一座小半岛,东、南、北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其形状酷肖一只鳌,故称“鳌园”。讲解员又指着大门两旁的一副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对我们说,上下联首字正合“鳌园”两个字,这是一个“嵌字联”。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从新加坡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而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之久。园中共有658幅石雕、影雕佳作,甚具浏览价值。我们走上做为鳌园主建筑物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讲解员介绍说,碑名“集美纪念碑”七个大字,是毛主席的亲笔题字。陈嘉庚匠心独具地把这座纪念碑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28年间所走过光辉历程;基座有34级台阶,即表示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至1926年13年间从事实业和办学,步入人生颠峰的历程。纪念碑北面是陈嘉庚先生的寝陵——陈嘉庚墓。墓呈灵龟形状,灵龟又称“玄武”,是吉祥物。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因病在北京逝世后,他的遗体由北京运回故乡集美,落葬于此,从此,在这个美丽、静穆的陵园中,永远安息着这位无私奉献、造福人群的跨越国界的伟人——陈嘉庚。
接着,我们安步当车,来到嘉庚公园瞻仰陈嘉庚铜像并参观了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及陈嘉庚生平事迹展览馆。陈嘉庚一生倾资办教育,他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累计达1亿美元,共创办了国内外各类学校118所,被毛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表彰陈嘉庚的功绩,1990年11月5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还特别把天空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返回厦门市区时,汽车行驶在福厦公路上,路右侧矗立着一排崭新的集美大学校舍,我们看到陈嘉庚“废家兴学”的精神正在延续,发扬光大!
“门对门”最近处——大嶝岛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阳光把大海镀上了一层玫瑰般的淡红色彩。今天我们要去素有“英雄三岛”之称的大嶝、小嶝、角屿中的大嶝岛参观那记述着1958年那场“万炮齐轰金门岛”的“八•二三”炮战的纪念馆——战地观光园。
“厦门对金门,两门门对门”讲的是厦门与金门两岛相对近在咫尺;但是倘若要讲真正的居家门户的“门对门”的话,即应是非大嶝岛莫属了。据说大嶝岛离金门的最近距离仅为1800公尺,人称小舢舨划了1800下就到了对岸了。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出兵中东,侵占黎巴嫩,当时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伺机派飞机、打炮轰击厦门,毛主席说:“我们也该表示一下态度了。”下令万炮齐轰金门岛,这便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战”的由来。
我们到了位于大嶝海岬的战地观光园时,刚踏入大门,便看到场地上一队身着迷彩服的青少年,正在解放军战士带领之下学习摸爬滚打野战技术;而在摆放着几挺加农炮、机关枪的火炮阵地上,几个儿童正兴高采烈地坐在大炮的操纵座上摆弄着方向盘,做着开枪射击的动作,十分神气呢!走过场地,来到陆地伸延处的海边,这里则搁置着几艘当年的海上巡逻艇,虽然艇身已斑驳陆离一片,但遥想当年它们在海面上巡逻航行时的气派,顿时便使人对它们肃然起敬。接着,我们下坑道口走入封闭的水泥工事里,在模拟当年炮战时各种枪炮声响中,大家迅速地走过了一段210米的地下坑道,刹时间大家未免心情有些紧张起来了!出了坑道口,登上一个高台,这里放着当年前线指挥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那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喇叭。喇叭足足有4米多长,喇叭口宽达50公分,据说声音可传至6000米之外的地方。现场正在播放着当年前线广播电台男女播音员的播音录音,一时大家笑逐颜开了。同行中的一位台湾中年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金门当过兵,他告诉大家,当年站岗时,他正是站在哨所“金门看厦门”的,看着大嶝这边的房屋、行人,听着大嶝这边的鸡鸣犬吠声,他真盼望过来这边看看!现在海峡两岸由敌对状态转为和平状态,他跟他的父亲也过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投资办厂了,他的宿愿实现了,现在他可以从这边望那边了,他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啊!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中心。穿行在栉次鳞比商铺的路上,看着来自台湾、金门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庆幸着“化剑为犁”的和平年代的到来。金门人把菜刀、贡糖、高粱酒称为“金门三宝”,据说金门菜刀刀刃特别锋利,商家说这是因为它们是用当年打过去的炮弹片锻造而成的。一时我们相视而笑起来,这真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引响“开山响炮”的热土——湖里
下午安排大家去参观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湖里又称“凤湖”。其实这里并没有湖,也不见凤;只是因它处于仙岳山、仙洞山的包拱之中,地形外高内低,酷似一个“湖”,而得了个湖名吧!至于它与凤凰挂上钩一事,即有一则传闻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凤凰来仪,降落在湖里这一片土地上,因此,湖里才又有“凤湖”之美称。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前,那时湖里尚未开发,据说若是站在仙岳山上往下看,湖里形状酷似一只展翅待飞的凤凰。它那小小的尖脑袋瓜偏西,两翅微张,右翅穿长岸林而抵港区,左翅横贯红台山,而拖着的那一条长长的尾巴,便是红台山山脊了。
凤凰是吉祥鸟。《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大戴礼》曰:“凤凰瑞鸟,有圣王出,则凤凰见。”果然凤湖迎来了它的浴火新生日子,1980年8月,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办经济特区的城市。厦门市选址在厦门本岛西北部湖里这块土地上办厦门经济特区。工业区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生活区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经一年时间的准备,1981年10月15日上午,宣告厦门经济特区诞生,同时陆续动工兴建的项目还有位于湖里之外的厦门市里的码头、机场、电讯、通电、通水和道路等区外配套工程项目。1984年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之后,来厦门视察,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在陪同邓小平乘坐鹭江号轮船游览厦鼓海峡时,首次向邓小平提出把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为整个厦门岛131平方公里的要求;之后,在邓小平参观位于湖里的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时,时任厦门市市长兼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的邹尔均,又一次在汇报中提出了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为整个厦门岛131平方公里的要求,并请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邓小平微笑着,在一片掌声中,从座位上站立了起来,走到一张办公桌前,提起笔又静思了一会儿,才挥笔题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13个大字;然后他又侧着头看了看,在一片掌声中,微笑着放下笔。20多年过去了,厦门人民始终牢记着邓小平的教导,厦门市人民正在按“又快又好”的要求建设自己的家园!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的翻天覆地巨变,几年前,厦门市政府做出决定,把当年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改建为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馆里三楼会议室里,安放着当年邓小平鹭江游乘坐的“鹭江号”轮船模型,并在室里塑造了一尊邓小平像。塑像定格在当年邓小平题词后,侧着头,脸带微笑的那个光辉的瞬间,伟人看上去显得多么慈祥、睿智、神采奕奕啊!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厦门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功能正在日益凸显出来。“凤鸣九皋,声抵天庭”。今天,30年前从凤湖起飞的这只湖凤,已从昔日2.5平方公里的湖里飞起,翱翔在厦门1565平方公里大地的天空中。我们祝愿厦门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海港城市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厦门是我国东南海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海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宜人,我们几位厦门“发烧友”结伴厦门行,走进厦门的老街新衢,融入海色山光,零距离地去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脉膊跳动,留下了一组剪影。
站在“城市原点”白鹭洲上
从中山公园南门登车,约莫8分钟时间,我们便来到厦门的文化活动中心白鹭洲公园。走近公园西园大门,门前水泥地上一幅“厦门城市原点图”吸引着我们。图的外围是一个矩形框,框中共有内、中、外三圈。内圈在指南针刻图上迭印着厦门全境宛若枫叶状的图形,上面赫然标着“0”公里的一个大字,表示这里是城市的原点;中圈按东、西、南、北方位分别镌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无不栩栩如生;外圈直径为3.8米,分别标出厦门至几个重要城市的直线距离:至金门17公里,至福州222公里,至台北375公里,至香港503公里,至澳门561公里,至上海830公里,至北京1729公里,至西安1469公里。把厦门定位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着,我们走入大门去参观回归园,这个园是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而建的,园中有音乐喷泉,每逢节假日,喷泉伴着悦耳的音乐声喷发,如梦如幻。继之,我们穿过市府大道来到东园的白鹭女神广场。汉白玉石雕成的一尊白鹭女神像蹲踞在一个圆锥形的花岗岩基石上。女神身材修长,脸带微笑,双手握着垂地长发,凝神静思,正在临波梳洗,显得十分端庄秀丽;一只小鹭伫立在女神左肩上,翘首望着女神,整个石雕像充满温馨气息。成群的白鹭在女神像周围翻飞、鸣叫,一片欢腾,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然而20多年前的这个地方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白鹭洲公园所在地的筼筜港位于厦门岛西部,取其形状若“筼筜竹”而名。筼筜,竹名也,“薄肌而长节,长数丈,围尺六、七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是竹之最大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港湾不但纳流量大,且盛产鱼虾,是厦门岛内出了名之鱼仓,“筼筜渔火”列厦门旧24景之一。可是在“文革”期间,有人搞“发展经济粮为纲,千军万马垦筼筜”,要把筼筜港截流,建了一条长长的西堤,阻隔了海水的流入,要把滩涂地“改造”成千顷良田。然而因土质盐碱分高,不惟水稻种不好,连树木也种不成,筼筜港成了厦门的“龙须沟”、臭水浜、蚊蝇孳生地。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市政府做出“炸堤引流”的决定,自此,筼筜港成了筼筜湖,几经排污治理,终于湖水清了,白鹭回来了,且在湖中建起了这个白鹭洲广场,成了厦门的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和水上运动中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厦门增加了30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成了厦门的新市区。环湖的湖滨北路、湖滨南路成了厦门新市区的主要街衢,市政府办公楼、人民会堂和许多金融单位、税务部门聚集于湖滨北路。筼筜湖成了厦门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厦门今昔变化的见证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天风海涛话英雄
从白鹭洲出来,我们驱车到轮渡码头,登上渡轮,穿越厦鼓海峡去鼓浪屿。渡轮行驶在600米宽的眼前这条称为“鹭江”的水道上,约莫6分钟光景便到了鼓浪屿了。走出趸船上岸,抬头一看,面前的码头是一座钢琴形状的建筑物,以表示鼓浪屿这个面积仅1.91平方公里的小岛是闻名中外的“钢琴之岛”。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欧、美、日政府和许多外国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登上鼓浪屿,在岛上设立领事馆、教堂,建具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同时也带来做为西洋乐器标志的钢琴,弹钢琴在鼓浪屿自彼时风靡至今,历久不衰。现在岛上不但设办有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厦门音乐学校,还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钢琴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世界闻名的钢琴供游人观赏。
我们心中一直缅怀着300多年前那位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于是大家便先去皓月园瞻仰建在海边覆鼎礁上的那尊郑成功石雕像。这座巨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石雕的郑成功像,他一身戎装,手握佩剑,注视着远方,显得十分威武。而在皓月园里,另有一座铜雕群像,是郑成功跟他的部将们出征前的一个“合影”。画面上的郑成功与他的战友们个个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格外雄伟,令人望之便肃然起敬起来。
鼓浪屿天风海涛,天地造化,构成独特的自然地貌,它像一个大盆景放置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之中。而由台湾人林尔嘉(又名“叔臧”)建于甲午战争后的菽庄花园,依海建园,傍山为洞,正是这个大盆景中最精致之一景。我们一一浏览后,再从园前的广场一条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日光岩山脚,穿过一个石寨门,经古避暑洞攀登上了山巅上的日光岩水操台。站在台上放眼看去,满眼是连天的波涛,腋下凉风飒飒,十分凉爽。遥想当年,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抗清主帅郑成功正是站在这里,挥舞着令旗,指挥着他的水师战船做攻防进退操练的,顿时大家内心激动澎湃起来了。郑成功后来于1661年4月21日从这里聚集他的军队,移师金门,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带着2.5万将士去东征,一举攻下澎湖、台湾赤嵌等地,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7年的统治,一举收复了台湾,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张学良《郑成功》诗云:“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做了充分的肯定。
集美鳌园忆先贤
午后,下起霏霏细雨,天气乍暖犹寒起来。我们又渡海回到厦门,穿越市区,过厦门大桥去参观集美鳌园。厦门原本是一个海岛,四周环海,全靠海轮对外交通,1956年建高(崎)集(美)海堤后,岛才成了半岛。改革开放初期建了厦门大桥,前几年又建了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现在厦门已有多条通道进出岛了。
车到了位于龙舟池畔的鳌园大门口时,早有一位讲解员迎了过来,引导我们步入鳌园。听讲解员讲,鳌,泛指大龟、大鳖,是吉利长寿的象征。鳌园所在地原系一座小半岛,东、南、北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其形状酷肖一只鳌,故称“鳌园”。讲解员又指着大门两旁的一副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对我们说,上下联首字正合“鳌园”两个字,这是一个“嵌字联”。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从新加坡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而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之久。园中共有658幅石雕、影雕佳作,甚具浏览价值。我们走上做为鳌园主建筑物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讲解员介绍说,碑名“集美纪念碑”七个大字,是毛主席的亲笔题字。陈嘉庚匠心独具地把这座纪念碑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28年间所走过光辉历程;基座有34级台阶,即表示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至1926年13年间从事实业和办学,步入人生颠峰的历程。纪念碑北面是陈嘉庚先生的寝陵——陈嘉庚墓。墓呈灵龟形状,灵龟又称“玄武”,是吉祥物。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因病在北京逝世后,他的遗体由北京运回故乡集美,落葬于此,从此,在这个美丽、静穆的陵园中,永远安息着这位无私奉献、造福人群的跨越国界的伟人——陈嘉庚。
接着,我们安步当车,来到嘉庚公园瞻仰陈嘉庚铜像并参观了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及陈嘉庚生平事迹展览馆。陈嘉庚一生倾资办教育,他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累计达1亿美元,共创办了国内外各类学校118所,被毛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表彰陈嘉庚的功绩,1990年11月5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还特别把天空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返回厦门市区时,汽车行驶在福厦公路上,路右侧矗立着一排崭新的集美大学校舍,我们看到陈嘉庚“废家兴学”的精神正在延续,发扬光大!
“门对门”最近处——大嶝岛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阳光把大海镀上了一层玫瑰般的淡红色彩。今天我们要去素有“英雄三岛”之称的大嶝、小嶝、角屿中的大嶝岛参观那记述着1958年那场“万炮齐轰金门岛”的“八•二三”炮战的纪念馆——战地观光园。
“厦门对金门,两门门对门”讲的是厦门与金门两岛相对近在咫尺;但是倘若要讲真正的居家门户的“门对门”的话,即应是非大嶝岛莫属了。据说大嶝岛离金门的最近距离仅为1800公尺,人称小舢舨划了1800下就到了对岸了。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出兵中东,侵占黎巴嫩,当时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伺机派飞机、打炮轰击厦门,毛主席说:“我们也该表示一下态度了。”下令万炮齐轰金门岛,这便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战”的由来。
我们到了位于大嶝海岬的战地观光园时,刚踏入大门,便看到场地上一队身着迷彩服的青少年,正在解放军战士带领之下学习摸爬滚打野战技术;而在摆放着几挺加农炮、机关枪的火炮阵地上,几个儿童正兴高采烈地坐在大炮的操纵座上摆弄着方向盘,做着开枪射击的动作,十分神气呢!走过场地,来到陆地伸延处的海边,这里则搁置着几艘当年的海上巡逻艇,虽然艇身已斑驳陆离一片,但遥想当年它们在海面上巡逻航行时的气派,顿时便使人对它们肃然起敬。接着,我们下坑道口走入封闭的水泥工事里,在模拟当年炮战时各种枪炮声响中,大家迅速地走过了一段210米的地下坑道,刹时间大家未免心情有些紧张起来了!出了坑道口,登上一个高台,这里放着当年前线指挥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那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喇叭。喇叭足足有4米多长,喇叭口宽达50公分,据说声音可传至6000米之外的地方。现场正在播放着当年前线广播电台男女播音员的播音录音,一时大家笑逐颜开了。同行中的一位台湾中年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金门当过兵,他告诉大家,当年站岗时,他正是站在哨所“金门看厦门”的,看着大嶝这边的房屋、行人,听着大嶝这边的鸡鸣犬吠声,他真盼望过来这边看看!现在海峡两岸由敌对状态转为和平状态,他跟他的父亲也过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投资办厂了,他的宿愿实现了,现在他可以从这边望那边了,他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啊!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中心。穿行在栉次鳞比商铺的路上,看着来自台湾、金门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庆幸着“化剑为犁”的和平年代的到来。金门人把菜刀、贡糖、高粱酒称为“金门三宝”,据说金门菜刀刀刃特别锋利,商家说这是因为它们是用当年打过去的炮弹片锻造而成的。一时我们相视而笑起来,这真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引响“开山响炮”的热土——湖里
下午安排大家去参观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湖里又称“凤湖”。其实这里并没有湖,也不见凤;只是因它处于仙岳山、仙洞山的包拱之中,地形外高内低,酷似一个“湖”,而得了个湖名吧!至于它与凤凰挂上钩一事,即有一则传闻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凤凰来仪,降落在湖里这一片土地上,因此,湖里才又有“凤湖”之美称。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前,那时湖里尚未开发,据说若是站在仙岳山上往下看,湖里形状酷似一只展翅待飞的凤凰。它那小小的尖脑袋瓜偏西,两翅微张,右翅穿长岸林而抵港区,左翅横贯红台山,而拖着的那一条长长的尾巴,便是红台山山脊了。
凤凰是吉祥鸟。《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大戴礼》曰:“凤凰瑞鸟,有圣王出,则凤凰见。”果然凤湖迎来了它的浴火新生日子,1980年8月,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办经济特区的城市。厦门市选址在厦门本岛西北部湖里这块土地上办厦门经济特区。工业区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生活区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经一年时间的准备,1981年10月15日上午,宣告厦门经济特区诞生,同时陆续动工兴建的项目还有位于湖里之外的厦门市里的码头、机场、电讯、通电、通水和道路等区外配套工程项目。1984年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之后,来厦门视察,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在陪同邓小平乘坐鹭江号轮船游览厦鼓海峡时,首次向邓小平提出把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为整个厦门岛131平方公里的要求;之后,在邓小平参观位于湖里的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时,时任厦门市市长兼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的邹尔均,又一次在汇报中提出了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为整个厦门岛131平方公里的要求,并请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邓小平微笑着,在一片掌声中,从座位上站立了起来,走到一张办公桌前,提起笔又静思了一会儿,才挥笔题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13个大字;然后他又侧着头看了看,在一片掌声中,微笑着放下笔。20多年过去了,厦门人民始终牢记着邓小平的教导,厦门市人民正在按“又快又好”的要求建设自己的家园!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的翻天覆地巨变,几年前,厦门市政府做出决定,把当年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改建为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馆里三楼会议室里,安放着当年邓小平鹭江游乘坐的“鹭江号”轮船模型,并在室里塑造了一尊邓小平像。塑像定格在当年邓小平题词后,侧着头,脸带微笑的那个光辉的瞬间,伟人看上去显得多么慈祥、睿智、神采奕奕啊!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厦门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功能正在日益凸显出来。“凤鸣九皋,声抵天庭”。今天,30年前从凤湖起飞的这只湖凤,已从昔日2.5平方公里的湖里飞起,翱翔在厦门1565平方公里大地的天空中。我们祝愿厦门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海港城市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